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虚假商品陷阱重重?买家投诉揭露惊人内幕

近段时间,网络上频现“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投诉”或“商品真实性买家投诉”等字眼,侵权行为的浪潮席卷而来,再一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尤其在亚马逊这个全球知名的电商平台上,知识产权侵权是一个严肃且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亚马逊虚假商品陷阱重重?买家投诉揭露惊人内幕
亚马逊虚假商品陷阱重重?买家投诉揭露惊人内幕

一位卖家透露,其上架新品后,根据亚马逊top reviewer前1000名的名单,在Facebook上寻找top reviewer进行测评。只是,这些top reviewer竟然是冒充的,这让卖家们防不胜防。

更有甚者,一些卖家为了提高可信度,竟然购买水军进行虚假提问,这种行为无疑是自掘坟墓。亚马逊小白们频中招,损失惨重。

亚马逊的视频审核通常只有一次机会,未通过可能被视为欺诈,后续提款也将面临困难。一些卖家在视频面试中遇到了各种挑战,其中一些挑战源自法人对运营相关知识的陌生,导致无法答题。

商品真实性卖家投诉的触发条件,往往是因为买家收到产品后,发现与图片描述都不一样,或者包装破损等,就会投诉你的产品可能是假货,造成真实性投诉。

亚马逊要求卖家提供包括营业执照、身份证、发票和收据、供应商信息、商品数量、进口或出口文件、品牌授权书等在内的验证资料。只是,一些邮件看起来紧急且专业,实质上是利用卖家对亚马逊政策变动的不了解,制造一种虚假的危机感。

一位亚马逊类目中的BS大卖就因为被竞争对手恶意投诉,导致自己的产品一年被下架80次,损失近700万美元,最后无奈宣告破产。恶意投诉的严重性可见一斑。

亚马逊公司表示,通常假电邮含有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并且,如果消费者没有订购商品,但收到有关邮件,那很可能根本就不是亚马逊公司发出的。

应对亚马逊商品真实性买家投诉的问题需要卖家具备细致的操作和充分的准备,无论是事前预防还是事后申诉,都需遵循亚马逊的政策和规定。

卖家们必须保持高度警觉,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来维护自身的商业利益,打造自身产品差异化销售以及独特的企业文化才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跨境电商卖家在亚马逊平台上经营,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提高对虚假商品陷阱的识别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89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