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恢复中国订单,关税由美客户承担
沃尔玛,这个全球零售巨头,最近在关税问题上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们决定恢复从中国采购的订单,并且让美国客户承担关税成本。这背后,其实反映出了沃尔玛对中国供应链稳定性的高度依赖,也进一步印证了中国制造的两大核心竞争力。
让我们来看看沃尔玛的态度转变。此前,沃尔玛曾因关税造成的不确定性,一度暂停向部分中国供应商发出新的订单,并要求供应商暂缓发货。只是,在4月29日,据多家媒体报道,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制造商已接到沃尔玛等美国主要零售商的通知,要求其近日恢复发货,并明确表示关税成本将由美国客户承担。

其中,宁波一家大型文具与办公用品出口企业透露,已于本周一接到沃尔玛指令,恢复对美正常发货。该公司表示,新一轮进口关税的成本将由美国客户自行承担。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沃尔玛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答案或许在于其拥有多元化的供应链布局和较强的议价能力。沃尔玛认为,可以借中美紧张关系之机寻找中国以外的替代方案,降低依赖。只是,现实却给了他们一个响亮的耳光。
事实上,沃尔玛曾试图将成本压力直接转嫁给中国供应商,强行要求其整体降价10%。此举不仅引发中国商务部的约谈警告,还遭到多家供应商的联合抵制。尽管受到监管关注,沃尔玛在初期仍坚持施压,展现出“咄咄逼人”的姿态。
只是,在供应链现实与市场反噬面前,沃尔玛不得不改变策略。仅20天后,因为供货中断、替代渠道难以补位,沃尔玛不得不选择自行承担关税,并恢复对中国商品的采购。
这场原本试图通过“压价转嫁”达成利益最大化的博弈,最终因供应链现实与市场反噬而偃旗息鼓。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的两大核心竞争力。
一是高度集成的制造体系。从规模、效率、基础设施到柔性响应能力,中国制造的集群优势短期内难以替代。尽管美方尝试将产能外移至墨西哥、印度等地,但重建成熟供应链体系所需的时间与成本远高于预期。
二是根深蒂固的性价比优势。长期以来,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价格预期已基本固化。若转向其他国家供货,产品售价将不可避免地上调,最终可能导致平台销量与市场份额双重承压。
种种迹象表明,在现实的供应链博弈中,成本优势、规模效率与响应速度依旧是不可轻忽的硬实力。关税施压之下,中国制造不仅没有被轻易替代,反而 证明了其在全球零售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只是,对于中国供应商而言,这场反转并非胜利,表面上的回稳不意味着风险解除。比起庆幸订单回流,或许更值得思考的是:下一轮变量来临时,我们还有多少缓冲空间。
沃尔玛恢复中国订单,并让美国客户承担关税成本,这一决定无疑是对中国制造实力的肯定。只是,我们仍需保持警惕,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