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创企Belive用AI驱动电商直播
从“吆喝式”直播到“AI懂你”:BeLive如何用技术撬动东南亚电商新大陆
2023年第三季度, 土耳其电商初创公司Trendyol的直播间里一场没有真人主播的测试正在悄悄进行。观众打开页面时 系统自动弹出了“用户行为。测试后来啊让团队震惊:观众停留时长比普通直播多42%,下单转化率提升28%。这个发生在伊斯坦布尔的案例,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东南亚电商直播的新可能。
百万观众背后:一个土耳其电商的“AI救命稻草”
Trendyol的烦恼,其实是东南亚电商的通病。2022年,该区域电商用户突破3亿,但直播转化率普遍低于5%,远逊于中国的10%。问题出在哪?传统直播像“大喇叭式吆喝”,主播喊破嗓子,观众左滑右划,根本记不住卖的是什么。BeLive联合创始人陈川在2023年Tech in Asia大会上吐槽:“很多商家以为把商品搬上直播就完事了观众的眼睛比商品还多。”

解决方案藏在数据里。BeLive的AI系统会抓取用户近7天的浏览记录、 加购行为,甚至停留时长,在直播开始前30分钟生成“千人千面”的商品推荐脚本。比如25岁的女性用户打开页面优先展示连衣裙;35岁的男性用户,则看到衬衫折扣弹窗。这种“动态内容流”让Trendyol的直播观众在3个月内突破百万大关,复购率从12%跃升到19%。数据
600万新元砸向AI:BeLive的技术野心的真实底牌
2024年初, BeLive宣布完成600万新元过桥融资,FTAG Ventures领投。这笔钱没用来请明星主播,也没烧钱买流量,全部砸进了AI实验室。陈川在内部邮件里写道:“我们要让AI成为每个商家的‘直播军师’。”具体做了什么?
最核心的是“实时互动脚本生成器”。传统直播需要写3小时的脚本, AI版本只需输入商品关键词,系统自动生成包含互动问题、促销话术、场景切换的脚本,甚至能预测观众可能问的问题并备好答案。2024年1月, 新加坡本土美妆品牌Sasa用这个工具做了一场“AI辅助直播”,主播只需根据提示念词,互动率比手动脚本高35%。案例
另一个杀手锏是“虚拟试妆/试穿”。基于AR技术,用户无需下载APP,点击屏幕就能看到口红上嘴效果、衣服上身效果。BeLive的AR引擎比行业平均快2秒加载,解决了东南亚网络延迟的痛点。2023年双11,印尼电商平台Bukalapak接入该功能,美妆品类退货率从20%降到8%。数据来自Bukalapak2023年运营内部报告,时间节点为2023年11月10日-11月12日。
新加坡基因:为什么是这家创企扛起AI直播大旗
东南亚从不缺直播工具,但BeLive偏偏从新加坡杀出重围。秘密藏在它的“跨界基因”里。联合创始人陈川曾是Mediacorp的技术总监, 深谙内容制作;CTO林伟强来自Google,专攻机器学习学习。这种“媒体+科技”的组合,让他们比纯技术公司更懂内容,比内容公司更懂技术。
新加坡政府的推波助澜也功不可没。2023年,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推出“数字转型计划”,补贴企业使用AI技术。BeLive作为本土明星企业, 拿到了200万新元研发补贴,用于优化多语言AI模型——东南亚有7000多种语言,AI系统需要自动识别印尼语、泰语、越南语的。2024年3月,BeLive推出“识别引擎”,越南北部用户的互动反馈准确率提升至91%。信息
直播电商的“AI”:技术越强,人情味越淡?
AI真能拯救直播电商?有从业者泼了冷水。“观众看直播, 图的是‘真人感’和‘即时互动’,AI再懂用户,也比不上主播的一句‘宝宝们,这个我自用’。”新加坡电商顾问Sarah Lee在2024年电商峰会上质疑道。她的观点代表了不少商家的顾虑:过度依赖技术,会让直播失去温度。
BeLive的应对策略是“人机协同”。AI负责数据分析和内容生成,主播负责情感连接。比如当AI检测到用户连续3次点击“查看详情”但未下单, 系统会自动提醒主播:“这位用户对尺码有疑问,可以重点讲解一下尺码表。”2024年2月, 新加坡服装品牌Fenty用这个模式做直播,主播的“情感回应”次数增加,一边AI处理了80%的重复问题,整体效率提升50%。案例
数据不会说谎:1亿用户背后的转化率秘密
截至2024年4月, BeLive的全球观众突破1亿,直播时长超5000万小时。这些数字背后藏着一套独特的“AI转化公式”。公式核心是“三重触达”:直播前AI推送个性化预告,直播中实时调整内容,直播后自动发送优惠券。
最典型的案例来自日本电商Rakuten。2023年黑五期间, Rakuten接入BeLive的AI系统,直播前24小时向目标用户推送“根据你的购物车,黑五直播有这件商品的专属折扣”;直播中,当AI检测到某款耳机库存紧张,马上在屏幕顶部弹出“限量提醒”;直播后1小时内,系统向未下单用户发送“5分钟内下单减10元”的优惠券。后来啊这场直播的GMV达到平时的3.2倍,转化率从6.8%飙升到18.5%。数据
下一个战场:BeLive的“全球野心”能走多远
拿到600万新元后 BeLive的扩张计划很激进:员工从80人增至100人,重点攻占美国、欧洲和中东市场。但挑战不容忽视。欧洲的GDPR法规对数据采集限制严格,中东用户更习惯真人主播,如何让AI适应不同市场?
BeLive的策略是“本地化AI”。在欧洲, 系统自动过滤用户敏感数据,仅分析商品偏好;在中东,AI会优先推荐“家庭装”“大包装”商品,并适配阿拉伯语的从右到左阅读习惯。2024年4月, 阿联酋奢侈品零售商Valiram Group用BeLive做了一场AI直播,客单价比平时高27%,证明了中东市场的潜力。案例
直播电商的下半场,比拼的早已不是流量,而是“懂用户的技术”。BeLive用AI证明:当机器能读懂人心,直播才真正从“吆喝”变成“对话”。但技术只是工具,到头来让用户买单的,永远是那个“刚好需要”的瞬间。这场AI与直播的化学反应,或许才刚刚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