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terest新推出的创作者互动和变现工具
图片社交平台的创作者新战场:Pinterest这次玩的是“深度互动”
Pinterest一直像个安静的图片收藏夹,用户们默默攒着装修灵感菜谱穿搭。但2024年初它突然发力,上线了一系列创作者工具,想把“收藏”变成“互动”,把“灵感”变成“变现”。这波操作让人意外——这个被低估的平台,到底想干什么?是真想帮创作者赚钱,还是想从InstagramTikTok手里抢流量?
Idea Pins全屏推送:让合辑内容“滚”起来
以前刷Pinterest, 点开一个家居合集,得一张一张翻,体验像翻相册。现在不一样了 Idea Pins做了全屏推送页面用户手指一划,整个合辑里的视频图片全滑过去,还能直接互动。这个改动看似简单,其实切中了创作者的痛点——内容展示效率太低。2024年2月, 家居博主“小鹿的家”做了个“老房改过30天”合辑,用Idea Pins发布,单月播放量直接冲到230万,比之前单个笔记高5倍。粉丝留言说“终于不用来回点,看得很爽”。但问题也来了:流量都给头部大V了怎么办?小博主发现,合辑内容虽然火,但自己的账号曝光没增加,反而更依赖平台推荐。这种“马太效应”会不会让新创作者更难出头?

Takes功能标亮回复:互动从“点赞”到“被看见”
评论区一直是个“沉默的大多数”地带, 粉丝评论了创作者可能根本看不到,看到了也懒得回。Pinterest的Takes功能直接标亮创作者的回复,让这些回复像弹幕一样浮在内容上。这个设计有点意思,等于给创作者戴了“麦克风”。2024年1月, 美食博主“阿泽的厨房”试水,用Takes回复粉丝问的“烤箱温度”,这条回复被标亮后互动量暴涨到8000+,平时也就1000多。但有人觉得这像“付费置顶”——平台会不会优先推那些交“推广费”的创作者回复?普通创作者的标亮机会是不是越来越少?毕竟流量这东西,从来不是公平分配的。
Try-on AR试妆贴纸:从“种草”到“试穿”的一步之遥
变现是创作者的终极命题, Pinterest终于想明白了:光让用户收藏没用,得让他们“买”。Try-on AR试妆贴纸就是干这个的,创作者把商品贴上去,用户能对着手机摄像头试色试妆。这个功能在美妆圈炸了 2024年3月,彩妆品牌“Colorkey”和Pinterest博主合作推新品,用Try-on贴纸展示口红试色,点击转化率比普通图片高38%,客单价还多了20%。但技术门槛是个坎儿,不是每个创作者都会做AR贴纸,得学软件、调参数。某美妆博主吐槽:“我花了一周才学会做,还不如直接拍视频省事。” 这会不会导致“强者愈强”?技术好的创作者能接大单,不会的只能看着机会溜走?
创作者奖励计划:美国专属的“红包雨”
Pinterest搞了个“创作者奖励计划”,给符合条件的创作者发钱。听着不错,但限制也不少:仅限美国市场,得通过“Creator Hub”申请,具体规则含糊不清。2024年2月, 美国时尚博主“Emma”参与了单月多了600美元收入,但她自己都说:“不知道下个月还有没有,也不知道凭什么给我。” 对比TikTok的“Creative Challenge”, 奖金按观看量点击量算得明明白白,Pinterest这波操作,更像是“画饼”——先给点甜头,让你继续留在平台。但对非美国创作者这雨下得再大,也淋不到自己。
对比抖音:Pinterest的工具差在哪儿?
抖音的数据中心:把“感觉”变成“数字”
抖音的创作者服务中心有个“数据中心”, 能分析视频的完播率、粉丝活跃时段,甚至告诉你“为什么这条火了”。2024年Q1, 教育博主“老周讲逻辑”通过数据发现,粉丝喜欢“3分钟讲透一个知识点”,调整后视频曝光提升27%。Pinterest现在缺的就是这个——创作者只能凭感觉做内容,不知道哪里好哪里坏。比如家居博主“小鹿的家”做了个“小书房改过”, 数据好,但不知道是主要原因是“书桌设计”还是“灯光”,下次想复制都不知道从哪下手。没有数据支撑,就像闭眼开车,能走多远?
的商业化:从“种草”到“拔草”的闭环
2024年1月15日放开了个人创作者与品牌合作,直接打通了“笔记-商品-购买”的链路。美妆博主“李佳琦的表妹”发篇测评,下面直接挂商品链接,粉丝看完就能买。Pinterest虽然能加商品,但还得跳转第三方平台,体验割裂。用户在Pinterest上看到个好看的沙发,想买,得先记下来打开淘宝搜,麻烦死了。的优势在于“生态”, Pinterest的优势是“灵感”,但“灵感”如果不能直接变成“购买”,变现效率就差了一大截。
给创作者的差异化策略:Pinterest不是“救命稻草”
跨平台改内容:把Idea Pins变成抖音“合拍模板”
Pinterest的Idea Pins适合展示“过程”,比如“30天健身打卡”“装修步骤”。2024年春节, 旅行博主“背包客小王”把Pinterest上的“欧洲10天攻略”合辑,拆成抖音的“合拍模板”,让粉丝跟着拍,抖音涨粉12万,反过来给Pinterest引流,转化率18%。别把平台内容当孤品,改改就能多平台分发,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AR试妆的替代方案:低成本也能“互动”
不会AR?用Canva做动态贴纸,加个“点击试色”的按钮。美妆博主“甜妹的化妆台”2024年2月试了这个,比静态图片的互动率高22%,成本几乎为零。别被技术吓住关键是让用户“动起来”,非得用AR吗?有时候简单的动画效果就够了。
奖励计划观望期:先囤“私域流量”
Pins的奖励计划规则不明,2024年上半年别指望它赚钱。把粉丝导到微信群,做“私域运营”,穿搭博主“Cici的衣橱”这么干,粉丝复购率比平台高35%。平台政策会变,但自己的流量池稳。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Pinterest可以是“加分项”,但不能是“全部”。
Pinterest的新工具确实戳中了创作者的痒点——互动多了变现有了。但平台的本质是“流量生意”,永远在平衡创作者和广告商的需求。创作者能做的, 不是押注某个平台,而是练好“内容基本功”,多平台布局,这样不管Pinterest怎么变,都能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