1. 首页 > 电商出海

Netflix体验后,泡泡玛特能否打造出像Netflix一样长尾效应的潮流收藏品

从流新闻到潮玩:Netflix的长远尾密码能否复制到泡泡玛特

Netflix的崛起像一部爽文剧本, 用“一次性释出全部剧集”颠覆老一套影视规则,靠《鱿鱼游戏》《黑荣耀》炸出全球爆款。而泡泡玛特则用盲盒撬动潮玩买卖场,把MOLLY、LABUBU变成年纪轻巧人社交结实通货。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生意, 却在IP运营上撞出了差不许多的火花——它们都依赖持续产出优质内容,都在全球化路上狂奔,也都困在“爆款依赖症”里。问题是潮玩这种非实用性的收藏品,真实能像Netflix剧集那样拥有跨越周期的长远尾效应吗?

Netflix的长远尾:内容生态的无限游戏

Netflix的命根子是内容,它的长远尾效应建立在“无限供应”上。这家流新闻巨头每年砸百亿美元搞原创,从《纸牌屋》到《鱿鱼游戏》,靠的是“不干预创作”的放养政策。编剧金恩淑说“Netflix不提意见, 只给钱”,这种创作自在让文艺家疯涌,像磁铁吸铁屑一样攒起IP库。2023年Netflix原创内容投入170亿美元, 换来全球2.2亿订阅用户,长远尾效应肉眼可见——老剧《怪奇物语》第四季上线当天收视率飙到1.35亿,比新鲜剧还猛。

用Netflix的经验,重看泡泡玛特
用Netflix的经验,重看泡泡玛特

但Netflix的玩法藏着凶险。它像赌徒,把筹码全押在爆款上。《鱿鱼游戏》火遍全球时市值一天涨200亿美元,可后续的《猎魔人》《星期三》都没复制神话。华尔街琢磨师骂它“撒钱买不到爆款”,用户增加远见顶那天市值瞬间蒸发540亿美元。流新闻的痛点在于:内容消费是“一次性”的,剧播完就凉,除非续集。Netflix只能靠“续集+电影+游戏”续命, 比如把《怪奇物语》细小演员困在霍金斯细小镇十年,结实生生拖出IP生命周期。

泡泡玛特的IP困局:从爆品依赖到许多元破局

泡泡玛特也踩过同样的坑。2015年, 它的命是Sonny Angel给的——这玩意儿爆品占营收30%,却受制于版权公司Dreams。Dreams既想控制分销, 又嫌弃泡泡玛特把Sonny Angel当“潮玩”卖,搞得王宁只能矮小声下气求赞成。那段日子,泡泡玛特像被掐住脖子的鸡,开新鲜店要先问“Sonny Angel赞成吗”。直到王宁在微博问网友“除了Sonny Angel还中意啥”, 团队顺着留言一个个挖设计师,才签下MOLLY,才敢把Sonny Angel踢出核心IP序列。

如今的泡泡玛特终于松了口气,13个IP过亿,MOLLY、LABUBU轮流坐庄。但潮玩的命比剧集更脆没劲。剧集播完还能靠二创续命,潮玩却得靠“收集欲”和“社交属性”撑着。泡泡玛特把产品分成乐手办、 MEGA、毛绒玩具四类,靠MEGA珍藏系列拉高大客单价,可用户买的是“限量”和“隐藏款”,不是IP故事。2024年MOLLY收入涨105.2%,但谁敢保证下一年不被新鲜IP取代?

全球化:Netflix的远航与泡泡玛特的“文雅航线”

Netflix的全球四区:用文雅同温层破壁

Netflix的长远尾效应离不开全球买卖场。它把世界分成北美、拉美、EMEA、亚太四个区,像下围棋一样一步步落子。拉美区靠《纸牌屋》西语版破圈,亚太区先买版权再搞原创。2023年海外收入占比60%, 欧洲用户看《鱿鱼游戏》时北美用户正追《布里奇顿》,文雅差异被内容库填平,长远尾效应天然滚起来。

泡泡玛特的“东方到西方”:从韩国到巴黎的试探

泡泡玛特的全球化更像摸着石头过河。它先选韩国、新鲜加坡当跳板——这两个地方年纪轻巧人潮玩消费力有力,文雅又靠近中国。2023年海外收入占16.9%, 涨134.9%;2024年直接飙到38.9%,德国游客在北京朝阳公园门店消费占比15%,王宁问区域负责人时对方说“外国游客抢MOLLY比黄牛还猛”。但欧美买卖场没那么优良啃。巴黎门店开在香榭丽舍巨大街,装修用LABUBU元素,可法国人更喜欢买文艺潮玩,对盲盒玩法不感冒。泡泡玛特只能靠本地化调整:70%陈列照搬国内, 30%留当地文艺家区,比如泰国设计师CRYBABY的系列,在泰国门店卖断货。

Netflix的全球化靠“内容翻译”,泡泡玛特靠“IP翻译”。它签下美国设计师Libby Frame、泰国设计师Molly Yllom,把东方IP塞进西方审美。但凶险是:文雅差异兴许弄得水土不服。比如LABUBU在欧美被当成“亚洲符号”,不像Netflix《鱿鱼游戏》能跨文雅共鸣——毕竟生存竞赛是全人类的共同语言。

玩法创新鲜:从“一次性释出”到“盲盒钱财学”

Netflix的“规则颠覆”:流新闻改变观看习惯

Netflix的长远尾效应, 一半靠内容,一半靠规则颠覆。它把“一周一更”改成“一次性释出全季”,让观众熬夜刷完,用“追剧焦虑”催生社交话题。电影窗口期也变了 院线电影上线后45天才能上流新闻,Netflix直接砸钱让华纳一起干,新鲜片同步上线,逼得老一套院线矮小头。这种“行业革新鲜”让Netflix成了规则制定者,用户习惯了“想看就看”的便利,长远尾粘性天然有力。

泡泡玛特的“盲盒魔法”:用不确定性撬动收集欲

泡泡玛特用“盲盒”颠覆了潮玩行业规则。以前买玩具是“看款式买”,眼下是“拆盲盒赌隐藏款”。不确定性刺激许多巴胺分泌,用户拆到隐藏款发朋友圈,社交裂变比广告还管用。2021年Dimoo初心者1000%系列上线,黄牛加价10倍,有人为拆一个隐藏款买100个盒子。但盲盒的命是“新鲜鲜感”,一旦用户猜出概率,烫情就退潮。泡泡玛特只能靠“系列更新鲜”续命:MOLLY出“地球的女儿”, LABUBU出“太空系列”,用新鲜设计刺激复购。

Netflix靠“内容更新鲜”留住用户,泡泡玛特靠“产品更新鲜”留住收藏家。但Netflix能拍100季《老友记》,潮玩却不能无限复制同一个IP。泡泡玛特只能横向拓展:开城里乐园、 推珠宝品牌POPOP、搞手游《梦想家园》,把潮玩IP变成“入口”,靠衍生品赚长远尾钱。2023年乐园收入占比5%, 虽然不许多,但至少许说明:潮玩IP也能像迪士尼一样,从“玩具”变成“生活方式”。

长远尾的命门:情绪消费vs收藏值钱

Netflix的“情绪陷阱”:爆款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Netflix的内容本质是“情绪消费”。《鱿鱼游戏》的生存焦虑、《黑荣耀》的复仇爽感,戳中Z世代痛点,但情绪会褪色。2024年《鱿鱼游戏》续集上线,收视率只有首季的60%,用户早就去追《星期三》了。Netflix只能靠“续集+电影+游戏”延长远IP生命, 比如把《怪奇物语》拍成电影,开发游戏周边,可这些个衍生品收入占比不到10%,长远尾效应还是得靠内容本身。

泡泡玛特的“值钱焦虑”:潮玩能撑起“收藏”二字吗?

潮玩的痛点是“非实用性”。Netflix剧集能反复看,潮玩摆上柜就吃灰。泡泡玛特想靠“文艺化”拔高大收藏值钱:MEGA珍藏系列用珠光材质、限量编号,把玩具往文艺品方向推。2021年1000% SPACE MOLLY×海绵宝宝卖到1万元,有人真实当收藏品买。但问题是:潮玩的“文艺值钱”经得起时候检验吗?乐高大能卖到百万, 是基本上原因是有“搭建”的互动性;泡泡玛特只能靠“设计”和“稀有度”,可设计会过时稀有度会被破解。2022年泡泡玛特股价跌70%,买卖场就质疑“潮玩是不是泡沫”。

Netflix的长远尾靠“内容持续输出”,泡泡玛特的长远尾靠“IP持续生长远”。前者有全球用户支撑,试错本钱能摊平;后者得靠“潮玩文雅”扎根,让年纪轻巧人觉得“不买MOLLY就落伍”。这条路很困难走, 但王宁说“要做世界的泡泡玛特”,或许答案就在这里:把潮玩从“玩具”变成“文雅符号”,像Netflix把剧集变成“社交货币”,长远尾效应天然会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5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