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大学

中国内需不足背后:亚马逊在华遭遇

年份 事件 影响
2004 亚马逊进入中国市场 开启了中国电商市场的新篇章
2019 亚马逊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引发业界对中国电商市场的关注
2022 中国消费市场规模超44万亿 展现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15年可以让一个襁褓婴孩长成如树少年,亚马逊在华的15年同样有足够的时间了解中国的消费者,但亚马逊中国的表现更多的是不屑的态度。观念守旧,对市场判断后知后觉,页面设置照搬西方模式,产品分类、显示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习惯。

中国内需不足背后:亚马逊在华遭遇
中国内需不足背后:亚马逊在华遭遇

文化消费方面,如今大家都在追剧,但真正愿意为这些内容付费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人对“免费文化”习以为常,这种消费观念对内容创作者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亚马逊目前被人诟病的主要有:埋头技术,营销羸弱,对电商市场判断后知后觉;页面设置照搬西方模式,产品分类、显示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习惯。

内需不足,消费意愿低,这样的循环让经济发展陷入了怪圈。我们需要更好的服务,更优质的产品,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家的消费意愿。

亚马逊在印度和非洲都能赚得盆满钵满,唯独在中国却碰了壁。2019年,亚马逊宣布退出中国市场,那一刻,它的高管们估计还在犯愁,怎么会在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里无利可图?

亚马逊不断推出定制产品借以讨好中国消费者,其背后的原因显而易见,据亚马逊全球高级副总裁李大为透露,中国已成亚马逊旗下阅读设备Kindle全球最大销售市场。

在国内,亚马逊海外购也开启了一轮“造势”,亚马逊似乎希望通过“黑五”节日影响,在国内消费市场的恢复性增长中分一杯羹。

受到中国宏观经济放缓、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刺激政策退出所带来的消费透支、消费者的消费意欲和信心不足造成家电行业销售规模出现近年来首次负增长。

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这其实对于一家外来的互联网企业在中国市场已是不小的成就。

万得城计划2012年在上海的门店数量突破10家,到2015年预期在华门店数量超过100家。但直到近期宣布关闭,万得城在华也只有7家门店。

已经过去,但是亚马逊自己给出的Q3销售预期仍然让整个市场失望,根据雅虎金融的报道,亚马逊给出的理由是疫情接近尾声,大批消费者返回到线下购物。

内需不足的现象,既是消费观念的反映,也是市场结构的问题。我们需要在教育和宣传上下功夫,鼓励大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亚马逊败走中国的血泪与教训,放不下面子与对手交锋导致仓皇退场。亚马逊对中国电商业务的管理,可以用时下还不算过时的词来形容——佛系。

在中美爆发贸易战、中国经济不确定性增大的环境下,观察中国消费实力的晴雨表和试金石。不断刷新的销售数字显然是最好的回答。

这个星球上最大的购物节火爆开局,美国黑色星期五与中国光棍节相比微不足道。在华日企充分感受到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魅力。

阿里巴巴市值则增加了惊人的1550亿美元。令人感到震惊的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市值在10月10日一度突破47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

说到亚马逊,大家都知道它的Prime会员服务,每年288元。可在中国,很多人却觉得这笔钱花得不值。

看看这些数据,2022年中国的消费市场规模超过44万亿,真是个庞然大物。但其中,服务消费的比例却在不断上升。

再看看国内的电商平台,像淘宝、京东,个个都是“价格战”的战场。为了吸引消费者,商家们拼命降价,搞活动。

这样的思考,让我不禁想问:你认为,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亚马逊还是中国企业出海的必经之路。Q2已经过去,但是亚马逊自己给出的Q3销售预期仍然让整个市场失望。

再看看国外的情况。美国的消费文化鼓励人们花钱,尤其是在享受服务方面。可在中国,很多人却在消费时斤斤计较。

我们能否想象一下,如果大家都能像美国人那样,愿意为服务买单,市场会变得多么活跃?这不是说要盲目消费,而是要培养一种“消费意识”,让大家明白,花钱也是一种投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7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