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30万起步创业,如何做到靠卖骑行装备在义乌年入10亿

从义乌民房到10亿营收:骑行配件如何撬动全球市场

义乌的小商品市场里藏着太多“不起眼”却能赚大钱的生意。谁能想到, 一个成本十几块钱的骑行水杯,在海外能卖到十几美元;一套义乌生产的手机支架,在亚马逊上能月销上万件。浙江义乌的洛克兄弟ROCKBROS, 就是这么个“小商品撬动大市场”的典型案例——靠卖骑行配件,年营收突破10亿元,其中70%来自海外市场。这背后藏着中国跨境电商从“白牌代工”到“品牌出海”的转型密码。

30万起步:创始人张新刚的“骑行梦”与生意经

2005年, 浙江大学毕业生张新刚没去大公司上班,反而捣鼓起骑行俱乐部。当时义乌的骑行爱好者还不多, 但他硬是通过每周组织活动,把圈子从几十人做到几百人,顺便卖起了自行车配件,还清了创业欠的债。谁能想到,这个“玩着玩着就赚钱”的起点,竟成了日后10亿营收的基石。

拿30万块创业,义乌卖家靠卖骑行装备年入10亿!
拿30万块创业,义乌卖家靠卖骑行装备年入10亿!

2010年, 张新刚和同学凑了30万,在义乌租了处民房当办公室兼仓库,开始在eBay上当“小卖家”。他发现个有趣现象:国内七八十元的骑行水杯,在eBay能卖到50美元,利润翻了几十倍。这让他意识到,义乌的供应链优势,在海外市场简直是降维打击。“国内卷价格,国外卷品质,中间的差价,就是我们机会。”张新刚后来回忆说。

跨境电商红利期来得正是时候。亚马逊、速卖通这些平台开始全球扩张,洛克兄弟搭上了这班快车。但张新刚没止步于“卖货”——2015年7月,他入股合作工厂,开始搞自有研发。从一开始只有一款车前包, 到后来车包、车灯、头盔、眼镜上百个型号,产品线越做越全,这才有了今天“骑行配件全品类”的底气。

125亿美元市场:骑行配件为何成出海“蓝海”?

全球疫情后户外运动爆发式增长,自行车成了“香饽饽”。但整车市场早被捷安特、禧玛诺这些国外品牌垄断,国内品牌想硬碰硬太难。有意思的是 骑行配件市场却成了“漏网之鱼”——2022年全球自行车配件市场规模125亿美元,预计2032年能翻倍到250亿美元,增速远超整车市场。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买整车的人少,买配件的人多。一辆自行车能配车包、车灯、头盔、锁鞋、水杯、手机支架……十几种配件,每个配件都能单独消费。而且骑行圈有个特点:“玩得越疯,买得越狠”。洛克兄弟就发现,他们的老客户平均每年要买3-5次配件,复购率比普通电商高30%。

义乌的供应链优势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国内成本十几块钱的骑行手套, 海外能卖到20美元;一套义乌生产的骑行服,成本百元级,在欧洲能卖到300欧元。更重要的是 中国供应链响应速度比国外快得多——国外品牌开发一款新配件要半年,洛克兄弟从设计到量产只要30天这种“快反能力”成了核心竞争力。

社媒矩阵:TikTok上的“骑行梗”如何带货?

“酒香也怕巷子深”,洛克兄弟很早就明白,好产品也得会吆喝。他们没砸钱投广告,而是扎进社交媒体,用“骑行梗”和实用内容打动海外用户。TikTok上, 他们运营着8个账号,总粉丝30.4万,总获赞277万,每周更新视频,内容却让人意想不到。

有个视频火了:矿泉水瓶卡在车轮上, 转起来发出“咔咔咔”的声音,配文“你的骑行BGM已上线”。765万播放量,评论区全是“笑死”“我要试试”。还有“停车的七种方式”,把车靠树、靠墙、靠栏杆的搞笑场景拍出来播放量破百万。这些内容看似和卖货无关, 实则精准抓住了骑行爱好者的“痛点”——他们既爱骑,也爱“晒骑”,更爱“骑行中那些小乐趣”。

光靠搞笑不够,还得专业。洛克兄弟和骑行达人@leecampaign合作,展示一款手机包的实用性。视频里 骑着山地车过颠簸路面手机包里的纹丝不动,18.2万粉丝的视频获得70万播放,1.58万点赞。评论区全是“适合山地车吗?”“能装iPhone12mini吗?”——这种“实用+趣味”的内容,把粉丝变成了潜在客户。

Instagram上,洛克兄弟主打“功能硬核”。@rockbros_global账号5.6万粉丝, 车锁视频里他们用塑料瓶剖开当锁架,对比“正确锁车vs错误锁车”,108万播放,8530点赞。这种“反差演示”既展示了产品防盗性,又让观众记得住——海外用户就吃这套,简单直接有记忆点。

独立站:从“卖配件”到“卖骑行生活方式”

社媒引流,到头来要落到转化上。洛克兄弟的独立站,没做成冷冰冰的“货架”,而是打造成了“骑行爱好者的装备指南”。首页不是产品列表, 是“林间小径”“城市通勤”“山地探险”等场景,每个场景下配着对应的配件——骑林间路要防颠簸的减震车包,城市通勤要高亮的车灯,山地探险要防摔的头盔。

他们还喊出“ride smart”的口号,强调“每款产品都经过1000公里实测”。独立站上有个“用户故事”板块, 晒着全球骑手用洛克兄弟配件的照片:美国大叔骑长途用他们的车包,澳洲女孩夜骑用他们的车灯,德国小伙越野用他们的头盔……这些真实故事,比广告更有说服力。

转化率数据也印证了这点。独立站平均转化率4.2%,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有个细节很关键:他们把“骑行平安指南”做成PDF, 用户免费下载,但下载后要留邮箱,后续用邮件推送新品——这既收集了用户数据,又持续触达潜在客户,复购率所以呢提升了25%。

挑战与破局:当“中国制造”遇上“海外品牌”

当然洛克兄弟的路也不是一帆风顺。早期他们吃过亏:2016年在亚马逊上架一款骑行眼镜, 主要原因是“和欧美大牌长得像”,被投诉“侵权”,差点被封店。这让他们明白:出海不能只靠“抄”,得有真东西。

于是他们开始搞“差异化设计”。比如车包, 国外品牌多是黑色灰色,他们推出橙色、荧光绿,主打“夜间骑行平安”;车灯,国外品牌功能复杂,他们做“一键开关”“超长续航”,针对“小白用户”。2021年, 他们一款骑行手机包,主要原因是能一边装手机和能量胶,成了亚马逊细分品类第一,售价23美元,积累了近2万条评价,平均4.4星。

供应链也是大考题。2022年海外物流涨价,海运费翻了三倍,很多同行利润被压缩。洛克兄弟提前半年和义乌物流园签了长期协议, 锁定低价仓位;一边把部分产品从“海运”改成“空运小包”,虽然运费高,但时效从30天缩到7天用户满意度反而提升了。2022年物流成本只占营收8%,比行业平均低5个百分点。

从义乌到全球:小商品市场的“出海启示录”

洛克兄弟的故事,给义乌小商品商转型跨境电商提供了样本。很多人以为“小商品只能赚差价”,但他们证明:选对细分赛道,中国供应链能在全球市场杀出一条路。骑行配件就是个好选择——需求刚性、复购率高、供应链成熟,而且还没被国外品牌完全垄断。

更重要的是他们走通了“产品-社媒-独立站”的闭环。社媒种草,独立站转化,用户数据反哺产品研发,形成良性循环。2023年,他们计划在欧洲建海外仓,把物流时效缩到3天进一步抢占市场。张新刚说:“我们不是在做‘义乌小商品’,是在做‘全球骑行爱好者的装备伙伴’。”

义乌的小商品市场里还有多少个“洛克兄弟”?或许答案是:只要能抓住细分需求, 用好中国供应链,把“货”做成“体验”,把“卖货”做成“交朋友”,小商品也能撬动大世界。毕竟全球骑行市场的蛋糕还在变大,谁能更快读懂用户,谁就能分到更大一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