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这5个小伙子卖口味牙签真的能赚百万欧元吗

从地下室实验到百万欧元:5个年轻人的牙签“革命”

谁能想到, 几块钱一包的牙签,竟能撬动百万欧元的市场?五个德国小伙子用“口味牙签”这个看似荒诞的点子,硬是在传统消费品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2024年他们的品牌Pick'em曝出年收入增长1400%, 售出超1000万支牙签,预估收入达百万欧元。这波操作,让无数跨境电商卖家直呼“原来牙签还能这么玩”。

牙签也能有18种口味?当日常用品被“感官化”改过

牙签是什么?多数人眼里就是一根细长的木头或竹签,功能单一到剔完牙就扔。但Pick'em的五个创始人偏不信这个邪——他们突发奇想:牙签为什么不能有味道?于是从地下室开始实验,给牙签注入薄荷、可乐、芒果甚至“限量版UFC冠军签名”风味。官网显示, 目前他们已推出18种口味产品,最畅销的60支组合装售价11.99欧元,折合人民币约93元,相当于国内一包普通牙签的20倍。这种把“功能性工具”变成“感官体验品”的思路,直接颠覆了牙签的传统定位。

绝了!5个小伙卖“口味牙签”爆赚百万欧元
绝了!5个小伙卖“口味牙签”爆赚百万欧元

1.5亿社媒浏览量:病毒营销的“牙签经济学”

Pick'em的爆火绝非偶然。他们深谙“内容即流量”的法则, 在TikTok上发起“Hold This Wood”挑战——教用户用酷炫姿势叼牙签,配合夸张的表情和音效,瞬间点燃模仿欲。数据显示,这条视频累计播放量破千万,带动品牌TikTok账号77.3万粉丝疯涨。更狠的是他们搞的“偷放蒙娜丽莎牙签”活动:在国家美术馆名画前摆出牙签合影, 暗示“连艺术都爱我们的牙签”,这种荒诞创意让用户自发传播,累计带来1.5亿次自然社媒浏览。这种“用产品制造话题,用话题反哺销量”的玩法,堪称小品牌低成本营销的教科书案例。

从“交易牙签”到UFC联名:内容如何变成社交货币

如果说病毒挑战是“广撒网”,那Pick'em的名人合作就是“精准爆破”。他们与UFC重量级冠军Tom Aspinall联名推出限量版牙签, 20支装售价15欧元,包装印着冠军签名。Tom在视频中咬着牙签说“这味道能KO对手”,粉丝直接疯抢,上架即售罄。还有网红IShowSpeed试吃视频,对着镜头大喊“这牙签比辣条还上头”,单条视频浏览量破800万。这些内容把牙签从“私密工具”变成了“社交道具”——年轻人叼着Pick'em牙签拍照, 发朋友圈配文“今天用了冠军同款”,本质上是在消费“潮流身份认同”。这种让产品成为社交货币的策略,让Pick'em的转化率远超传统消费品。

独立站闭环:为什么他们没选亚马逊

有趣的是 Pick'em没像多数跨境品牌那样扎堆亚马逊,而是自建独立站pickem.store。这招看似冒险,实则高明。他们在官网直接嵌入TikTok视频, 用户看完网红试吃视频,点击“马上购买”三步就能完成下单,缩短了“种草到拔草”的路径。更聪明的是订阅模式——用户按月订购牙签,每月支付固定费用就能收到新口味组合,复购率直接拉高30%。官网数据显示,订阅用户贡献了40%的营收,远高于一次性购买的顾客。这种“社媒引流+独立站承接+订阅留存”的闭环, 让Pick'em牢牢掌握用户数据,不受平台规则限制,利润率比亚马逊卖家高出至少20%。

15欧元一根牙签:Z世代的“轻奢体验”还是智商税?

当然Pick'em的成功也伴因为争议。国内消费者看到“15欧元牙签”直呼“抢钱”, 但Z世代买账的逻辑完全不同——他们买的不是“剔牙工具”,而是“尝鲜体验”和“社交谈资”。官网3004条评论里 有人写“牙签上的薄荷味像在嚼口香糖,无聊时当零食吃很爽”,也有人吐槽“味道浓烈但口感奇怪,五分钟就没味了”。这种两极评价恰恰说明:Pick'em卖的不是产品,是“情绪价值”。对于愿意为“有趣”买单的年轻人15欧元买的不只是一根牙签,而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优越感。但这种模式能否持续?当新鲜感褪去,复购率会不会断崖式下跌?这才是最大的隐忧。

1400%增长背后:爆款还是昙花一现?

从数据看, Pick'em的增长确实惊人——2024年售出1000万支牙签,年收入增长1400%,创始人Folkert Bowder在LinkedIn晒出的成绩单让跨境圈炸锅。但冷静下来想,这种爆发式增长有多少是“营销驱动”,多少是“产品刚需”?牙签作为低频消费品,用户一年买不了几次即便复购率高,市场规模也有限。有跨境电商从业者算过一笔账:Pick'em的百万欧元收入, 相当于卖出了66万支15欧元的限量版牙签,这需要极强的粉丝黏性和持续的营销热度才能支撑。一旦社媒热度下降,或者模仿者涌入,他们的护城河还能守住吗?

从消费者差评看“口味牙签”的隐忧

官网评论区里 一条差评格外扎眼:“牙签在舌头上感觉不舒服,味道只能持续五分钟,放下三分钟又回来一点,但没那么强烈了。”这暴露了Pick'em的产品痛点——作为“零食替代品”, 它的口感和持久度不够;作为“牙签”,它的实用性又太弱。消费者买的是“新奇”,但新奇过后呢?如果产品体验跟不上营销热度,很容易变成“一次性消费”。国内某跨境电商卖家就吃过亏:他们曾推出“网红同款发光拖鞋”, 靠短视频爆单百万,但实际穿着体验差,退货率高达60%,到头来口碑崩盘。Pick'em要避免重蹈覆辙,必须在产品体验上持续迭代,而不仅仅是靠营销噱头。

给跨境卖家的启示:小品类如何做出大增量

Pick'em的成功, 给跨境电商卖家提供了三个可复制的经验:,独立站+订阅模式是“护城河”。掌握用户数据和复购路径,比依赖平台更长久。但更重要的是Pick'em的案例也提醒我们:营销能带来流量,但产品力才是留客的根本。如果只顾“讲故事”不练“基本功”,再好的风口也会摔下来。毕竟消费者愿意为“有趣”买单,但不会永远为“噱头”买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