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美区还能续命75天吗

禁令又延75天 TikTok美区这次能“熬”过去吗

眼瞅着6月19日的期限就要到了特朗普又在Truth Social上甩出个“续命75天”的消息,TikTok美区的命运就像坐过山车——刚以为要落地了又被猛地拉上去。从拜登时期强推的270天倒计时 到特朗普上台后三次延期的75天宽限期,这场持续数年的拉锯战,按下了暂停键,却没真正结束。1.7亿美国用户的APP, 曾经被传要强制关停、断供技术支持,连豁免律法责任的承诺都摆上了桌面后来啊呢?闹剧还在继续,美区卖家的神经也跟着越绷越紧。

三次“续命”背后 政治算盘打得精

1月20日特朗普就职当天大手一挥首次延期75天;4月4日签行政命令又续了75天;如今眼看6月19日要到期,第三次延期又来了。表面看是“给机会”,细琢磨全是套路。拜登时期的“不卖就禁”到特朗普这儿,核心逻辑没变——还是逼字节跳动低头。两党看似立场对立,实则都盯着一个目标:让一家中国科技巨头在美国市场“服软”。

TikTok美区可以再“续命”75天?!
TikTok美区可以再“续命”75天?!

联邦政府的矛盾赤裸裸:既想打压中国科技企业, 又怕1.7亿用户突然失去APP引发民怨,更怕跨境电商生态崩了影响经济数据。这次提案让甲骨文、 贝莱德、银湖等十多个美国投资人持股,字节跳动持股低于20%,听着像是“剥离”,可技术数据怎么管?算法核心能不能交?这些关键分歧压根没解决,不过是把“拖”字诀玩到了极致。

1.7亿用户的流量高地,真能说放弃就放弃?

美国市场对TikTok从来不只是“一个区域”。Social Media Recent的数据显示, 2025年一季度TikTok稳美区下载榜前三,日均活跃用户数比去年同期涨了23%。这意味着什么?26万跨境直播间、700万企业主、240亿美元经济贡献——这些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流量红利。有美区卖家私下说:“你在亚马逊投1000美元广告, 可能换来5个订单;在TikTok投1000美元,爆款视频能带来50个订单,转化率直接拉满。”这种吸引力, 让特朗普政府也不敢轻易按下“删除键”,毕竟2024年大选时TikTok可是被两党争相拉拢的“票仓”。

美区卖家慌了:备货还是清仓?现金流压力暴增

75天窗口期一到,卖家的库存就成了烫手山芋。有Shopee美区卖家在论坛发帖:“昨天刚备了20万货, 今天就听说可能要关店,现在仓库堆得跟山一样,现金流快断了。”另一边,胆大的卖家选择“All in冲量”——趁着还没关,疯狂投流、搞直播,想着回本就走。据白鲸跨境监测, 2025年4月美区TikTok Shop卖家的广告投放量环比激增157%,但转化率却下降了12%,明显是“恐慌性消费”。更糟的是 CapCut、Lemon8这些关联应用已经从美区下架,卖家连“Plan B”的备选方案都没了只能硬着头皮在75天内赌一把。

越南市场的“意外”:TikTok Shop猛增12%,是转机还是巧合?

当美区卖家焦头烂额时越南市场却传来了好消息。Metric.vn发布的2025年Q1报告显示, TikTok Shop在越南的GMV环比增长12%,同期Shopee份额却下滑了6%。这数据让不少美区卖家动了心思:“要不要把美区库存转到越南去?”可现实是 越南物流成本比美国高20%,本地化供应链也不成熟,有试过转运的卖家吐槽:“同样的货,在美国3天到,越南要7天运费比货价还贵。”不过平台似乎看到了这个苗头, TikTok电商团队最近悄悄在越南测试“跨境直发”功能,说不定能成为美区卖家的“逃生通道”。

字节跳动的回应:剥离到20%以下能过关吗?

面对“持股低于20%”的提案,字节跳动的回应很微妙:“存在协议,关键分歧未解决。”说白了就是不愿交出控制权。技术数据的平安问题才是核心——美国联邦要求算法源码托管在美国服务器, 可TikTok的推荐算法是字节跳动花了10年打磨的“命根子”,交出去等于把商业机密拱手让人。有行业人士透露, 谈判桌上双方已经僵持了两个月,甲骨文作为中间方,连服务器托管协议都改了5版,还是卡在“数据访问权限”这一条。75天看起来长,其实连审计团队进场时间都不够,更别说完成复杂的资产剥离了。

内容是王道:美区爆单卖家的差异化玩法

政策动荡期,反而让“内容为王”的策略更凸显价值。美区卖家Amanda去年靠“厨房改过+产品植入”视频单月爆单3万单,转化率比同行高35%。她的秘诀很简单:“不搞硬广,拍用户真实使用场景。”比如卖空气炸锅,她拍了个“用空气炸锅复刻麦当劳薯条”的视频,播放量破500万,带动店铺销量暴涨。TikTok电商团队最近也多次强调,高质量内容能提升3倍以上的自然流量推荐。有数据显示, 2025年Q1美区TOP1%的卖家,内容更新频率是普通卖家的2.8倍,直播时长平均每天6小时以上——在75天的“倒计时”里这些卖家反而趁机加大内容投入,用流量对冲政策风险。

政策不确定性下的生存法则:分散还是All in?

面对75天窗口期,卖家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分散风险”,赶紧开新站点——比如把墨西哥、加拿大市场做起来形成“美区+新站点”的互补。有卖家试过这个打法, 2025年3月墨西哥站点上线后美区销量下滑30%,但墨西哥补上了20%,整体风险降低不少。另一派则选择“All in”,觉得75天足够“再说说一搏”。美区卖家Jason把再说说50万资金投进了直播,后来啊单月销售额冲到800万,直接回本还赚了200万。不过这种玩法太冒险, 有数据显示,2025年Q1美区有15%的卖家因“All in”导致资金链断裂,直接退场。

75天后TikTok美区是“生”是“死”?

乐观者觉得, 75天足够谈出后来啊——毕竟甲骨文、贝莱德这些大机构都进来了美国总每3个月都可能面临一次“生死劫”,卖家得做好长期“打游击”的准备。

不管怎么说TikTok美区的75天续命期,本质是政治与商业的拉锯战。卖家在夹缝中求生存,既要抓住流量红利,又要防着政策“一刀切”。有人靠内容杀出重围,有人靠分散风险稳住阵脚,也有人赌上all in的运气。但说到底, 政策的风向谁也猜不准,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这场“宫斗剧”远没到剧终的时候——75天后TikTok美区是“凤凰涅槃”还是“彻底退场”,答案可能藏在下一个75天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