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在中东做MCN,月收入10万美金

中东的沙尘暴里藏着金子,至少徐晋是这么想的。2024年初, 他从国内电商圈抽身,带着5个人的小团队扎进沙特利雅得,目标很明确:在TikTok上做MCN,月入10万美金。那时候国内MCN已经卷到头皮发麻, 直播间里卖货的主播比观众还多,大家都在找新大陆,而中东,像块没被开垦的荒地,流量在疯长,钱好像也多得花不完。

我在中东做MCN,月赚10万美金
我在中东做MCN,月赚10万美金

流量洼地里的淘金梦

徐晋在迪拜购物中心蹲了三个小时 空调冷气吹得他后背发凉,手里的传单快被捏皱了。遇到穿时髦长袍的年轻人,他就凑上去,用磕磕巴巴的英语问:“要不要做TikTok主播?一天播两小时月入能买块劳力士。”大多数人斜眼走过但有时候会停下掏出手机记下联系方式——这些稀稀拉拉的登记,成了他最早的达人库。

那时候TikTok在中东正烧钱。物流从业者老王记得,平台突然开始狂撒大额券,满200减100,免运费券像不要钱一样往用户账户里塞。“用户打开APP就是弹窗提醒,不花都亏。”老王说 沙特本地的物流配送以前能拖到一周,TikTok介入后承诺48小时达,硬是把电商的履约体验从“等快递”拉到了“收快递像拆礼物”。

数据摆在那儿:沙特3700万人口, 女性占42.6%,互联网普及率年底要冲到96.44%,人均每天刷手机快7小时。更诱人的是消费能力——沙特的女性爱买头巾, 一块国内卖80块的丝绸巾,到了利雅得商场标价300块还供不应求。“她们戴头巾,但头巾不能只是块布,得是装饰品,是身份的体现。”徐晋后来悟了选品得往“面子工程”上靠。

头巾爆单与母婴坑

徐晋的第一次爆单,来自中国工厂做的丝绸头巾。没有华丽的直播间, 就是找了个本地戴头巾的阿姨,举着巾子对着镜头转圈,用阿语说“这个料子摸起来像云,洗十次也不褪色”。视频挂上购物车,当晚就卖了7000单,佣金赚了2万多美金。“毛利比国内高3倍,运费还便宜——头巾轻,走空运不占重量。”徐晋拍大腿,选品总算摸到点门道。

尝到甜头后团队杀向母婴赛道。沙特政府鼓励生育,一夫四妻制下新生儿数量蹭蹭涨,国家包了从奶粉到教育的所有开销。徐晋觉得这稳了国内卖爆的婴儿爬行服、益智玩具,搬过去肯定火。后来啊现实给了他一耳光:锅碗瓢盆都靠进口,日百用品的运费比货还贵,算上佣金和物流,卖一单亏一单。“客单价低的东西,在中东就是个无底洞。”他后来复盘,得选“轻、贵、复购率高”的,比如母婴里的有机棉服,单价高,运费摊薄后还有得赚。

达人的“驯兽”难题

中东的达人,比国内的难带多了。许可的MCN团队在吉达有十几个人,专门负责“教主播直播”。他们找了个本地叫米娜的姑娘, 长得漂亮,会讲阿语,后来啊第一次直播,人站在镜头前手足无措,连“点赞关注”都不会喊。“十几个人在外面打

更麻烦的是语言。徐晋发现,别说英语,就算主播带点印度口音的阿拉伯语,用户都不买账。“必须是最纯正的沙特,最好还是本地人,带点部落口音更亲切。”他团队里两个人专门负责“本土建联”,天天混在本地商场、咖啡厅,听谁说话有“范儿”,就上前搭讪。一个月下来3000条问询,能真正开播的也就20%-30%。“很多人觉得做主播丢人,家里人不同意。”徐晋说得慢慢磨,找到那些“想赚钱又不怕丢人”的。

许可试过复制国内“娱乐直播+带货”的路子, 把女主播推到小时榜第一,在线观众几十万,后来啊一看评论区,全是土豪刷礼物求连线卖劳力士的。“没人买香皂,买得起劳力士的人,会在乎你那9块9的洗衣液吗?”这条路走不通,中东的娱乐直播和带货之间,隔着道墙,墙这边是土豪的炫富场,那边才是普通人的购物车。

从赔钱货到爆款的距离

张千去年10月去中东考察,5个月后卷铺盖回国。他带了个10人团队,雄心勃勃要做中东版“疯狂小杨哥”,后来啊发现“水土不服”。“国内选品看销量,这边得看文化。”张千说 他们带过去国内卖爆的折叠桌椅,沙特人家里没地方放,本地人习惯坐在地上;卖泡面后来啊当地人觉得“没营养,不如吃大饼赔羊肉”。

徐晋也踩过坑, 早期选日百用品,客单价20美金以下毛利10%,运费就得15美金,“算下来每单亏5美金,卖得越多亏越多。”后来他们把目光投向“高溢价+轻小件”:除了头巾,还卖手工银饰、香薰蜡烛。一块国内30块的银饰,包装成“中东传统手工”,标价120美金,照样有人抢。“中东消费者买的不只是产品,是‘故事’和‘身份’。”徐晋说选品得往“稀缺性”和“

短视频带货成了突破口。徐晋团队里有个达人, 专门把国内抖音的商品视频拿过来加自己的原创实拍——比如把国内卖爆的“厨房去污膏”,换成沙特主妇用完擦灶台干干净净的画面配阿语字幕“用了它,婆婆都夸我勤快”。一条20秒的视频,带货7000多单,转化率比直播高得多。“TikTok的算法喜欢短平快的,20秒内抓住眼球,比半小时的唠叨有用。”

平台围剿与MCN的生存术

中东这块肥肉,引来了群狼环伺。亚马逊早就扎根, 靠着FBA物流和全球供应链,本地消费者信它;本土电商平台Noon更狠,支付支持本地钱包,客服用阿拉伯语,连退货都上门取,“比TikTok还懂本地人”;Temu后来居上,价格杀到地板,App Store下载量超过CapCut,成了沙特年轻人手机里的“购物神器”。

TikTok急了开始疯狂补贴。沙特用户打开APP,满屏都是“领100券”“免运费到底”。徐晋算过一笔账, 平台为了一个新用户,补贴成本能到20美金,“不计成本地抢用户,就怕被Noon和Temu抢了地盘”。对MCN这却是利好——平台缺内容,缺达人,愿意给流量扶持。许可的MCN主要原因是是“定向邀请”, 拿到的流量倾斜比普通机构多30%,“推一个新主播,平台给的自然流量是国内的两倍”。

本土店的开放,让战局更复杂了。之前TikTok Shop是全托管, 商家只管供货,运营、物流、售后都是平台包了;现在本土店上线,品牌商家能直接入驻,Noon和亚马逊的本土品牌开始搬家。“有个做美妆的国内品牌,在国内月销500万,中东本土店一开,三个月就做到了1000万美金GMV。”徐晋说品牌一来品类丰富了MCN能带的东西也多了不再局限于“白牌货”。

10万美金月营收的真相

徐晋的团队5个人, 两个人跑沙特本地找达人,三个在国内对接出海的商家,4月、5月营收连续突破10万美金。“很多人以为我们赚佣金大头,其实真正赚钱的是‘代运营’。”徐晋说他们帮商家做本地化选品、达人匹配、视频剪辑,收服务费,抽佣只占一小部分。“中东商家不懂本地文化,我们帮他们把产品‘翻译’成中东人喜欢的样子,这个值钱。”

许可的团队更狠,十几个员工,一人操作2-3台手机,三个月攒了4000多个带货达人。短视频、直播都做,直播不行就靠短视频补,“一条视频爆了能带火好几个品”。他给算过账, 4000个达人,哪怕只有10%的人每月播一场,每场卖500美金,佣金按20%算,月营收也能到40万美金。“但这是理想状态,实际能活跃的达人也就30%,还得看选品和内容对不对路。”

张千放弃中东不是主要原因是市场不好,而是“烧不起钱”。他带去的10个人,每月工资、房租、场地开销就得15万美金,还没算投流和补贴。“国内MCN习惯了赚快钱,中东是个慢活儿,得养团队、磨达人、做供应链,没个半年出不来后来啊。”徐晋也承认, 中东MCN的“甜蜜期”可能就一两年,“等平台补贴少了本土品牌起来了小机构就该被洗牌了”。

沙尘暴里的未来

徐晋现在每天的工作, 就是盯着TikTok的后台数据看哪个品在涨,哪个达人突然火了。团队扩到了8个人,新招了两个本地人负责沟通,“有时候文化差异,我们自己人都搞不定”。他计划下半年做“达人孵化营”, 像国内选秀一样,在海选里找有潜力的年轻人,教他们直播、拍视频,分成拿大头。

许可的野心更大,想打通整个中东的供应链。“现在很多货还是从国内发,运费高、周期长。我在和沙特本地分销商谈,想把仓库建在吉达,这样3天就能到货,成本能降20%。”他说中东的电商基础设施还太薄弱,“物流、支付、售后每个环节都是坑,但填一个坑,就能赚一份钱”。

老王,那个做物流的从业者,最近在研究沙特政府的“千亿美元物流计划”。他说沙特要建10个大型物流枢纽, 未来从中国到中东的海运能缩短到15天“到时候运费能打对折,MCN选品就不必盯着‘轻小件’了家具、家电都能做”。他已经在和国内货代谈合作,准备搭上这趟“政策快车”。

中东的沙尘暴还在刮, 有人在里面迷了路,比如张千;有人在里面找到了金子,比如徐晋和许可。这个市场像块没打磨的宝石,棱角分明,却藏着光。TikTok想用光照亮它,MCN想靠它赚钱,用户只想买到便宜又喜欢的东西。到头来谁能笑到再说说或许就看谁能先适应这里的沙尘,然后学会在沙子里淘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