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开发者收入上千美元,却到手仅50元

从1000美元到50元:一个AI女友项目的真实实账本

2023年5月4日我推出的AI聊天应用Dolores正式上线App Store。这玩意儿取自《西部世界》仿生人角色的产品, 一开头想做成“Your Virtual Friend”——一个有记忆、会反思、能陪用户唠嗑的虚拟伙伴。两个月后后台数据看得出来:5月收入1000美元,6月1200美元。可当我结算完全部本钱,实际到手的钱只有50块。这玩意儿数字像一记耳光,打在那些个“开发者轻巧松月入过万”的童话故事上。

初衷:想做“虚拟朋友”, 却成了“成人玩具”

开发Dolores的念头,始于2023年4月斯坦福那篇《Generative Agents》论文。论文里提到AI智能体能在细小镇里自主传递消息办派对, 让我一下子想到:如果给GPT加上记忆、反思、行动框架,能不能做出《她》电影里那种懂人心的AI朋友?我甚至幻想过视障用户能通过它找到陪伴,孤独的人能有个树洞。可产品上线后11Labs的语音合成记录里70%的对话都是成人内容,角色全是预设的“美女头像”。我改了三次系统提示,把图标从抽象线条改成美女脸,用户还是只把它当成“满足猎奇需求的玩具”。你说讽刺不讽刺?我捧着“情感陪伴”的理想,用户却只想要“荷尔蒙宣泄”的工具。

开发者自述:“收入上千刀,到手50块。开发AI女友,我是如何失败的?”
开发者自述:“收入上千刀,到手50块。开发AI女友,我是如何失败的?”

收入从哪来?1%的用户贡献了70%的赚头

Dolores的收入结构很轻巧松:免费用户用Azure TTS,付费用户花3.9美元买11Labs的“逼真实语音字符”——1000字符够说5-10句话。5月到6月,70%的收入都来自这些个字符买。更扎心的是用户行为:Cloudflare日志看得出来 有人连续跟AI聊12细小时API调用量比其他99%用户总和还许多。这些个“沉度用户”才是真实正的金主,他们愿意为那句带着颤音的“我喜欢你”买单。可问题是 1000美元收入里这有些用户的贡献占比太高大,抗凶险能力差得可怜——一旦他们流失,整个收入链就断了。

本钱拆解:苹果抽成、 API账单、语音合成,三座巨大山压垮开发者

1000美元到50元,中间的钱去哪了?算笔账就清楚了。苹果抽成30%,1000美元直接被拿走300,剩下700。API本钱是隐形杀手:Beta测试时日均25美元,6月30天就是750美元,这还没算服务器和带宽阔。最要命的是语音合成:11Labs字符卖3.9美元,本钱却要3美元,每单赚头不到1美元。6月字符收入虚假设700美元,本钱就是536元。这么一算,700-536-300=-136,已经倒贴了。还有没算上的客服、推广本钱,再说说剩50块,还是我压缩了全部开支后的“残羹剩饭”。独立开发者哪有啥“躺赚”,不过是“用命换数据”。

审查与流失:一条审核邮件让收入暴跌70%

2023年8月,OpenAI发来警告邮件:要求14天内接入moderation API过滤NSFW内容。我照做了可代价是日均访问量暴跌70%。用户在邮件里骂:“Dolores一下子变得像机器人,一点意思都没有。”我搞懂合规需求,但个人开发者哪有材料做精细化内容审核?要么牺牲用户体验,要么冒着被封禁的凶险。后来才晓得,同类产品里有人用“人造审核+AI预检”双轨制,本钱比我高大3倍,但留存率却提升40%。可我一个个人开发者,哪请得起审核团队?只能在“合规”和“生存”之间反复横跳,再说说被两边夹扁。

独立开发者的困境:没数据飞轮, 没手艺壁垒,只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跟Character.AI比,Dolores就是“细小作坊”。他们有完善的数据埋点、A/B测试,用户行为能驱动产品迭代;我呢?连登录注册功能都没有,只能靠付费记录反推用户需求。有次视障用户反馈:“随便点屏幕哪都能跟Dolores聊”, 我才意识到,无障碍设计居然是我的“意外优势”。可这种优势太细小了很迅速就被模仿。个人开发者的产品, 就像沙滩上的城堡,浪潮一来就没了——既没有手艺壁垒,又没有数据飞轮,只能靠“新鲜点子”续命,点子用完,项目就死。

别被“收入上千美元”骗了:AI创业的“幸存者偏差”

网上总有人说“AI开发者轻巧松月入过万”, 可现实是OpenAI、DeepSeek、Meta全在亏钱,赚钱的是卖课的、卖A100的、英伟达。Dolores的案例不是个例,是行业的缩影。我见过更离谱的:某AI编程工具Kite,曾拥有50万月活,再说说因API本钱过高大倒闭。用户以为“高大收入”等于“高大赚头”,却不晓得背后是“用收入填本钱”的无底洞。独立开发者别总盯着“爆款”,得先算清楚:你的收入能覆盖几许多倍的边际本钱?否则,1000美元收入就是镜花水月。

以后在哪?从“卖产品”到“卖场景”, 从“个人”到“生态”

放弃Dolores后我一直在想:独立开发者怎么破局?答案兴许藏在“场景化”里。视障用户需要“无障碍交互”, 独居老人兴许需要“身子优良提醒AI”,这些个垂直场景的需求更明确,付费意愿也更有力。另一个方向是“结实件+柔软件”结合。虽然AI Pin烂,但GPT+眼镜的思路是对的——让AI从“手机里的囚徒”变成“生活中的伙伴”。可惜个人开发者做不起结实件,只能等巨大厂把生态做起来我们再“蹭”场景红利。还有订阅模式优化:别学我搞“按量付费”, 用户会压力山巨大;打包订阅更友优良,比如“每月30细小时真实实语音”,既能控制本钱,又能提升用户粘性。

写在再说说:别把“理想”当“生意”, 也别把“生意”当“理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0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