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影石Insta360登陆科创板,成为全球智能影像第一股

285%的惊涛骇浪:影石Insta360的科创板首秀

6月11日的上交所科创板,被一股来自深圳的影像力量搅动了风云。影石Insta360敲钟上市的那一刻, 股价像坐了火箭——从发行价47.27元直接飙到182元,开盘暴涨285%,市值冲破700亿。这可不是A股常见的剧本, 大多数新股首日涨幅不过三五十,影石这285%的涨幅,直接把市场情绪推到了沸点。有人说这是资本对“全球智能影像第一股”的疯狂追捧,也有人私下嘀咕:这么高的溢价,影石接得住吗?

从47块到182块, 资本用脚投票的底气在哪

47.27元的发行价,影石创新在招股书里写得明明白白,可开盘182元的价格,让所有投资者都倒吸一口凉气。这背后 是影石过去三年交出的成绩单:2022年营收20.41亿,2023年冲到36.4亿,2024年直接干到55.74亿——三年复合增长率65.25%,2024年同比还涨了53.29%。净利润更狠,从4.07亿干到9.95亿,翻了一倍多。这数据放科创板里2024年营收规模能排进前8,比不少“硬科技”企业跑得还快。

开盘暴涨285%!影石Insta360成功登陆科创板,成“全球智能影像第一股”
开盘暴涨285%!影石Insta360成功登陆科创板,成“全球智能影像第一股”

但资本从来不会只看营收。影石的研发投入才是让投资人眼红的“硬核”:2022年砸2.56亿, 2023年4.48亿,2024年直接加码到7.76亿,三年累计14.8亿,营收占比13.16%。截至2024年底,手握900项境内外专利,其中189项是发明专利。要知道, 全景相机这种看似小众的领域,影石愣是靠技术堆出了全球81.7%的市场份额,全球每卖出10台全景相机,8台都挂着Insta360的标。这技术壁垒,让同行想追都追不上。

三年翻倍还多:影石创新的营收密码

影石的营收增长曲线, 像坐了过山车,但每一步都踩在了市场的痛点上。2015年成立那会儿, 全景相机还是个新鲜玩意儿,影石直接杀进去,用“一键全景”的技术把门槛拉低——普通人也能拍出专业级全景照片。这波操作直接把影石推上了全球第一的宝座, 2023年市场份额连续六年霸榜,2024年预计冲到81.7%。

13%的研发投入, 砸出来的900项专利

影石的会议室里最显眼的位置永远挂着研发团队的KPI板。2024年研发人员占比57.68, 超过1000人的团队天天泡在实验室里琢磨怎么让相机更小、更稳、画质更好。他们啃下了全景图像采集拼接、 AI影像处理、音频降噪这些硬骨头——防抖技术做到能抵消跑步时的剧烈抖动,AI算法能自动把模糊的视频修得跟电影似的。这些技术不是纸上谈兵, 直接用在产品上:Ace Pro2运动相机能扛得住极限运动的高强度冲击,GO3S拇指相机小得能揣进兜里画质却比手机还清晰。

研发砸下去,产品就能卖高价。影石的全景相机均价在3000-5000元, 比普通运动相机贵一倍,但用户愿意买单——主要原因是只有影石能做到“拍完不用剪辑”,AI自动拼接成大片。2024年,影石的毛利率稳定在45%以上,比行业平均高出15个百分点。这13%的研发投入,换来的是技术定价权,是用户心甘情愿掏腰包的理由。

全球每卖出10台全景相机,8台是影石?

影石的销售地图上,200多个国家被染成了深蓝色。从纽约中央车站的凌晨排队,到东京秋叶原的断货潮,影石用十年时间,把中国造的影像设备卖成了全球爆款。2024年, 影石的海外营收占比超过70%,美国、欧洲、日本是三大主力市场,连亚马逊上的全景相机品类,影石常年霸占销量榜第一。

纽约凌晨的长队, 中国影像的破圈时刻

2024年冬天纽约中央车站外排起两条街的长队,市民裹着大衣在寒风中等待,就为了买一台Insta360相机。这条新闻冲上微博热搜时连影石的市场团队都没想到——他们的产品居然在美国本土掀起这么大的风浪。后来才知道, 是美国户外博主们带火了影石:GoPro太重,手机拍不了全景,只有影石的拇指相机能单手操作,画质还经得起放大。

影石全球社交媒体的粉丝近800万,TikTok上的#Insta360挑战播放量超过50亿次。这些“自来水”用户成了影石最好的推销员。在德国, 影石和滑雪品牌合作,把相机绑在头盔上拍极限运动;在澳大利亚,旅游局用影石拍VR全景宣传片,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大堡礁的珊瑚。影石没花太多广告费,却靠场景化营销打开了全球市场。

运动相机新战场:影石能从GoPro手里抢蛋糕吗

虽然影石在全景相机一家独大, 但运动相机领域,GoPro这座大山依然压在头顶。2024年,GoPro在全球运动相机市场的份额仍有60%,影石靠着Ace系列刚挤进20%。两者技术路线不同:GoPro主打“极限运动专业机”,影石则走“轻量化+AI智能”路线。影石Ace Pro2重量比GoPro Hero系列轻30%, 还多了AI剪辑功能,能自动生成运动短视频——这对Vlog博主简直是福音。

千人的研发大军, 在攻克哪些技术山头

影石的研发中心里最新的项目是“AI影像大脑”。这个系统不仅能识别拍摄场景,还能自动调整参数——拍滑雪时自动增强雪地亮度,拍水下时自动减少色偏。2024年测试时这套系统把运动视频的后期剪辑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10分钟,用户满意度提升40%。还有“无感拍摄”技术, 把相机做得跟纽扣一样小,藏在衣服上拍第一视角视频,2025年初会用在GO4系列上,直指GoPro的“头戴相机”市场。

技术之外影石还在啃“渠道”这块硬骨头。2024年, 影石在北美开了20家体验店,让用户亲手摸相机、试防抖效果;在东南亚和TikTok主播合作,搞“直播秒杀”。这些动作让影石在运动相机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20%,虽然还追不上GoPro,但差距正在缩小。

700亿市值之后:影石的创新焦虑与突围

上市首日700亿的市值, 让影石成了科创板的新贵,但也套上了“高预期”的枷锁。市场开始盯着它的财报:2025年一季度, 影石营收15.2亿,同比增长35%,增速比2024年慢了18个百分点;净利润2.1亿,同比只涨12%。有人问:影石的增长是不是到头了?

从硬件到软件, 影石的下一站是AI影像革命

影石早就意识到,靠卖硬件赚不了大钱。2024年, 影石推出了Insta360 AI剪辑软件,用户付费订阅率在半年内冲到18%,ARPU值比硬件高3倍。2025年, 影石还要开放AI影像API,让第三方开发者接入——比如给无人机装上影石的AI防抖,给汽车装上全景记录仪。这招叫“硬件+软件+服务”,就像当年的苹果,靠生态赚钱才是长久之计。

影石还在打“B端市场”。2024年, 它给某省公安系统定制了执法记录仪,能拍360度全景现场,凭据采集效率提升50%;和房地产公司合作,用VR全景看房,客户转化率提高了25%。这些B端订单虽然单量不大,但毛利率能达到60%,比C端硬件高不少。影石的野心,是成为“智能影像解决方案商”,而不仅仅是相机厂商。

资本市场的狂欢总会散去, 但影石手里的牌还有很多:全球81.7%的全景相机份额、千人研发团队、700亿市值的底气,还有AI影像的下一张门票。影石创始人刘靖康在上市仪式上没穿西装, 就套了件文化衫,手里举着Insta360相机敲钟——这姿态像在说:影石要做的,从来不是短暂的“第一股”,而是重新定义“影像”的长期玩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