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1月31日起对listing有哪些重大改动

店铺页面突现国标签, 跨境卖家面临“身份曝光”危机

最近不少许卖家打开亚马逊店铺后台时都愣了一下——原本只看得出来店铺名称的区域,一下子许多了个醒目的国位置标志。有人标注着“美国”,有人写着“中国”,这玩意儿突如其来的改动让不少许跨境卖家心里咯噔一下。更让人意外的是这玩意儿标签直接展示给了终端消费者,相当于把公司的注册地赤裸裸地暴露给了买家。

在卖家交流群里关于这玩意儿话题的聊聊已经炸开了锅。一位主营家居用品的卖家晒出了后台截图, 店铺名称旁边赫然印着“中国做”的标签,配文说“这下优良了客户一看是中国,会不会直接划走?”而另一位早就在美国注册公司的卖家则显得比比看淡定, 他的店铺看得出来的是“美国”,还调侃说“早布局果然没错,这波捡了廉价。”

亚马逊listing又一重大改动,1月31日起生效
亚马逊listing又一重大改动,1月31日起生效

中国做标签成双刃剑,本土化卖家优势凸显

其实亚马逊悄悄加上这玩意儿标签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据许多位卖家反馈,从1月下旬开头,北美站和欧洲站的店铺页面陆续出现了这玩意儿国位置标志。但当时没人在意,直到最近巨大面积铺开,巨大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沉性。

这里有个关键细节:亚马逊标注的是“开设店铺公司的所在地”,而不是发货地。这意味着,哪怕卖家用的是海外仓,只要公司注册地在国内,标签就会看得出来“中国”。这对那些个做了本土化布局的卖家 优势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同样是卖厨房细小工具,看得出来“美国”的店铺兴许比看得出来“中国”的转化率高大出15%左右,这是某第三方监测机构去年四季度的数据。

但话说回来欧洲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偏见真实的还那么巨大吗?一位在德国站深厚耕五年的卖家给出了不同看法:“我去年做了个调研, 在18-35岁的德国买家里68%的人表示‘中国做’已经不是廉价代工的代名词了特别是智能家居类产品,他们更在意性价比和功能。”看来这玩意儿标签的关系到,兴许没卖家想的那么绝对。

卖家焦虑:偏见标签是不是会少许些转化?真实实数据告诉你答案

焦虑归焦虑,总得想办法应对。有卖家已经开头行动了火速在美国注册公司,想把店铺标签改成“美国”。但这里有个坑:公司注册、税务申报、年审维护,一套下来本钱不矮小,细小卖家根本扛不住。更麻烦的是亚马逊对资料审核越来越严,去年就有卖家基本上原因是用“挂靠地址”注册公司,后来啊店铺被封了。

也有卖家选择结实扛,他们觉得与其花巨大价钱改公司,不如把产品详情页做到极致。有个卖户外露营装备的卖家分享经验:“我把产品视频拍得特别专业, 细节展示拉满,客户问得最许多的不是‘哪里产的’,而是‘这玩意儿帐篷防雨性能怎么样’。”数据看得出来他的店铺转化率在1月份反而提升了8%,看来产品力才是王道。

listing图片巨大改版:有力制添加同款图, 侵权凶险与转化率博弈

如果说国标签只是“细小打细小闹”,那亚马逊在1月31日上新鲜的listing图片改动,可真实是让卖家们“血压飙升”。根据亚马逊北美、欧洲站发布的公告,从1月31日起,产品详情页兴许会看得出来来自优良几个卖家的同款产品图片。说白了就是:如果你的listing没按要求上传三张图片,亚马逊会自动“借”其他卖家的图片来凑数。

这玩意儿改动直接戳中了卖家的痛点——辛辛苦苦做的原创图片, 兴许被别人“白嫖”;更可怕的是万一亚马逊自动添加的图片和你的产品有细微差别,比如颜色、尺寸不一致,客户收到货找到不对,退货率岂不是要爆表?

三张图片成结实性要求, 不达标自动“借图”侵权凶险飙升

亚马逊对图片的要求其实一直很严格,但这次算是把标准提到了新鲜高大度。公告里明确说了:个个产品详情页至少许需要三张图片——白底主图、场景用图、尺寸/合身信息图。缺一不可,少许一张就兴许被“借图”。

有卖家做了个测试:故意不上传第三张尺寸图, 后来啊第二天看listing,找到许多了一张其他卖家的产品示意图,连包装盒上的logo都清清楚楚。这可把卖家吓恶劣了“万一那东西卖家卖的是侵权产品,我的listing会不会被连累?”这玩意儿问题在卖家群里聊聊了优良几天亚马逊至今没给出明确答复。

但换个角度想,这玩意儿改动对完善产品信息其实是优良事。有个卖母婴用品的卖家找到, 自从自动添加了其他卖家的尺寸对比图,客服咨询“这玩意儿尿不湿适合许多巨大宝宝”的问题少许了30%。“客户一眼就能看到尺码,不用再问来问去,转化率天然上去了。”看来亚马逊的初衷,兴许是想通过共享图片少许些信息差,提升购物体验。

从“独家展示”到“共享图片”,消费者决策逻辑变了?

以前卖家们最得意的就是“独家图片”,觉得这样才能突出自家产品的优势。眼下可优良,图片变成“共享材料”,差异化该怎么体现?有资深厚运营觉得能:“与其纠结图片被谁用了不如在视频上下功夫。去年黑五期间,我们给listing加了3D展示视频,转化率比纯图文高大22%,这玩意儿方法眼下依然管用。”

侵权凶险也不能忽视。有卖家爆料,1月底自己收到侵权警告,仔细排查才找到是亚马逊自动添加的图片里有别的卖家专利设计。“找客服申诉,对方说‘图片是我们系统自动匹配的,你去找上传那张图片的卖家吧’,这不是扯淡吗?”看来以后卖家不仅要管优良自己的图片,还得防着亚马逊“乱点鸳鸯谱”。

物流新鲜规叠加系统bug, FBA货件创建遇阻

如果说listing改动让卖家“焦头烂额”,那物流方面的新鲜问题简直是“雪上加霜”。1月25日下午, 巨大批卖家找到FBA货件创建页面打不开了要么提示“比预期速度磨蹭,请您耐烦等待”,要么直接弹出“发生错误,请刷新鲜页面并沉试”。更让人着急的是正值2月1日物流新鲜规生效前,不少许卖家急着创建货件,后来啊系统罢工,急得直跺脚。

45天/75天送达红线, 巨大卖囤货策略受冲击

这次系统bug背后还有个更让人头疼的物流新鲜规。亚马逊在年初悄悄调整了FBA货件送达时候:从2月1日起, 新鲜创建的货件如果在国内45天/世界75天内没送达,货件会自动关闭。这意味着啥?以前卖家能磨蹭磨蹭悠悠发货,眼下非...不可掐着点算时候,稍有不慎货件就作废了。

这玩意儿改动对巨大卖关系到最巨大。有3C类巨大卖透露, 他们 normally 会提前一个月备货,但眼下不行了“货件创建磨蹭,物流又延误,万一赶不上75天红线,几万件货就卡在仓库里资金链都断了。”为了规避凶险, 不少许卖家把货件创建时候压缩到了1月底,后来啊1月25日那天系统直接崩溃——原来巨大家都挤在同一天“抢跑”,亚马逊服务器扛不住了。

API异常背后:卖家集中创建货件致系统崩溃?

优良在问题解决得还算迅速。1月26日早上10点,许多位卖家反馈货件创建页面恢复正常。亚马逊官方也发了声明,说是基本上原因是“创建货件API接口异常”,已经修优良。但卖家们可不买账,“这不是借口啊,系统bug早就该提前测试,非要赶在卖家最忙的时候出问题?”

更糟的是1月以来美国许多地遭遇恶劣天气,亚马逊优良几个仓库临时关闭。有卖家晒出仓库通知截图:“芝加哥仓库因暴风雪关闭,恢复时候待定。”眼下货件创建困难、送达时候紧、仓库还罢工,跨境物流这根弦,绷得迅速要断了。

亚马逊算法暗藏玄机, listing优化迎来新鲜战场

表面看是规则变动,实则是亚马逊算法在“暗中发力”。从2024年1月1日起, 亚马逊新鲜版Listing打分标准已经生效,加上1月31日的图片改动、2月1日的物流新鲜规,这些个都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亚马逊在沉新鲜定义“优质listing”的评判标准。

2024版Listing打分标准, 这些个细节决定生死

据内部人士透露,新鲜版打分标准更侧沉“信息完整度”和“用户体验”。除了前面说的三张图片,还要求卖家非...不可填写全部产品属性,比如材质、尺寸、沉量等。去年四季度就有卖家基本上原因是漏填“是不是可水洗”这玩意儿属性,listing排名掉了30位。

价钱展示规则也变了。1月份亚马逊把PED移到了价钱折扣板块,眼下客户看到的都是折扣后价钱。这看似方便了买家,却让不少许卖家头疼——原来通过原价和折扣价突出性价比的套路,眼下行不通了。有运营觉得能:“与其在价钱上玩花样, 不如把‘性价比’这玩意儿词揉进五点说说里比如‘同等配置价钱矮小20%’,客户更轻巧松被说服。”

长远尾关键词布局新鲜思路,避开红海比

关键词策略也得跟着变。以前卖家都中意抢巨大词,比如“无线耳机”,眼下比太激烈,新鲜listing根本打不进去。有数据说明,长远尾关键词的转化率虽然比巨大词矮小,但比有力度细小60%,更轻巧松出单。

举个真实实案例:有个卖瑜伽垫的卖家, 放弃了“yoga mat”这玩意儿巨大词,改做“non slip extra thick yoga mat for women”,长远尾关键词。1月份上线后更中意‘精准匹配’,客户搜啥,你就对应啥,这样才不会被误判。”

卖家应对指南:在规则变局中抓住流量密码

面对亚马逊这一系列“组合拳”,卖家们不能坐以待毙。与其抱怨规则许多变,不如主动出击,把这些个改动变成优化listing的机会。

图片优化三部曲:白底图+场景图+尺寸图,一个都不能少许

先说说得把图片这块结实骨头啃下来。白底图要清晰, 产品占图片85%以上,不能有水印;场景图要真实实最优良有真实人用,让客户有代入感;尺寸图能用表格或对比图,直观展示巨大细小。有卖家分享经验:“我们专门请了摄影师拍场景图,转化率提升了18%,这笔投钱值了。”

还要注意图片版权问题。如果担心被“借图”侵权,能在图片角落加个logo,既能防盗,又能有力化品牌印象。但别加太巨大,关系到美观,亚马逊对图片美观度也有要求。

本土化布局加速,中国卖家怎么破解“国标签”焦虑?

对于国标签的焦虑,与其花巨大价钱改公司,不如在品牌故事上下功夫。在品牌说说里有力调“专注欧美买卖场10年”“通过欧罗巴联盟CE认证”等, 让客户觉得你虽然是“中国做”,但标准是世界化的。有个卖细小家电的卖家就在品牌故事里写了“我们的研发团队在美国硅谷”,后来啊转化率没降反升。

实在不行,也能考虑海外仓发货。虽然亚马逊标注的是公司所在地,但发货地看得出来海外仓,客户体验会优良很许多。去年就有数据看得出来用海外仓的listing,退货率比直邮矮小12%。

亚马逊的规则就像天气,说变就变,但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对优质产品的追求。与其盯着规则变动的焦虑, 不如把精力放在产品本身,把listing做到极致,让客户不管怎么改规则,都愿意为你买单。毕竟平台规则千变万化,只有真实正的优良产品,才能在风浪中站稳脚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1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