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新功能Sounds for
TikTok新功能Sounds for Business,小企业出海的“声音武器”真香还是噱头?
最近刷TikTok的时候, 突然发现不少小企业账号的视频里多了些不一样的背景音乐——不是那些烂大街的网红神曲,而是带着明显品牌调性的原创旋律。点开一看, 原来是TikTok悄悄上线了Sounds for Business功能,专门给出海企业定制的“声音工具包”。这事儿挺有意思, 毕竟做跨境电商的都知道,TikTok的流量池深不可测,但怎么让用户在几秒内记住你,一直是道难题。这个新功能到底能不能解决痛点?咱们先从它到底能干啥说起。
别再拿“全网通用BGM”凑数了企业专属音乐来了
Sounds for Business说白了就是给企业用的“音乐创作室”。TikTok直接甩出10首自定义歌曲的曲库, 这些歌不是随便找的,是专门针对产品展示、开箱体验、店铺日常这些场景设计的。比如你卖咖啡,可以选个轻快带爵士味的;做手工皮具,用点复古民谣;要是卖潮玩,电子beat肯定更带感。关键这些歌在TikTok的商业音乐库里直接能用, 不用自己花钱找作曲,也不用担心版权纠纷——这点对中小卖家来说太重要了毕竟之前用热门音乐被下架、限流的案例可不少。

更实用的是这些自定义音乐还能搭配视频内容自由组合。你想拍产品包装过程?可以选个节奏明快的,把撕胶带、折叠纸箱的声音和音乐卡点;想展示店铺日常?用带点生活气息的旋律,配上员工打包、贴单的画面用户看着就有代入感。TikTok For Business的人说 这是让品牌“用声音讲故事”,但说白了就是帮企业把视频做出辨识度——毕竟用户刷TikTok的时候,耳朵比眼睛还先记住东西。
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翻白眼:这功能到底有没有用?
功能刚一出来评论区就吵翻了。做家居用品的卖家@小A在群里说:“终于不用再跟大品牌抢BGM了!上次我用某网红歌,后来啊视频爆了却被原博主投诉侵权,直接限流一周。现在用自己品牌的歌,平安感拉满。”但做3C配件的@老王就吐槽:“10首歌哪够用?做科技产品需要那种未来感的音效,这曲库风格太单一了用两次就腻了。”
有意思的是不同体量的企业态度也不一样。中小卖家普遍觉得“救星来了”, 毕竟以前做视频要么用免费音乐库里的土味配乐,要么花大价钱买版权,现在相当于TikTok直接“送歌”。但有些大品牌营销人觉得这功能“鸡肋”——他们早就组建了音乐团队, 自己创作的音乐更符合品牌调性,TikTok提供的“标准化曲库”反而束缚了创意。
说到底,这功能不是万能的,但确实解决了一部分企业的痛点。关键看你怎么用——要是你还在为视频BGM发愁, 又不想花冤枉钱, Sounds for Business值得一试;要是你对音乐质感要求极高,那可能还是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真实案例:一家卖香薰的小店,用品牌音乐把转化率打高了15%
最有说服力的还是实际效果。去年11月,做天然香薰的英国品牌“Forest Whisper”尝试了Sounds for Business。他们没选那些现成的曲子, 而是用TikTok提供的工具,把森林里的鸟鸣、溪流声和轻柔的钢琴声混剪成了一段30秒的背景音乐,专门用在产品开箱视频里。
他们的玩法很简单:视频开头是香薰蜡烛被拆封的ASMR, 背景音是那段定制的森林音乐;中间展示蜡烛燃烧时蜡油滴落的慢镜头,音乐加入一点空灵的人声哼唱;是用户在客厅点燃蜡烛放松的画面音乐渐弱。这个系列视频他们一共发了8条,每条都用了不同的剪辑版本,但背景音乐的核心旋律没变。
后来啊挺意外。这些视频平均播放量比他们之前用普通音乐的视频高了40%, 独立站的自然流量在12月直接涨了37%,转化率从原来的2.1%提升到了2.4%。Forest Whisper的创始人告诉我, 他们复盘时发现,很多用户在评论里说“听到那个音乐就想起你们家的香薰”,甚至有老粉专门问能不能把音乐设成手机铃声。数据来自该品牌2023年12月海外营销周报, 这15%的转化率提升,对他们这种客单价30英镑左右的小店可不是小数目。
用好Sounds for Business, 还得搭配这些“野路子”
光有音乐还不够,TikTok的算法喜欢“组合拳”。怎么把Sounds for Business用得活?结合几个真实案例,给你点不一样的思路。
把音乐做成“品牌暗号”,用户自动帮你传播
卖宠物零食的美国品牌“Pawfect Bite”更狠。他们用Sounds for Business做了一段15秒的“狗叫+铃铛”的旋律,简单到过耳不忘。然后在所有视频里固定用这段音乐开头,不管拍的是产品测评还是用户晒单,前3秒必须是这个音效。时间长了 用户只要一听到这个旋律,就知道是Pawfect Bite的视频了——甚至有铲屎官在评论区“认亲”:“这是我家狗听到零食就会摇尾巴的声音!”
这种做法其实是在强化“听觉联想”, 就像听到Intel的开机音就知道是电脑,听到麦当劳的“I'm lovin' it”就知道是快餐。Pawfect Bite的运营总监说 他们没花一分钱投流,就靠这个“品牌暗号”,粉丝自发二创的视频里有60%都用了这段音乐,自然流量蹭蹭涨。这招特别适合产品有独特声音特征的品类,比如宠物用品、儿童玩具、乐器什么的。
音乐+挑战赛, 让用户帮你“写歌”
挑战赛玩得好的品牌,早就把Sounds for Business当成了“扩音器”。今年1月, 卖运动服饰的“Urban Run”发起了一个#MyRunSound挑战赛,鼓励用户用TikTok提供的自定义音乐,配上自己跑步时的画面——可以是晨跑时耳机里的音乐,也可以是跑步时呼吸声和脚步声的混剪。
Urban Run的聪明之处在于, 他们把Sounds for Business里的10首音乐做成了“跑步歌单”,用户选一首作为BGM,就能在视频里加“#MyRunSound+品牌专属音乐”的标签。TikTok的算法会把这些用同一首音乐的视频归到一个合集里用户点进就能看到全世界的跑步vlog。这个挑战赛他们搞了3周,参与量破200万,带动他们的运动裤销量在2月环比增长了28%。数据来自Urban Run 2024年2月销售月报,比单纯发产品视频的转化率高了整整一倍。
别只盯着视频, 音乐还能“引流到私域”
做跨境电商的都知道,TikTok的流量再大,也沉淀不下来。Sounds for Business其实还能配合“音乐链接”功能,把用户往私域里导。比如卖家居收纳的“Box Joy”, 在视频里用了一段轻快的收纳ASMR音乐,然后在评论区置顶:“想要同款BGM?关注我们发‘音乐’到私域,免费送你收纳清单!”
这个操作简单但有效。Box Joy的运营人员告诉我,他们用这招一个月加了两万私域用户,转化率比直接在视频挂链接高了3倍。毕竟愿意为了音乐加你私域的,都是精准粉丝,后续再推新品、做活动,转化率自然低不了。
再说说想说:声音是品牌的“隐形资产”, 别浪费了
其实 Sounds for Business 这功能,往小了说是个工具,往大了说是TikTok在帮企业构建“品牌声音资产”。想想看, 现在用户每天刷几百条短视频,视觉早就疲劳了但声音不一样——一段好听的旋律,能让用户在刷到视频的第1秒就停下来甚至过了很久还能记住。
出海品牌打的就是差异化,别人都在卷画面、卷文案,你从声音下手,反而能杀出一条血路。当然也别指望靠一个功能就能爆火,得结合你的产品、你的用户、你的营销节奏来用。但至少,TikTok已经把“声音”这扇门打开了要不要走进去,看你自己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