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Noon这次又推出优惠活动了吗?中东电商平台的促销策略是不是越来越激烈了

你刷Noon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首页又挂满了红色的“SALE”标签?这次他们玩得有点狠, 1迪就能买个空气炸锅,苹果手机直接打七折,搞得我手都痒了

最近中东的电商圈有点热闹,Noon又开始新一轮的打折拉新,力度大得让人怀疑是不是要“清仓大甩卖”。从厨房小家电到电子产品, 折扣动不动就是70%,甚至还有1迪的闪购活动——你没看错,就是1迪阿联酋币,折合人民币不到两块钱,就能买走一个品牌的小家电嗯。说实话,这种操作在中东电商市场里已经不是第一次见了但每次出现还是能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不过问题来了Noon这次是真的想靠低价冲一波销量,还是被亚马逊逼得不得不“放大招”?中东电商平台的促销战,是不是已经从“良性竞争”变成“内卷狂欢”了?

先说说Noon这次玩的什么花样, 折扣背后藏着什么小心思

仔细看看Noon的促销页面你会发现他们这次不是瞎打折,而是精准打击几个热门类目。小家电、电子产品、家居用品,这些都是中东消费者最近几年买得最猛的品类。就拿空气炸锅在阿联酋、沙特这些国家,几乎成了家庭标配,市场需求大,竞争也激烈。Noon直接把价格打到骨折线, 甚至比线下超市还便宜一半,目的很简单——先把用户吸引到平台上来让他们习惯“买小家电就找Noon”。

Noon又开始打折拉新了!中东的电商平台有点卷
Noon又开始打折拉新了!中东的电商平台有点卷

更绝的是他们的支付优惠。在阿联酋, 用Noon Pay结账能直接抵扣50-75迪;在埃及,中小卖家用Noon Pay不仅免设置成本,月费还能打折。这招挺聪明,既鼓励消费者用自家支付工具,又能帮卖家降低成本,相当于两边讨好。毕竟中东的支付市场一直挺割裂, 信用卡普及率不高,货到付款还是主流,Noon Pay想啃下这块硬骨头,光靠商家推广肯定不够,得让消费者先“尝到甜头”。

亚马逊在旁边也没闲着,人家不打价格战,玩起了“服务内卷”,谁说电商只能卖东西?

看到Noon这么猛,亚马逊肯定坐不住。但你以为亚马逊会跟着降价打折扣?想多了。人家直接掉头搞起了家庭服务, 上门家政、上门维修、上门美容、上门洗宠物……你能想到的家庭服务,亚马逊几乎都想打包做成“电商套餐”。有意思的是 2022年白色星期五的时候,虽然Noon在客流量上压了亚马逊一头,但亚马逊的用户停留时间更长,每次访问页数更多,跳出率比Noon低了5%。这说明什么?消费者去亚马逊可能不只是买东西,更习惯用他们解决各种生活需求。

这就有点尴尬了。Noon想靠低价拉新,后来啊亚马逊用“服务”把用户粘得更牢。中东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 越来越懒,也越来越“挑剔”,他们不想在多个APP之间切换,买东西、叫服务、付钱,最好都能在一个地方搞定。亚马逊明摆着看透了这一点,所以宁可少赚点卖货的钱,也要把服务生态做起来。Noon虽然反应很快,但供应链和服务体系的搭建,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中东电商市场早就不是“一片蓝海”了 本土平台和国际巨头打架,物流和支付成了“生死线”

几年前谁要说做中东电商,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过。但现在沙特、阿联酋、埃及这些国家,电商增速都快把其他地区甩在后面了。根据Statista的数据, 2023年中东电商市场规模超过500亿美元,而且还在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蛋糕大了 自然引来一群“饿狼”,除了Noon和亚马逊,还有Souq、Namshi、Ounass等等,本土平台和国际巨头打得不可开交。

但问题来了这些平台真的都赚钱吗?恐怕未必。中东的电商环境太特殊了:物流成本高到离谱, 沙特有些偏远地区配送费比商品还贵;支付方式五花八门,信用卡、现金支付、本地钱包,商家得对接好几种支付渠道;还有各种“奇葩”规定,比如沙特要求电商平台必须本地化仓储,卡塔尔政府最近还发文要规范物流服务商,防止乱收费。Noon虽然背靠沙特自主权基金和Emaar地产,有钱烧得起,但中小卖家可经不起这么折腾。2022年ECVV跨境电商平台出海中东时就栽过跟头, 线下线上齐发力,后来啊主要原因是物流跟不上,订单延迟率高达30%,再说说只能收缩规模。

促销战打得再凶, 到头来还是拼供应链,Noon Pay和物流布局,才是他们真正的“底牌”

说真的,中东消费者早就对“打折”有点麻木了。白色星期五、黄色星期五、斋月大促……一年到头不是在促销,就是在准备促销。价格战打到再说说平台不赚钱,商家利润薄,消费者反而觉得“不打折就是骗人”。Noon好像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最近两年悄悄在补供应链的短板。

比如物流, Noon在沙特和阿联酋自建了仓储中心,还跟东方海外航运合作,把从中国进口的货物直接清关到本地,缩短配送时间。2023年斋月期间, 他们把“当日达”服务覆盖到了利雅得、迪拜这些主要城市,订单转化率直接提升了18%。再看支付, Noon Pay现在不仅能绑定各种国际信用卡,还接入了本地流行的Mada卡,在埃及还跟本地银行合作推出“先买后付”,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这些“看不见”的投入,可能比表面的折扣更管用。

商家比平台更焦虑, 跟Noon促销能赚快钱,但长期依赖平台就是“温水煮青蛙”

对做中东市场的商家Noon的促销活动像一场“豪赌”。2022年2月, 有个卖厨房用品的中小商家在Noon参加“1迪闪购”,后来啊当天卖出了5000个锅具,销售额暴涨200%,但扣除平台佣金和推广费,净利润其实没多多少。更麻烦的是活动结束后流量断崖式下跌,不得不继续加大促销力度维持曝光。这种“促销冲量-利润下滑-再促销”的恶性循环,让很多商家苦不堪言。

有些聪明的商家开始另辟蹊径, 比如在Shopify上做独立站,用WhatsApp直接跟客户沟通,避开平台的高佣金。中东的社交媒体渗透率很高,Instagram、TikTok上的网红带货效果比平台广告还好。一个卖母婴产品的商家告诉我, 2023年他们找了沙特本地的一个母婴网红合作,一条视频带来了300多个订单,转化率比Noon平台高15%,而且客户都是私域流量,复购率能到40%。不过独立站也有风险,物流和支付得自己搞定,对中小商家来说门槛还是不低。

中东电商的促销战,未来会从“拼价格”转向“拼服务”吗?那些被忽略的“蓝海”类目可能藏着新机会

说实话,现在中东电商的促销策略有点“用力过猛”。Noon打低价,亚马逊拼服务,其他平台要么跟着降价,要么找细分领域突围。但消费者不是傻子,长期下来谁的服务好、体验佳,自然会留下。比如生鲜杂货, Noon早就开始布局了但冷链物流一直是个大问题,2023年夏天他们试行的“生鲜配送”服务,主要原因是温度没控制好,不少水果蔬菜送到顾客手里已经坏了投诉率一度飙升。反倒是亚马逊,依托Whole Foods的供应链,在高端生鲜领域慢慢站稳了脚跟。

还有家庭服务类目, 中东很多家庭有请家政、维修家电的需求,但线下服务市场太分散,价格不透明。亚马逊把家政服务搬到线上,提供标准化定价和售后保障,一下子就抓住了痛点。据ESG跨境2023年Q3的报告显示, 中东家庭服务类目的电商渗透率只有5%,但增速达到了35%,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会超过33亿美元。这个领域现在入局,可能比在小家电、电子产品里“卷价格”更有机会。

促销战没有赢家, 只有“幸存者”,中东电商的终极命题是怎么留住用户,而不是怎么“拉新”

你看Noon和亚马逊打架,表面上是抢用户、抢流量,其实吧是在抢“用户心智”。中东消费者特别是Z世代,品牌忠诚度不高,哪个平台好用、方便、便宜,就用哪个。但促销带来的用户,往往是“价格敏感型”,今天你便宜1块钱,他就来你这儿,明天别人便宜2块,他就走了。真正能留住用户的,还是供应链的稳定性、服务的贴心度、支付的便捷性这些“基本功”。

Noon最近在推会员体系, 会员可以享受专属折扣和优先配送,这其实就是想把“临时用户”变成“长期用户”。亚马逊的Prime会员更是把这一点做到了极致,免费配送、视频会员、音乐会员,绑得死死的。中东的电商平台要想活下来可能得想明白:促销是用来“破冰”的,不是用来“续命”的。与其天天琢磨怎么打价格战,不如多花点钱把物流时效提上去,把支付体验做好,把售后服务做扎实。毕竟中东的电商市场才刚刚开始,蛋糕够大,谁也别想一口吃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