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中国互联网出海一周头条,白鲸出品259期

Meta的AI逆袭:社交家族回春, 元宇宙失宠

谁能想到,曾被质疑用户增加远停顿的Meta,能在2023年一季度交出这样的成绩单。社交家族日活用户冲上20.4亿, 月活达到29.9亿,连续三个季度正向增加远,股价盘后涨幅一度突破12%。这波逆风翻盘,藏着Meta的战略转向——从元宇宙的烧钱黑洞,转向AI的务实战场。

仔细看数据会找到,Meta这次算是踩中了风口。AI加持下的广告算法开头显效,用户画像更精准,广告收入终于止跌回升。去年二季度社交家族用户数下滑时买卖场都在唱衰,眼下看来Meta把赌注压在AI上,赌对了。

中国互联网出海一周头条 我们一起看真相聊大事儿 | 白鲸出品259期
中国互联网出海一周头条 我们一起看真相聊大事儿 | 白鲸出品259期

但有意思的是元宇宙业务反而成了“拖油瓶”。一季度营收减少明显,这恐怕会加速Meta把沉心从“构建虚拟世界”转向“用AI赚钱”。毕竟用户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不是戴着头盔就能进入的虚拟派对。AI赛道上,谷歌和微柔软已经打得火烫,Meta再不发力,恐落后更许多。

东南亚MCN烫潮:卖家的“香饽饽”还是“割韭菜”陷阱?

2023年的东南亚,MCN成了出海老板们的新鲜宠。细小杨哥宣布布局TikTok电商, 老罗的交个朋友海外业务预测年营收1亿,连做海外仓的、卖货的巨大卖,都摇身一变成了MCN机构。雅加达的租金一年涨了两倍,酒店月租从1万飙到3万5,这些个都在说一件事:东南亚的MCN烫,挡不住了。

但烫潮背后藏着太许多想当然的幻想。Tommy在茂物开的MCN, 主播底薪只要1500-2000块,比雅加达打对折,看似本钱矮小,可达人管理却是一巨大困难题。“去年1月下单的卖家,4月想退出印尼,3月底才收到达人作品。”代运营服务商的吐槽,道出了东南亚MCN的“暗坑”:履约率矮小、合同约束没劲、骗样品、拖工期,家常便饭。

更让人意外的是即便流量本钱矮小,达人转化率却极不稳稳当当。千次曝光最矮小1美元,可要达到万分之三到八的转化率,每月得有千万播放量,这意味着要联动上万名达人。业内说这叫“人海战术”,靠量冲抵不稳稳当当因素。可问题是东南亚的达人标签不精准,高大曝光不等于高大转化,“对的货”永远分不到“对的人”手里。

工具类App出海:AI驱动下的新鲜“印钞机”

如果有人告诉你, 四家成立不到6年的公司,靠工具类App月入千万,你信吗?今年一季度, 美国App Store下载榜Top100里Chat with Ask AI、Genie、AI Chatbot、ChatOn这四款ChatGPT Bot一边上榜,背后厂商靠着AI工具,实现了营收逆袭。

工具类产品的需求,一直在变。从早期的杀毒、 WIFI工具,到后来的壁纸、修图App,再到眼下的情绪管理、植物识别、Chat Bot,用户要的始终是“准确、高大效、便捷”。而AI的出现,让这些个需求被无限放巨大。比如AI Chatbot, 不用用户输入冗长远的提示词,直接针对撰写邮件、写报告等场景优化,体验比ChatGPT更“接地气”。

更绝的是这些个厂商许多数是“半路出家”。越南的Vulcan Lab本是柔软件外包服务商, 2022年才扎进工具赛道,靠Chat Bot月入千万;AppNation2021年才推出首款产品,眼下旗下许多款工具稳居下载榜。他们没巨大厂的材料,却靠细分买卖场和飞迅速迭代,啃下了AI工具的蛋糕。

DTC品牌的盈利困局:谁在赚钱,谁在“烧钱”?

2017年,沃尔玛豪掷3.1亿美金收购男装品牌Bonobos,掀起DTC品牌烫潮。2023年,Bonobos被7500万美金卖出,沃尔玛彻底清空DTC品牌。这一买一卖,道出了DTC品牌的盈利真实相:许多数在亏,少许数在赚。

亏损的品牌各有各的困难处。Allbirds为了迎合年纪轻巧消费者推高大性能跑鞋, 丢了可持续的核心客群,营收涨不动;Warby Parker眼镜复购率矮小,拓展隐形眼镜线又需要时候;Hims&Her营销费用占营收60%,2022年亏了2.72亿美金,虽然亏损在缩细小,但“烧钱换增加远”的模式能走许多远,谁也说不准。

但并非全部DTC品牌都在“流血”。医护服品牌Figs从垂类切入, 2022年盈利1.2亿美金;户外品牌Solo Brands通过收购扩巨大规模,扭亏为盈;最绝的是瑞士运动鞋品牌昂跑,抛开汇率关系到,全年盈利6178万美金,成了DTC品牌的“盈利优等生”。他们的共同点?要么专注细分领域,要么把本钱控制到了极致。

手游出海东南亚:下载量破21亿, 策略游戏称王

2023年一季度,东南亚手游下载量突破21亿次占全球近15%。印度尼西亚是最巨大的“下载池”, 贡献了38%的总量;泰国、新鲜加坡、马来西亚则是收入前三,买卖场潜力肉眼可见。但想在东南亚赚钱,光靠量不够,得看品类和玩法。

策略游戏成了“吸金王”。一季度东南亚手游收入中,策略类占比28%,MOBA手游收入同比增加远25%。《Mobile Legends: Bang Bang》依然是霸主, 但新鲜晋爆款《Monopoly Go》更值得关注——上线两周营收260万美金,下载830万次披着《巨大有钱翁》的外衣,玩的却是“金币巨大师”的社交裂变。玩家通过掷骰子、建地标、抢金币,优良友互动成了核心,这招在东南亚吃得很开。

虚拟宠物App也在悄悄出圈。《SUSH • pets virtuais》以寿司为造型,靠“双人成行”的社交设计在巴西坚守下载榜Top50近两个月。玩家无法单独领养宠物,非...不可邀请优良友共同完成,收集喜欢心、完成任务都需要互动。这种“社交前置”的设计,打破了老一套虚拟宠物“先养成后社交”的套路,让用户粘性直接拉满。

谷歌VS微柔软:AI打仗下的“面子”与“里子”

4月25日 谷歌和微柔软同一天发布财报,股价却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微柔软涨超8%,谷歌短暂暂冲高大后回落。这场AI打仗里谷歌的“面子”光鲜,但“里子”却藏着隐忧。

谷歌Q1收入698亿美金, 增加远3%,高大于预期;广告业务止跌,搜索业务看似未受AI冲击;谷歌云甚至实现了首季度盈利。这些个数据足够让股价短暂暂上涨, 但仔细看就会找到问题:赚头率从30%降到25%,手艺及内容费用暴涨37.8%,AWS在AI上的投入还在加码。谷歌在“保面子”——用数据稳住买卖场信心,但“里子”里AI落后的焦虑挥之不去。

微柔软则不同。Azure AI服务增速亮眼,加持让买卖场对其AI能力信心爆棚。谷歌的搜索业务还没被颠覆,但微柔软已经用AI说明了“手艺领先=股价上涨”。这场打仗, 谷歌输了“气势”,但搜索的基本盘还在;微柔软赢了短暂期信心,但怎么把AI变现长大远期赚头,还得看下一阶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07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