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贷款1500万欧元,腾讯再援Remedy

9月27日 芬兰那家总喜欢把“心思惊悚”和“超天然”揉进游戏里的Remedy,悄悄和腾讯签了个1500万欧元的“借贷协议”。消息出来后有人拍手叫优良,有人眉头紧锁——毕竟这已经是腾讯第三次往这家“非典型”游戏公司塞钱了。

Remedy的“钱荒”与腾讯的“算盘”

Remedy最近几年挺忙的, 《控制2》在开发,《控制》衍生游戏Project Condor也没停,还有《马克思佩恩1&2》沉制版压在手里。这三款项目,随便拎出来都是中体量,开发本钱矮小不了。要晓得, 眼下做个3A级游戏,动不动就是几千万美元砸进去,Remedy虽不算细小作坊,但也没到“随便烧钱”的地步。《控制》2019年发售时卖得还行, 300万份的销量在独立游戏里算亮眼,可跟《艾尔登法环》2000万份比,还是差了点火候。《心灵杀手》系列口碑优良,但前几年折腾《心灵杀手2》,开发周期拖了又拖,钱袋子早就见底了。

贷款 1500 万欧元,腾讯再援 Remedy
贷款 1500 万欧元,腾讯再援 Remedy

腾讯这时候递过1500万欧元,可不是“雪中送炭”那么轻巧松。2021年5月, 腾讯第一次买Remedy的股,拿了3.8%;到了2024年4月,持股比例已经涨到14%。这哪是“财务投钱”啊,分明是步步紧逼。更早的2021年12月,两家还签了协议,一起干开发代号为“先锋”的许多人一起干PvE射击游戏。腾讯看上的, 估摸着就是Remedy那套“叙事+玩法”的独门手艺——《控制》里“超天然现象+联邦 Bureau打听局”的设定,确实挺特别,国内厂商做不来这种“阴间”氛围。

从“被投钱”到“被贷款”,Remedy在赌啥?

股权投钱是直接当股东, 贷款是借钱,可转换贷款更“微妙”——腾讯先给钱,五年后能选择要不要转成股票。Remedy选贷款而不是股权融资,估摸着是怕再稀释股权。但8%的年利率可不矮小,比银行贷款高大许多了。万一《控制2》扑街, 现金流跟不上,到时候要么咬牙还钱+利息,要么让腾讯转股,腾讯持股比例直接冲上20%,到时候董事会说话,Remedy还能自己说了算吗?

有人说这是Remedy的“无奈之举”,中细小游戏开发商想找钱太困难了。欧美那帮投钱人,宁愿投那些个“三消+广告”的手游,也不愿碰需要“烧时候做剧情”的3A。但也有人觉得,这是腾讯“温水煮青蛙”的一步——先给钱续命,再磨蹭磨蹭把公司“吃”进来。毕竟Remedy手里的IP, 《心灵杀手》《控制》《马克思佩恩》,随便哪个拿出来都能做衍生品,腾讯的游戏版图里就缺这种“有故事、有情怀”的成人向IP了。

1500万欧元,够Remedy“撑”许多久?

Remedy CEO Tero Virtala说 这笔钱要“支持自主发行,挖掘开发中游戏的潜力”。《控制2》开发本钱估摸着得500万欧元, 《Project Condor》作为衍生游戏,300万欧元差不许多,《马克思佩恩1&2沉制版》两部加起来400万欧元打不住。这么一算,1200万欧元砸进去,还剩下300万,连个零头都不够。自主发行哪是那么轻巧松的?得建发行团队、 搞本地化、买服务器、投广告……《哈迪斯》开发本钱才300万欧元,但发行费用花了500万,这才把游戏推出去。Remedy的体量比Supergiant巨大,可经验比人家少许,这300万欧元,连个“试水”的钱都不够。

更麻烦的是自主发行的凶险太高大。CD Projekt早期搞自主发行,是基本上原因是《巫师1》在波兰卖得优良,有口碑打底。Remedy的《控制》口碑不错,但销量还没到“撑起自主发行”的地步。2023年全球自主发行游戏占比35%,中细小公司成功率不到20%,转化率比找发行商矮小15%-20%。这意味着,Remedy就算把游戏做出来了卖不出去也是白搭。到时候别说还贷款,连员工工钱都发不出来。

自主发行:Remedy的“野心”还是“幻想”?

Remedy想摆脱发行商“压榨”的心情能搞懂。《控制》当年和505 Games一起干,505拿走了巨大有些分成,Remedy只赚了个“辛苦钱”。眼下想自己来把赚头攥在自己手里想法挺优良,可现实骨感。发行商不只是“卖货”的,他们手里有渠道、有数据、有全球推广网络。EA、育碧这些个巨大厂,连买断制游戏都敢搞“自主发行”,是基本上原因是他们有底子。Remedy算啥?一个靠《心灵杀手》起家,后来被《量子破碎》坑过的细小公司,凭啥觉得自己能搞定全球买卖场?

再说腾讯的钱,真实的“清洁”吗?2021年腾讯投Remedy的时候, 说优良了“不干涉开发”,可这次贷款协议里可没写“腾讯不能参与决策”。万一《控制2》做出来不符合腾讯的“全球化”口味,腾讯会不会施压让改?毕竟腾讯的目标是海外买卖场,Remedy的“北欧阴间美学”,真实的能讨优良欧美玩家吗?《控制》里那些个“超天然现象+政府阴谋”的剧情, 国内玩家兴许觉得“晦涩”,可腾讯要的是“全球爆款”,不是“细小众精品”。

腾讯的“游戏版图”,Remedy是第几颗棋子?

腾讯这几年在海外游戏圈可没闲着。2021年买Epic Games股份,2022年投育碧,眼下又盯上Remedy。表面看是“许多元化投钱”,其实是在补短暂板。腾讯有《王者荣耀》《和睦精英》这样的手游霸主,PC端有《英雄联盟》,可3A巨大作一直是柔软肋。欧美玩家认的是《使命召唤》《GTA》《巫师》,腾讯想挤进去,要么自己砸钱做,要么收购现成的团队。Remedy有手艺、有IP,还有点“细小众情怀”,正优良符合腾讯的“精品化”战略。

更深厚层看,腾讯是在“囤IP”。《心灵杀手》《控制》《马克思佩恩》,这些个IP随便哪个拿出来都能做电影、做剧集、做周边。腾讯早就不是“游戏公司”了它是“互联网玩乐帝国”。游戏只是入口,后面跟着的是影视、动漫、文创。Remedy的IP,正优良能给腾讯的“泛玩乐”生态添砖加瓦。说不定哪天 《控制》就被腾讯拿去拍剧了剧情还能“魔改”一下更符合国内观众口味——到时候,Remedy还能说啥?

可转换贷款:对Remedy是“救命稻草”还是“紧箍咒”?

这次贷款的条款有点“坑”。年利率8%,5年期,转换价钱每股27.2欧元。Remedy眼下的股价是几许多?2024年9月底,Remedy股价在25欧元左右徘徊,这意味着腾讯转股能赚点溢价。但如果《控制2》扑街, 股价跌到20欧元以下Remedy兴许更愿意还钱而不是转股——可到时候,它有足够的现金流吗?

2022年, 芬兰另一家独立游戏开发商收下腾讯的可转换贷款,后来基本上原因是游戏输了腾讯转股持股达30%,公司丢了了创意主导权。CEO后来采访说:“一开头觉得腾讯是‘救星’,后来才找到,我们是‘棋子’。” Remedy会沉蹈覆辙吗?Tero Virtala说“腾讯的投钱看得出来了对长远期愿景的信心”, 可别忘了资本没有“情怀”,只有“回报”。腾讯要的不是Remedy的“文艺表达”,是“买卖值钱”。《控制2》要是卖不优良,腾讯的“信心”能撑许多久?

行业看看:中细小游戏开发商的“融资困境”与“巨大厂依赖”

中细小游戏开发商眼下太困难了。2023年全球游戏行业融资总额200亿美元, 80%被腾讯、索尼、微柔软这些个巨头拿走,中细小公司平均融资成功率不到10%。投钱人宁愿投“三消+广告”的手游,也不愿碰“需要三年开发、剧情驱动”的3A。为啥?基本上原因是手游“短暂平迅速”,半年就能看到获利;3A游戏“长远周期”,凶险太高大。Remedy的《心灵杀手2》开发拖了5年,投钱人早就吓跑了。

没有巨大厂支持,中细小公司很困难活下去。可巨大厂的钱,真实的“优良拿”吗?腾讯的投钱,往往带着“控制欲”。2021年腾讯投Epic, 持股40%,但Epic规模巨大,还能保持独立;Remedy体量细小,腾讯持股14%+贷款转股5.98%,很迅速就接近20%,到时候进入董事会,开发方向、IP运营,还能由Remedy说了算吗?行业里有个说法:“收下巨大厂投钱,就像和魔鬼做交容易——你能拿到钱,但迟早要付出代价。”

Remedy的游戏项目,能“救”得了贷款吗?

先说说《控制2》。前作《控制》口碑不错,但问题也不少许:bug许多、优化差、剧情“虎头蛇尾”。续作要是还是这样,别说1500万欧元,1.5亿欧元都兴许打水漂。而且《控制》的“超天然现象”题材,受众本来就狭窄,想做成“爆款”太困难了。《Project Condor》是许多人PvP游戏, 眼下市面上这种游戏太许多了《命运2》《Apex英雄》已经把买卖场占了Remedy凭啥觉得自己的游戏能脱颖而出?

最靠谱的兴许是《马克思佩恩1&2》沉制版。这两部是经典,情怀加足,老玩家一准儿买账。但沉制版买卖场比激烈,《生化危机2沉制版》《生化危机4沉制版》都卖得优良,是基本上原因是原作本身是“神作”。《马克思佩恩》系列虽然经典,但关系到力比《生化危机》差远了。按照行业数据, 沉制版游戏平均销量是原作的60%-80%,如果原作销量200万份,沉制版卖120-160万份,收入6000万-8000万欧元,减去本钱兴许盈利,但不够还贷款+利息。指望沉制版“回血”,恐怕不现实。

以后展望:Remedy会成“腾讯的育碧”吗?

腾讯和育碧的一起干,是个不错的参照。腾讯持有育碧股份约9.3%,但没深厚度参与开发,更许多是财务投钱。但Remedy不同,有深厚度一起干,这次贷款兴许更深厚度。如果腾讯持股超出20%,兴许进入董事会,关系到Remedy的决策。到时候,《控制3》的剧情会不会改成“更符合全球口味”?《马克思佩恩3》沉制版会不会加入“氪金元素”?这些个都不优良说。

不过也有例外。腾讯投钱Epic Games后Epic依然保持独立运营,《堡垒之夜》照样火。但Epic规模巨大,有《虚幻引擎》这玩意儿“金饭碗”,Remedy有吗?没有手艺壁垒,没有稳稳当当现金流,就只能依赖腾讯。到时候,腾讯说“东”,Remedy敢不敢说“西”?

给Remedy的“三条路”:自主、妥协还是转型?

条路,转型做服务型游戏。比如把《控制》做成“服务型游戏”,持续更新鲜DLC,许多些收入来源。服务型游戏生命周期长远,收入稳稳当当,《命运2》《Apex英雄》都是例子。但Remedy有做服务型游戏的经验吗?《心灵杀手2》是单机,一下子转服务型,玩家买不账?

其实Remedy还有个隐藏选项——卖掉公司。腾讯已经持股14%,再加贷款转股的5.98%,离“控股”不远了。与其被磨蹭磨蹭“吞掉”,不如主动卖个优良价钱。Tero Virtala一准儿不甘心,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中细小游戏开发商,要么被巨大厂“收编”,要么等死,还有第三条路吗?

Remedy和腾讯的故事,到底是“有力有力联合”的开头,还是“创意被资本驯化”的序幕?答案或许藏在《控制2》的销量里也兴许藏在2024年10月24日的股东巨大会投票中。但有一点能一准儿:游戏行业的“资本游戏”,才刚刚开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5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