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新加坡站爆炸式增长,直播量涨90%
狮城TikTok直播间挤爆了:这波红利到底怎么抓?
最近跨境圈都在传新加坡站的“疯狂数据”——直播间数量像雨后春笋, 成交额同比暴涨90%,本土品牌销售额直接翻倍。有人说是平台在撒钱,有人猜是高消费力用户在“报复性购物”,但扒开数据看,这波增长根本不是偶然。新加坡站就像一块刚被开垦的肥沃土地,用户、平台、商家三个角色各司其职,才长出了这棵“摇钱树”。今天我们不聊虚的,直接拆解这波红利到底在哪,商户怎么踩准节奏分蛋糕。
用户:他们不是在“购物”, 是在“找人聊天”
新加坡人上网时间多到吓人——25-34岁核心用户日均泡在网上近7小时99.4%的移动渗透率意味着几乎人人刷TikTok。但奇怪的是他们买货的方式和欧美人完全不同。传统电商“搜索-比价-下单”的流程在这里行不通,反而更依赖“信任感”。数据说87%的新加坡用户习惯从社交平台下单,98%的人愿意买跨境商品,远超全球89%的平均水平。他们不怕买贵,就怕买错。

直播刚好解决了这个痛点。去年Q3有个本地美妆博主做“控油粉底液实测”,直接在小贩中心吃辣炒蟹,边吃边看粉底液脱不脱妆。这场直播停留时长超过普通短视频3倍,转化率比图文购物高3倍。用户评论说“看真人试过比广告靠谱多了”。这就是新加坡用户的逻辑:他们不是在消费商品,是在和主播建立“朋友般的信任”。所以别再搞那些“9.9秒杀”的套路,新加坡用户吃这套,但只吃“真”的。
平台:免佣金只是开胃菜,本地链路才是硬菜
TikTok在新加坡的“野心”早就藏不住了。2025年直接给跨境商户免了佣金, 还拉了Ninja Van、J&T这些本地物流商做本地仓,24小时发货,2-3天达。对比跨境物流动辄7-10天的等待,本地仓的退货率直接低了60%。更狠的是流量扶持——符合条件就能上“本土品牌专场直播”, 还有“星火计划”的流量补贴,新手主播也能拿到曝光。
但平台最狠的招,是建“内容+商业”的闭环。用户刷短视频种草, 点进直播间下单,买完还能跳回商城看“同款”,甚至被引导进WhatsApp私域群复购。这个链路一打通,流量就再也跑不掉。有个卖便携补妆套装的商家, 把直播爆款同步挂到商城,标题写着“新加坡专属|直播同款”,后来啊私域复购率比平台高30%。这就是TikTok的“小心机”:让你在它生态里“逛着逛着就花钱了”。
选品:别卖“新加坡用不上”的货
新加坡站不是什么都能卖。气候湿热得像蒸笼,湿度常年75%-90%,你卖厚重面霜?退货率能飙到40%。当地60%是白领,西装、衬衫需求大,但你卖化纤面料?洗两次就皱成梅干菜,差评直接刷屏。选品第一步,是搞清楚新加坡人“缺什么”。
美妆赛道早就被“气候适配款”占领了。控油粉底液、 SPF50+防晒霜、便携散粉是刚需,有个本地美妆品牌靠“防水睫毛膏+小贩中心实测”的短视频,单月卖了2万支。时尚赛道更讲究“场景化”:棉麻衬衫适合办公室, 速干休闲裤适合周末逛牛车水,抗皱西装是通勤必备,度假裙配“鱼尾狮图案”直接卖爆。还有个聪明商家延伸客单价——卖防晒衣时搭折叠防晒帽,客单价从50新元涨到80新元,利润直接翻倍。
直播:别再“吆喝”了新加坡用户要看“真东西”
新加坡的直播间早就过了“喊口号”的阶段。用户对“买它买它”免疫,但对“真场景”买单。去年国庆期间, 有个时尚博主做“屠妖节穿搭专场”,现场穿马来传统服饰,展示棉麻面料的透气性,直播在线人数破万,转化率比平时高50%。这就是新加坡用户的“场景偏好”:美妆要“控油持妆实测”, 时尚要“职场/度假穿搭”,本土节日必须加主题专场。
时段选得对,流量不用愁。晚间8-11点是下班后的“黄金购物时间”, 周末2-5点是家庭购物时段,学生党则爱午间12-13:30的短直播。互动也别太“套路”, 前50单立减20新元,评论区答“新加坡国花”抽奖,再邀本地用户连麦实测,停留时长能超3分钟,还能进平台更大流量池。但最关键的是数据复盘——每次直播后看“观看-转化漏斗”, 点击转下单低就调定价,粉丝少就优化封面别让努力白费。
本土化:不是翻译语言,是“变成新加坡人”
新加坡用户认“本地声音”远胜过海外测评。有个卖抗皱精华的跨境商家, 一开始用英文直播,数据惨淡,后来找了本地KOL实测,用华语讲“职场熬夜党必备”,销售额直接涨了3倍。NoxInfluencer的数据显示, 东南亚市场粉丝数越低的KOL,转化率反而越高,主要原因是他们更贴近用户生活。本土品牌更懂“本土梗”, 比如国庆期间用“狮城限定”包装,屠妖节推“节日礼盒”,连退货政策都写“15天无忧”,直接对标本地电商的信任感。
私域运营也别偷懒。引导用户进WeChat/WhatsApp群, 发专属券、新品预告,有个卖速干衣的商家,私域群里提前预告“海岛度假专场”,直播当天复购率达到40%。但要注意别硬广,群里多聊“新加坡哪里游泳水清”“周末去哪玩”,用户觉得你是“朋友”,才会买你的货。
避坑:这3个坑,90%的新手都踩过
别以为高消费力=随便卖。新加坡人均GDP超7万美元,但他们精明得很,价格贵点可以但质量必须对得起钱。有个卖厚底鞋的商家,定价120新元,后来啊主要原因是鞋底材质差,退货率高达35%。用户评论“这价格买国产大牌都够了”。所以定价要参考本土品牌,比如美妆产品别超过100新元,时尚单品控制在200新元以内,性价比才是王道。
物流别贪便宜走跨境。新加坡用户对时效敏感得像“秒表”,有用户吐槽“下单5天还没发货,直接退款”。Ninja Van、J&T的本地仓虽然贵一点,但24小时发货能极大提升体验。还有个坑是“本土化不足”, 比如卖防晒衣没考虑新加坡紫外线强度,SPF30+根本不够用,用户用了直接晒伤,差评刷屏。选品前一定要查新加坡气候数据和消费习惯,别凭感觉拍脑袋。
未来:现在入场,还能分到多少红利?
新加坡站现在就像2年前的美国站——平台在加码, 用户习惯在养成,竞争还没到“内卷”阶段。时尚、美妆两大品类已经被验证可行,家居、3C也在慢慢起来。但红利期不会太长,等本土品牌反应过来跨境商户的优势就会减弱。所以现在要做的, 就是“快”:快速用本地仓解决物流,快速找本土KOL种草,快速把直播内容和商城链路跑通。
但别盲目扩张。有个商家一开始一边做美妆、时尚、家居3个品类,后来啊精力分散,哪个都没做好。不如先集中火力打透一个品类, 比如专做“职场女性穿搭”,把直播内容、私域运营、选品策略都跑顺了再考虑延伸。新加坡用户认“专业”,你把一个品类做深,他们才会持续买单。
狮城的TikTok红利,本质是“精准”的红利。用户精准、平台精准、商家精准。现在入场,不是让你“捞一笔就走”,而是让你在这个“优质电商池”里扎下根来赚长久的钱。毕竟新加坡用户的“信任”一旦建立,复购率会比任何市场都高。这波红利,抓得住的,都是懂“精准”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