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离开亚马逊的中国卖家,最终都流向了哪些电商平台
亚马逊光环褪色, 中国卖家的迁徙地图悄然展开
2019年起,亚马逊在中国的业务像是被抽走了筋骨,先是站点收缩,再是第三方卖家服务收紧。那些曾经靠亚马逊“躺赚三万”的神话, 在2021年遭遇现实重击——职友集数据显示,当年四季度亚马逊运营招聘量同比骤降超三成。深圳坂田街道, 这个曾经的跨境电商大本营,2022年初夏的阴雨里弥漫着焦虑,卖家们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第一次认真思考“离开”这个选项呃。
封号潮下的生存裂变:有人守阵地, 有人闯新途
2021年的夏天亚马逊的封号潮来得猝不及防。经营户外用品的程晟刚准备扩大选品项目, 就看到朋友圈里哀鸿遍野:资金链断裂的小卖家被冻结账户,海外仓货物被迫三折清仓,供应商堵着门要货款。他摸了摸公司账上还算充裕的现金,默默取消了扩张计划。“亚马逊的规则像天气预报,永远猜不准下一阵雨会落在哪里。”程晟后来对雨果跨境说他转而深耕产品细节,把20%的年利润率稳了下来。

同样是封号潮的亲历者,美妆卖家Tracy的选择更决绝。她把亚马逊的投放预算砍掉一半,all in TikTok直播。“亚马逊像一口深井,你得拼命往上爬才能被看见;TikTok更像广场,只要敢跳,总有人为你驻足。”2022年第一季度, 她的直播间转化率比亚马逊站内广告高了12个百分点,这个数据让她彻底放下了对老平台的执念。
合规不是枷锁,是卖家的“求生手册”
“封号潮里我的店铺一个没倒。”宠物用品卖家刘铭的秘诀藏在细节里:从开店第一天起, 他就杜绝了刷单和虚假评论,连产品说明书都请了母语译者校对。“亚马逊的规则不是用来绕的,是用来理解的。”他说2022年行业整顿后那些钻空子的卖家被清退,合规店铺的流量反而上涨了8%。深圳市跨境电商协会王馨曾透露, 2021年因违规被封的5万中国卖家中,近三成存在“明知故犯”的操作,这给行业敲响了警钟。
TikTok:从流量洼地到交易新大陆
当亚马逊卖家还在纠结FBA仓储费时TikTok已经用直播带货撕开了新口子。2021年8月, TikTok全球下载量首次超越Facebook,成为“全球第一APP”,字节跳动顺势推出TikTok Shop,在英国、印尼开放交易功能。深圳卖家俊峰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他把亚马逊的爆款厨房用品改过成“网红款”,通过短视频展示使用场景,再通过直播间秒杀引流。“TikTok的用户像海浪,你只要抓住一波,就能冲上岸。”他透露, 2022年Q2,TikTok直播带来的GMV占了他总销售额的35%,而亚马逊同期下滑了15%。
拉美:被低估的“再说说蓝海”
“东南亚卷不动了?试试拉美!”2022年第一季度,UBS BB投资银行的数据让卖家们眼前一亮:Shopee和SHEIN在巴西的下载量超过了本土平台Magazine Luiza。深圳Summer的公司原本主攻美国市场, 30%的利润率在2020年还让她笑得合不拢嘴,到2022年却只剩下一半。“拉美消费者的购买力不比欧美差,但竞争小得多。”她转战巴西站点,通过本地化客服和货到付款服务,三个月内就把订单量翻了倍。数据显示,2022年拉美电商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美元,年增速超25%,成为跨境卖家的新宠。
欧洲市场:阿里系与Shopee的“双雄争霸”
当卖家们在拉美掘金时欧洲市场正迎来“中国平台”的浪潮。2021年9月, Shopee.pl域名被激活,正式进军波兰;同年,阿里旗下Lazada也开始筹备欧洲站点。日本乐天早已是电商巨头——2021财年其GMV近400亿美元, 占日本网购市场三分之一份额;韩国Coupang则以“火箭配送”著称,2022年吸引了大量中国卖家,有卖家运营一周就出单。
“欧洲不是铁板一块。”深圳价之链CEO孙汉山分析, 俄罗斯市场可以靠速卖通,西班牙消费者偏爱性价比高的中国制造,德国用户则看重认证资质。他建议卖家不要只盯着亚马逊欧洲站,Lazada和Shopee的组合拳或许能打开局面。说实在的,2022年Q1,Shopee的订单量同比增长71.3%,远超亚马逊的个位数增长。
独立站:从“救命稻草”到“品牌根据地”
封号潮后 “去亚马逊化”成了不少卖家的口头禅,独立站成了他们的“避难所”。但独立站并非万能药——深圳一家外贸工厂负责人坦言,“独立站流量成本太高了获客成本比亚马逊贵三倍。”孙汉山对此有不同看法:“品牌出海不等于做独立站,独立站应该是私域流量池,不是救命稻草。”他推崇安克模式:以产品为核心,通过独立站沉淀用户,再用多平台分发流量。2022年,安克营收突破5亿美元,证明了“精品+品牌”路线的可行性。
供应链:藏在平台背后的“隐形战场”
无论换哪个平台,供应链都是卖家的“命门”。程晟发现,亚马逊FBA成本上涨后整柜海运的成本反而比散货低三分之二。“现在卖家们都在拼供应链谁更稳。”他说2022年他和三家同行拼柜发货,物流成本直接降了18%。刘铭则把工厂搬到越南,靠近目标市场,“缩短物流周期,就能减少库存压力。”数据显示,2022年海外仓数量同比增长40%,中国卖家正把供应链“搬”到海外。
未来已来:卖家的“去中心化”生存法则
2022年亚马逊Q1财报显示, 净销售额增长7.3%,创下近二十年新低;净亏损38亿美元。这时候,Shopify的GMV增速仍有16%。这组数据印证了一个事实:卖家们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盯着亚马逊,而且只盯着美国亚马逊,你会越做越困难。”Jack杨在亚马逊经营6年后开始同步运营eBay和独立站,“多平台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
孙汉山用一句话概括了当下卖家的处境:“跨境电商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以前是拼谁敢上,现在是拼谁活得久。”那些离开亚马逊的中国卖家, 有的在TikTok的直播间里找到了新舞台,有的在拉美的阳光下开辟了新战场,有的用独立站筑起了品牌壁垒。平台会变,但消费者的需求永远存在——谁能更懂用户,谁能更快响应,谁就能在这场迁徙中笑到再说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