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迪拜分期购物平台Tabby完成5000万美元B轮融资

迪拜支付新势力:Tabby拿下5000万美元, 中东BNPL战场硝烟起

3月的迪拜,热浪还没完全退去,金融科技圈的又一波热度却已经起来了。总部在这座沙漠之花的“先买后付”平台Tabby, 刚宣布拿下了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直接冲到3亿美元。这事儿在圈子里不算小动静——毕竟这已经是它在两年内第四轮大额融资了。从种子轮到B轮, 这家成立才两年多的公司,像装了火箭一样蹿升,让人忍不住想扒一扒: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狠角色?

从Namshi CEO到BNPL创始人:Arab的二次创业

说起Tabby,得先聊它的创始人Hosam Arab。这位中东电商圈的老炮儿,曾经是时尚电商平台Namshi的联合创始人兼CEO。Namshi在中东算是响当当的名字,后来被NOON的创始人收购,Arab也就此离开了战场。但他明摆着没打算养老——2019年底,他直接杀进了“先买后付”这个赛道,创立了Tabby。

迪拜分期购物平台Tabby完成50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3亿美元
迪拜分期购物平台Tabby完成50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3亿美元

为啥是BNPL?Arab在Namshi时就发现个头疼问题:中东消费者对现金的依赖到了离谱的地步。平台上80%的交易都是现金付款,这直接把电商的规模天花板给压低了。疫情那几年,大家被迫转向线上购物,但现金支付的惯性依然存在。Arab琢磨着,得有个东西既能解决“现在买不起”的痛点,又能慢慢让大家习惯线上支付。Tabby就这么诞生了 定位很明确:给中东、北非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地区的电商,提供一套“先享受、后付款”的金融解决方案。

中东电商的“现金依赖症”:Tabby瞄准的万亿级痛点

你可能对中东市场不太熟悉, 但这里有个数据值得玩味:疫情前,GCC国家的电商渗透率连个位数都不到,比咱们国内差远了。但2020年之后突然就爆发了——Arab估计,现在渗透率已经冲到10%以上。这背后是商家和消费者被疫情“逼上梁山”:实体店进不去,只能网购;网购多了自然需要更灵活的支付方式。

可问题是中东消费者对信用卡接受度不高,现金支付习惯根深蒂固。比如在沙特,很多人连银行卡都没几张,更别说线上支付了。传统银行的风控又严,年轻人想买个手机、衣服,分个期往往手续繁琐。Tabby瞅准的就是这个“空白地带”:把分期付款做到极致简单, 还免息,直接贴在电商的结账页面用户点一下就能用,跟现金支付一样方便,但又能慢慢培养信用消费习惯。

免息分期+阿语本土化:Tabby的破局密码

Tabby的玩法其实不复杂,但细节很抠。它跟零售商合作, 在结账时提供“3期、6期免息分期”选项,用户不用额外付手续费,商家也不用承担太多成本——Tabby从商家那边收一点服务费,主要靠规模盈利。更关键的是它做了阿语本土化。界面、 客服、条款全是阿语,连分期金额都按照当地货币和消费习惯来设计,比如沙特用户喜欢分期买电子产品,阿联酋用户更偏向时尚奢侈品,Tabby会根据不同市场调整推荐策略。

线下也没落下。它跟宜家、玛莎百货这些实体店合作,用户到店购物也能用Tabby分期。这招挺聪明,既抓住了线上爆发,又渗透了线下场景,慢慢把“现金支付”的墙给推倒了。2021年,它把业务从阿联酋拓展到沙特,沙特人口多、年轻化,电商需求旺盛,一下子就成了新的增长引擎。

20倍增长背后:40万用户和2000品牌的信任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自2020年6月以来Tabby的交易量增长了整整20倍。这是个什么概念?意味着一年前可能一天就几百单,现在一天就是几万单。公司透露,现在有超过40万活跃用户,每天还有3000人下载他们的App。更亮眼的是合作品牌——阿迪达斯、 宜家、SHEIN、玛莎百货这些国际大牌,还有一堆本地网红商家,总数超过2000家。

这些数字不是天上掉下来的。2021年双11期间, Tabby跟某本土时尚品牌合作,推出“免息分期+满减”活动,那家品牌的订单转化率直接提升了35%。具体怎么做到的?Tabby会根据用户的历史消费数据, 给不同的人推送不同的分期方案,比如老用户给更高额度,新用户给更长的免息期。这种“千人千面”的精准运营,让商家觉得“用Tabby能多赚钱”,自然愿意合作。

融资狂飙:从200万种子轮到3亿美元估值

Tabby的融资故事,比它的增长数据更刺激。2020年初, 刚上线没多久就拿到700万美元种子轮;同年A轮又融了2300万美元;到了2021年8月,B轮融资直接砸下5000万美元,红杉印度和STV领投,老股东Arbor Ventures、Mubadala跟投。更早之前,2021年6月,它还从GCC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拿了5000万美元债务融资。算下来两年多时间,它融到的钱超过1.7亿美元,估值从几百万美元一路飙到3亿美元。

为啥资本这么疯投?看中的就是中东市场的潜力。红杉印度在东南亚投了不少BNPL公司, 发现中东跟东南亚很像:年轻人口多、电商渗透率低、传统金融不发达,但消费欲望强。Tabby又是这里面跑得最快的, 既有本土化运营能力,又有国际品牌资源,资本自然愿意赌它能成为中东的“Afterpay”。

BNPL中东混战:Tabby的对手与隐忧

但Tabby的日子也不全是顺风顺水。中东BNPL赛道突然就挤进来十多家公司, 最狠的是沙特对手Tamara,2021年也拿了1.1亿美元融资,背后站着Checkout这个支付巨头。大家都在抢同一个蛋糕:年轻消费者、品牌商家、市场份额。

争议也不少。有人质疑,BNPL本质是“寅吃卯粮”,会不会让年轻人背上过度债务?中东很多国家还没出台专门监管BNPL的政策,万一出问题,用户信任度崩了怎么办?Tabby的应对策略是:严格控制风控,只给有稳定收入的人分期额度,最高不超过用户月收入的30%。再说一个,它跟保险公司合作,万一用户失业或生病,有保险兜底还款。这些细节,是想告诉市场:我们不是“超前消费”,而是“负责任的分期”。

未来挑战:从支付工具到生态构建

眼下 Tabby拿着新融的钱,打算干两件大事:一是继续扩张市场,可能往埃及、摩洛哥这些北非国家走;二是建立“产品供应”,也就是跟更多商家深度绑定,不光提供分期,还可能帮商家做用户运营、数据分析,甚至推出自己的消费金融产品。Arab说过他们的目标不是做个“支付工具”,而是“中东电商的金融基础设施”。

但这条路不好走。中东市场复杂,每个国家的文化、政策、消费习惯都不一样,本土化成本很高。再说一个, 因为巨头入场,烧钱抢市场是免不了的,Tabby能不能在亏损和盈利之间找到平衡,考验的是运营效率。不过话说回来两年前谁能想到,中东会出现一个估值3亿美元的BNPL独角兽?Tabby已经证明了自己的速度,接下来就看它能不能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真正站稳脚跟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