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2020年节日购物季电商渠道会成为重点吗

疫情下的零售变局:2020年节日购物季的“新战场”

2020年的春天零售业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非生活必需品的商店大门紧闭,人们被困在家里连逛个街都成了奢侈。谁也没想到,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硬是把线上购物推到了聚光灯下成了无数人日常生活的“救命稻草”。转眼间, 节日购物季的脚步近了一个老问题被重新摆上台面:电商渠道,真的会成为2020年节日购物季的绝对主角吗?

线下“休战”:实体渠道的无奈退场与电商的意外登场

疫情初期,实体店的日子有多难熬?看看Best Buy、 Macy's这些零售巨头的动作就知道了——它们集体宣布感恩节关闭门店,这在往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要知道,感恩节可是“黑色星期五”购物周的预热日线下商家们靠的就是这波“开门红”来冲业绩。可2020年,一切都变了。消费者的购物篮子,被迫从商场货架挪到了电商平台。

电商渠道成为重点:2020年节日购物季四大预测
电商渠道成为重点:2020年节日购物季四大预测

数据不会说谎。PriceSpider的报告显示, 2020年4月,电商网站的日流量居然超过了2019年“黑五”时期的峰值。这是什么概念?连最疯狂的打折季都比不上疫情封控期间的日常线上流量。更夸张的是Adobe在6月发布的报告指出,当月电商销售额达到了730亿美元,同比暴涨76%。这哪是增长,简直是坐上了火箭。线下渠道的“集体静默”,给电商让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黄金赛道。

提前开打的“节日前哨战”:购物季为何不再“等黑五”?

往年,节日购物季的序幕总要在11月底才拉开,可2020年,一切都乱了套。亚马逊率先“动手”,把每年7月的会员日挪到了10月13日到14日直接把购物季的起点提前了一个多月。后来啊呢?19个国家创造了35亿美元的销售额,比2019年狂增60%。这波操作像一颗炸弹, 炸得其他零售商坐不住了——沃尔玛、Target们纷纷跟进,提前开启“黑五”促销,生怕错过了这波“提前消费”的蛋糕。

为啥大家都急着“抢跑”?原因其实很简单。疫情让全球供应链乱了套,运输时间拉长,库存压力陡增。消费者也学精了谁敢等到12月才下单?万一礼物在路上卡住了节日气氛都得大打折扣。DaVinciPayments的调研显示,71%的美国人计划提前完成大部分节日购物,就为了图个安心。购物季的“战线”被拉长了商家们只能提前卡位,生怕在“持久战”中掉队。

移动端的“主场时刻”:从“顺便逛”到“必须买”的行为转变

提到电商,很多人脑子里还是“电脑前下单”的老画面。2020年的节日购物季,这个该被淘汰了。疫情期间,全球日均手机使用时间硬生生多了1个小时连带着手机广告的参与度也涨了15%。人们已经习惯了在手机上刷视频、逛社交平台,顺手就把购物给解决了。

移动端早就不是“辅助”了而是成了绝对的主场。Adobe早在2019年就发现,节日购物季有超过500亿美元的销售额来自手机。2020年,这个数字只会更高。想想看, 消费者躺在沙发上刷着TikTok,看到种草的视频,点开链接就能下单,这体验比打开电脑登录网站爽多了。对于跨境电商移动端优化已经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到极致”的生存法则。

社交认证与UGC:品牌在“信息过载”时代的“真实武器”

线上购物火了但问题也跟着来了——消费者被信息淹没了。促销邮件多到眼花缭乱,广告弹窗层出不穷,大家早就对“王婆卖瓜”式的营销免疫了。这时候,什么最能打动人心?答案是“真实的人”。社交认证,也就是用户自己发的图片、视频、评价,成了品牌最锋利的“武器”。

疫情期间, 人们更渴望“连接感”,比起品牌官方发布的完美广告,他们更相信普通用户的真实分享。比如一个卖母婴用品的跨境电商, 在Instagram上晒出妈妈们用自家产品给宝宝拍的照片,配上朴实的文字“宝宝用了不红疹,放心了”,这种内容比任何华丽的话术都管用。UGC不仅成本低,还能长期复用,关键是——它真实有温度,能在信息爆炸中抓住消费者的心。

物流与体验:电商渠道的“甜蜜烦恼”与破局点

电商火了物流却快“累趴下”了。疫情期间,快递小哥成了最辛苦的人,仓库爆仓、延迟送货成了家常便饭。2020年的节日购物季,物流压力只会更大。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图的就是方便,要是等十天半个月收不到货,这“体验”直接就崩了。

聪明的商家早就开始找辙了。“路边自提”成了救命稻草。BOPIS服务在疫情期间同比暴增208%,为啥?它把线上购物的便利和线下提货的即时性捏到了一起。消费者在APP上下单,开车到店,工作人员把商品送到车上,全程不用下车,平安又省心。还有的品牌干脆把线下门店改过成“前置仓”,直接从门店发货,缩短配送距离。物流不再是“成本中心”,而是成了提升体验的“加分项”。

对抗性视角:电商渠道并非“万能解”, 这些挑战不容忽视

说了半天电商的好处,是不是意味着线下渠道就该被彻底抛弃?没那么简单。电商虽然成了主角,但“甜蜜烦恼”也不少。线上竞争白热化,巨头们烧钱抢流量,中小卖家日子更难。DaVinciPayments的数据显示, 71%的消费者打算线上购物,但他们也更“精打细算”——比价格、看评价、等折扣,谁的价格不占优,分分钟就被比下去。

还有个致命问题:预算。疫情让不少商家缩紧了口袋,营销团队裁员,内容创作能力直线下降。想拍高质量广告?没钱。请KOL带货?预算不够。这时候,同质化的促销活动根本打不动消费者。电商渠道看着风光,实则暗流涌动,稍有不慎,就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给跨境卖家的“差异化生存指南”:如何在2020节日季突围?

面对这样的“新战场”,跨境卖家该怎么打?靠拼价格?别傻了巨头们比你更有资本。真正的破局点,在于“差异化”。比如 把UGC做到极致——在产品页里塞满真实用户的短视频,让消费者“云体验”;布局移动端的“碎片化场景”,和TikTok、Instagram的创作者合作,用原生内容种草;优化BOPIS服务,和海外仓合作,把配送时效压缩到48小时以内;甚至可以搞“预售+定制”,让消费者提前锁定心仪商品,还能根据需求调整库存。

记住 2020年的节日购物季,消费者要的不是“最便宜”,而是“最安心”“最省心”“最贴心”。谁能在这三点上做到极致,谁就能在电商渠道的“C位之战”中杀出重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