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美妆假货东南亚合力围剿,电商毒瘤能否根除

在东南亚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美妆假货问题如同毒瘤般困扰着整个行业。只是,一场合力围剿的行动正在悄然展开,旨在根除这一顽疾。

美妆假货东南亚合力围剿,电商毒瘤能否根除
美妆假货东南亚合力围剿,电商毒瘤能否根除

我们要认识到,美妆假货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更严重的是,它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劣质或未经认证的成分,可能导致消费者皮肤问题甚至健康风险。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严重侵害了品牌声誉。

为了打击假货,东南亚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印尼、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四国市场已累计超过40000家门店,包括美妆专营店和商场百货。能否对这些市场迅速做出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的执法力度。

以越南为例,制造和销售假冒和侵权商品可能触犯刑法,法人需承担包括罚金、暂停营业、禁止营业、禁止融资等处罚。这一严厉的法律规定,使得许多不法商家望而却步。

过去,由于相关政策体制的不完善,线上市场的监管滞后,企业违法成本较低,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得以顺利进入市场。但执法机构频繁推行一系列“清扫措施”,靠售假尝到甜头的卖家已经饭碗不保。

Shopee菲律宾本土店就发布了一项新的产品管理政策:自2025年3月10日起,屡次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商品可能会被暂时下架或删除。这一举措,无疑是对电商假货的有力打击。

电商的崛起,给美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催生了假货的泛滥。电商破坏了原有销售平衡,衍生了各行业的产能过剩,催生了服务业从业人员下岗,使内卷严重,价格战让所有人无利可图,促使大量资源浪费,让物流横流,加重了环境污染,让资本甚...

显然,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电商平台都在逐渐收拢化妆品行业知识产权的防护网。今年6月即将生效的菲律宾ITA,要求平台上销售美容化妆品、食品和饮料、健康医疗用品等产品的卖家,都必须依照《互联网交易法》的相关规定,尽快申请贸易或企业证书、个人身份证明、销售许可证等相关证件。

在电商领域,商标侵权是一个很常见问题,主要表现是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擅自使用他人注册商标或近似商标进行商品销售或宣传,导致消费者混淆或误认。其实只要去查询东南亚各国法律,就不难发现其对售假的处罚向来是下狠手。

因为电商崛起以及美妆行业的蓬勃发展,一些假冒产品由于获得了广阔的销售渠道而在网上迅速蔓延,品牌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障,消费者也正在遭受不安全或不合格产品带来的风险。

菲律宾:根据《商标法》,售卖假冒商标商品的违法行为,可被处以最高10万美元罚金。最高可判处五年监禁,或两者并罚。

为了更有力地预防网上假冒化妆品销售和广告泛滥的乱象,近期,菲律宾化妆品行业商会及其18家会员公司在菲律宾知识产权局的推动下签署了《电子商务谅解备忘录》。

这份备忘录的影响还在于,将菲律宾整个美妆行业线上市场的整顿提上了重要日程。IPOPHL副局长Nathaniel S. Arevalo强调:“这份备忘录让我们有机会与那些在平台上大量发布假冒化妆品的知识产权侵权者展开较量……这是对《互联网交易法》目标的补充,并被公认为东盟地区的最佳实践”。

对化妆品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未来的打击力度只会越来越大,所以这里也提醒各位卖家:供假售假都无异于在钢丝上行走,一时庆幸逃过监管,又怎么能确定对方是不是要“养肥了一锅端”呢?

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子商务谅解备忘录汇集了电商平台、品牌所有者、行业协会和商会,旨在制定网络业务行为准则,通过签署方之间的加强合作,建立一个快速处理侵权通知和删除内容的机制。

图源:菲律宾海关局

可以说,假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毒瘤,假货不除,实体经济难振。自电商兴起,面对电商冲击实体经济质疑,马云总是以效率低下、生产力落后等...

当然,打假本就是电商企业的责任,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是淘宝和京东也无法回避的难题,前者曾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拉入黑名单,后者多次经历大V...

在与警方合作调查侵权产品的来源时,就发现一名在泰中国公民陈先生正在销售侵犯该公司版权的假冒睫毛膏,这些假冒产品在包装上与正品极为相似,而且数量巨大,在检查过程中已经有部分产品完成装箱准备发给客户。

历史轮回:被围剿的假货去了哪里。从追逐暴利的造假售假者,到满足自身虚荣心和面子的知假买假者,再到为谋求经济发展而默许纵容造假产业的地方...

网 观点网讯:2月16日,普洛斯官微消息,东南亚领先的美妆品牌Y.O.U宣布完成4000万美元C轮融资,由普洛斯隐山资本领投、SIG、高榕资本、ATM Capital、eWTP Arabia Capital和M31资本等机构跟投。观点新媒体了解到,Y.O.U是东南亚彩护一体品牌,自2018年底在印尼落地,至今已拓展至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国。截至目

尤其是美妆行业“越来越容易”受到网上假冒商品的侵害,行业对执法部门相关监管措施的呼吁声量越来越大。

近两年来,东南亚的跨境电商得到迅速发展,呈现出历年增长的良好态势,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对跨境物流基础建设的...

图源:网络

查仓、下架……东南亚各国正在不断加大对电商市场假冒化妆品的打击力度。

与国内电商平台类似,跨境电商平台也沦为假货的海洋,国内消费者购买国外的商品,主要的原因是盲目相信某些洋品牌和跨境电商的商品价格比较便...

就在这次签署会期间,菲律宾海关局对一处仓库进行了突袭检查,查封了约12亿比索的违法走私商品,其中就包含了大量假冒化妆品。海关局长表示,这些假冒化妆品被成知名品牌销售,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严重风险。

去年9月,新加坡发生了一起该国有史以来因销售假冒化妆品被处以最高罚款的案例:一名32岁男子被发现持有和供应126种假冒化妆品并计划通过其在 Lazada 上创建的多个账户销售而被罚款266,500新元。

东南亚电商市场的繁荣景象之下,“假冒”一直是一个让各大品牌方苦不堪言的大难题,放眼望去,“李鬼”数不胜数。因此不仅仅在菲律宾,各国也已经意识到假冒化妆品对国民健康以及行业生态的危害性。

从更大范围不法商家借壳售假,更是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损害了合法商家的利益。

曾轰动一时的一则新闻:雅诗兰黛越南公司及MAC越南公司联合指控当地一名拥有260万粉丝的知名网红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假冒化妆品,随后警方从该网红的住处共查获54种、13370件假货商品,总价值超9.7亿越南盾。

据泰国之眼消息,近日,泰国知名睫毛膏品牌Mae Rung官方公司遭遇了一起严重的假冒产品事件,导致公司损失超过100万泰铢。

就在8月23日,抖音电商举办了图书版权保护开放日,携手专家学者、出版社代表、平台图书达人一起,分享平台在图书版权保护方面的态度和举措,探讨...

泰国:假冒商品属于进口违禁品,一经发现最高可处以总价值4倍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罚款可高达80万泰铢。

事情的起因是品牌官方接到客户投诉,称其在使用后眼睛刺痛,有些人甚至出现眼周变黑的情况。随后品牌官方要求客户退回产品进行检查,才发现这些产品似乎是仿冒品。

借着电商平台的快速崛起,假冒产品被广泛扩散,催促着东南亚各国通过制定电商行为准则、加强平台与品牌合作,以及实施高效的执法程序,来遏制假货的传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80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