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2022年亚马逊Prime Day活动真的会如期举行吗

2022年亚马逊Prime Day活动真的会如期举行吗

进入2022年6月,跨境圈子里最热闹的话题莫过于亚马逊Prime Day到底什么时候开搞。一边是官方公告里明明白白写着7月12日至13日 24个站点同步狂欢;另一边是卖家群里炸了锅——物流费涨得离谱,FBA仓库爆仓,广告点击贵过黄金,有人拍桌子说“这届Prime Day怕是要黄”,有人咬着牙备货“赌一把大的”。说到底,卖家们纠结的不是“要不要参与”,而是“这活动到底靠不靠谱,别忙活一场打水漂”。

官方消息VS市场猜测:时间线的“罗生门”

亚马逊官方在6月16日甩出公告时估计不少卖家心里咯噔一下。公告里白纸黑字:2022年Prime Day定在7月12-13日 还特意强调这是历史上覆盖站点最多的一次连瑞典、波兰、埃及这些“新面孔”都加入了。按理说这该吃颗定心丸, 可偏偏有外媒跳出来唱反调,说根据内部消息和往年规律,Prime Day大概率会推迟到7月18-19日。这下可好,卖家直接懵了——到底信官方还是信外媒?

我麻了呀!2022 亚马逊 Prime day 来了今年还搞不搞?
我麻了呀!2022 亚马逊 Prime day 来了今年还搞不搞?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不同站点的“备战时间线”还打架。美国站说Deal要在5月13日前提交, 英国站却要求4月29日前搞定,FBA库存统一要求6月20日前到仓。时间卡得这么死,万一活动真推迟了提前备的货岂不是要在仓库里吃灰?去年就有卖家吃了这亏, 提前一个月囤的货,后来啊Prime Day延期,仓储费哗哗流,再说说只能打折清仓,利润直接腰斩。

物流与供应链:悬在卖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说真的, 2022年的物流环境,用“灾难片”来形容一点不过分。海运价格涨得比火箭还快,一个40尺柜从中国到美西,去年只要几千美金,今年直接冲上两万。空运更别提,仓位紧张得像春运火车票,价格翻倍还抢不到。有深圳的卖家朋友跟我吐槽, 他3月订的货,船公司说7月能到仓就算烧了高香,可Prime Day是7月12日啊,货没到,拿什么参加活动?

FBA仓库的“潜规则”:早到未必是好事

亚马逊倒是贴心, 提醒卖家“供应链挑战,尽早备货”。但老卖家都知道,FBA仓库的“潜规则”多了去了。你6月20日前把货送到仓库,不代表就能及时上架。去年Prime Day前,就有卖家反映,货到了仓库愣是等了10天才上架,错失了预热流量。更坑的是 仓库不会主要原因是你这是“Prime Day专属库存”就特殊对待,日常爆仓、罢工、系统故障,随便一个环节掉链子,就能让你的泡汤。

还有个要命的问题——库存深度。你敢不敢备货?备少了怕卖断货错失流量,备多了又怕卖不完砸手里。有个做家居用品的卖家告诉我, 他去年Prime Day备了3000件货,后来啊主要原因是物流延误,只上架了1000件,销售额直接砍掉三分之二。今年他学精了 分三批发货,后来啊批终于到了Prime Day都快结束了。

往期数据:Prime Day的“抗压能力”到底有多强

不过话说回来 年年唱衰Prime Day,年年的数据却打脸打得啪啪响。2020年疫情那么严重, 亚马逊把Prime Day推迟到10月,后来啊美国站销售额还是干到了104亿美元,比2019年的71.6亿暴涨45%。2021年恢复正常时间,两天销售额直接冲破110亿美元,增长6.1%。Adobe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 Prime Day期间,消费者平均每单花费58.33美元,比日常高出23%。

从“卖货”到“造品牌”:Prime Day的进化论

有意思的是Prime Day早不是单纯的“低价促销”了。2022年Prime Day,EcoFlow的案例让人眼前一亮。这家做便携储能的卖家, 在Prime Day期间,欧洲站Outdoor Generator品类直接冲到榜首,美国站BSR杀进前三,两天销售额1.59亿元人民币。他们做了什么?提前三个月布局广告,主推“户外露营+应急储能”场景化产品,还联合欧洲本土KOL做了测评。更绝的是他们没像其他卖家那样疯狂降价,而是把价格稳住靠产品溢价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回头看, EcoFlow2023年GMV突破10亿美元,占全球便携储能35%份额,Prime Day绝对是关键一战。

这给我们提了个醒:Prime Day早就过了“低价换流量”的草莽阶段。你还在纠结ACoS的时候,别人已经在用Prime Day“造品牌”了。数据显示, 2022年Prime Day期间,品牌卖家销售额占比达到68%,比2021年提升了12个百分点。普通卖家想分一杯羹,光靠价格战真不行。

2022年Prime Day的独特机会:新站点、 新玩法

今年Prime Day最大的亮点,莫过于24个站点齐上阵,特别是瑞典、波兰、埃及这三个“新兵”。瑞典和波兰站2020、2021年对中国卖家开放,埃及站是今年首次加入。这意味着什么?竞争还没白热化,流量红利还在。

欧洲新站:蓝海还是“红海陷阱”?

有个做3C配件的卖家朋友, 去年试水波兰站,Prime Day期间没怎么投广告,就靠优化Listing和参加“小秒杀”,两天卖了5000多件订单,ACoS控制在15%以下。他告诉我,波兰站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没美国站那么高,更看重产品设计和物流速度。他提前通过亚马逊物流+把库存调到欧洲中心仓, Prime Day当天下单,3天就能到,复购率直接拉到30%。反观美国站,他同样的产品,ACoS要25%以上,还天天被跟卖搞心态。

但新站也不是全是好果子。埃及站虽然首次加入,但当地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多地方配送要7-10天消费者体验差。有卖家试水,后来啊差评率高达20%,直接把Listing做死了。所以新站机会是有,但得先摸清当地消费者的“脾气”,别盲目冲。

卖家必看:Prime Day的“坑”与“解”

做Prime Day就像闯关,稍不注意就掉坑里。去年就有卖家主要原因是“30天最低价”规则栽了跟头——Prime Day前30天为了冲排名, 临时降价20%,后来啊大促当天的秒杀价格只能按最低价的8折算,等于自己打骨折。亚马逊的规则就是这么“坑”,你降一次价,就要在接下来的30天内承担后果。

避坑指南:这些“潜规则”你必须知道

,广告要提前布局。Prime Day前两周是预热期, 这时候加大自动广告投放,收集高转化关键词,大促当天再开精准广告,效果翻倍。

再说说一句:Prime Day,到底要不要“赌”?

说到底,2022年Prime Day会不会如期举行,没人能打包票。但亚马逊既然已经放出风声,24个站点磨刀霍霍,说明平台是真想把这事儿办成。对卖家而言,与其纠结“能不能办”,不如想想“怎么办好”。物流慢就多渠道备货,广告贵就优化转化率,规则复杂就提前研究。EcoFlow能靠Prime Day一年狂卖10亿,普通卖家为什么不能分点汤喝?记住大促从来不是“躺赢”的游戏,而是考验谁更会算账、更能扛事、更懂消费者的战场。今年Prime Day,你,准备好了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