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5月19日后,亚马逊将禁止哪些商品上架呢

5月19日亚马逊英国站的“刀口”向谁而开嗯?

5月19日这个日子,对做亚马逊英国站的卖家可能比双11大促还让人心跳加速。最近后台消息炸了 不少卖家盯着亚马逊英国站那则公告,眉头拧成了麻花——根据英国政府新颁布的《进攻性武器法》,购买刀具得搞年龄验证,亚马逊直接拍板:自配送卖家,别想上架某些有年龄限制的刀具了。消息传开, 圈里有人拍大腿,有人骂娘,更多人盯着日历盘算:就剩不到一个月,手里的刀片库存到底该怎么处理?

从“吃米饭的礼仪”到“厨房用刀的禁令”:英国人的执念有多深?

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 英国礼仪专家Lucy Challenger在TikTok教粉丝“怎么用刀叉吃米饭”,镜头里她拿着叉子小心翼翼把米饭推到刀上,再优雅送进嘴里配文“这才是西方正式场合的正确打开方式”。评论区直接炸锅,亚洲网友集体吐槽:“离了大谱!我们几千年拿筷子吃饭,现在要学刀叉吃米饭?”但仔细想想, 这视频能火,恰恰戳中了英国人对“仪式感”的极致追求——好比中国人一把菜刀切丁切片切丝,英国厨房里光是菜刀就分得门儿清:切肉的、切菜的、切面包的、切黄油的、切水果的……每把刀都有专属使命,精致得让人咋舌。

5月19日起!这类商品将被亚马逊禁止上架!
5月19日起!这类商品将被亚马逊禁止上架!

可正是这种“精致”,让刀具成了敏感词。英国政府2023年修订的《进攻性武器法》明确规定, 购买刀具必须进行年龄验证,哪怕是把最普通的厨房用刀,卖家也得确认买家年满18岁。亚马逊作为平台,只能把政策施行得更彻底:5月19日后自配送卖家想上架带年龄限制的刀具?门儿都没有。有卖家试过给不锋利的黄油刀打标, 后来啊listing被系统直接拦截,气得直拍桌子:“这刀连切黄油都费劲,怎么就成了‘进攻性武器’?”

被禁的不仅仅是“刀”:亚马逊的“年龄红线”划在哪里?

说到底,亚马逊这次禁令不是拍脑袋决定的。翻看公告细则, 被禁的“某些有年龄限制的刀具”范围其实比想象中广,核心就一条:任何可能被认定为“需要年龄验证”的刀片商品。不管是厨房用刀、户外刀具,还是手工雕刻刀,只要属于英国律法要求验证年龄的范畴,自配送卖家就别想碰。但这里有个例外——走亚马逊FBA渠道的卖家, 只要满足两个条件,还能继续卖:一是必须用亚马逊物流发货,二是在产品详情页标注明显标志,比如“不向18岁以下出售”。

有卖家可能会问:“我卖的是切水果的陶瓷刀,很平安,也算吗?”答案是:看平台施行标准。亚马逊的系统审核比较机械,哪怕你标榜“刀刃比纸还薄”,只要在年龄限制刀具的数据库里就可能被拦。更让人头疼的是 不同站点的政策还不一样——美国站对厨房用刀管得松,德国站可能更严,这种“政策碎片化”让不少卖家疲于应付,稍不注意就踩坑。

卖家实操:“黄油刀为何也中枪?”

“我明明按要求给黄油刀打了uk_18_knife的标记,为什么还是被下架?”深圳卖家老王的遭遇不是个例。上周他试着上架一批新到的黄油刀,后来啊系统提示“违反商品政策”, listing直接灰了。他跑去卖家论坛求助, 发现不少人遇到同样的问题——亚马逊的审核逻辑像个黑箱,有时候连客服都说不清具体标准。老王只好把产品拆开拍照,证明刀刃根本不锋利,这才申诉成功,但折腾了整整三天错过了最佳上架时机。

这种“模糊地带”让卖家苦不堪言。有经验的老卖家提醒, 与其跟系统死磕,不如提前做好“自查”:先去英国政府官网查《进攻性武器法》的附件,明确哪些刀具属于“禁止销售”,哪些“需要年龄验证”;再检查产品详情页有没有按要求打标,比如“over-18 knife”的警告语;再说说如果销量不大,干脆放弃自配送,转投FBA——虽然佣金高,但至少能避开审核雷区。

政策背后的“平安算盘”:亚马逊在怕什么?

亚马逊为什么这么“较真”地管刀具?说到底,是英国政府的压力太大。2022年伦敦刀具犯法案件同比上升12%, 英国政府为了平息舆论,把责任甩给了电商平台——你们卖刀具,就得负责验证年龄。亚马逊作为英国最大的电商平台,自然成了“出头鸟”。去年就有卖家因销售未验证年龄的刀具被起诉,平台被罚了20万英镑,这次禁令其实是“亡羊补牢”。

但对消费者新规未必是坏事。英国消费者权益组织Which?的调查显示, 78%的人支持“购买刀具必须验年龄”,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更担心刀具落到未成年人手里。亚马逊在公告里也强调:“这是为了保护年轻用户的平安。”可话说回来真想买刀的人,难道会主要原因是不能自配送就放弃?恐怕未必,反而可能催生灰色市场——有人,这对合规卖家更不公平。

合规之路:从ASIN标记到FBA的“通关密码”

想继续卖刀的卖家,现在最头疼的可能是“怎么标记ASIN”。亚马逊官方给了两条路:手动标记和批量标记。手动操作适合少量产品, 步骤不算复杂:进卖家中心,找到库存里的“编辑”,点“更多详细信息”,在“customer_restriction_type”下拉菜单选“uk_18_knife”就行。但要是手上有几百个SKU, 手动标记就得累到眼瞎,这时候就得用批量标记——下载库存文件模板,在“Template Sheet”的HO列填“uk_18_knife”,上传后系统批量处理。

深圳大卖家李姐的团队去年就踩过坑, 当时没注意批量标记的格式,后来啊文件上传失败,500个listing全被冻结。她后来出经验:“模板里的必填列一个都不能少, 比如SKU、external_product_id_type,还有那个customer_restriction_type,必须用英文,不能有空格。”现在她的团队专门做了个“标记检查清单”,每次上传前都要核对三遍,才没再出过岔子。

除了标记,FBA也是个“保命符”。亚马逊规定,的售后纠纷。

国产刀具的“出海绊脚石”:是危机还是转机?

近年来国产刀具在英国市场可是“香饽饽”。浙江永康的刀具厂商,一把成本20元的不锈钢菜刀,到英国能卖到40英镑,利润翻几番。深圳的跨境卖家小张,靠卖中式菜刀去年做到了月销3000单,客单价89英镑,复购率高达35%。他当时还沾沾自喜:“英国人终于发现,中国菜刀又快又耐用,比他们那些花里胡哨的实用多了。”

可现在禁令一出,小张的库存积压了2000多把,每天仓储费就得烧掉800英镑。更让他崩溃的是亚马逊客服告诉他,就算用FBA,也得先把现有库存清理完,才能新上架。小张急得嘴上起泡:“这批货进价都付了现在卖不掉,难道要亏本甩卖?”

但危机里藏着转机。有老卖家建议,与其死磕传统刀具,不如开发“合规新品”。比如带锁扣的刀具, 必须按两次才能打开;或者把刀柄设计成彩色卡通图案,主打“家用平安”;甚至可以卖刀具套装,配个带锁的收纳盒,既满足年龄验证,又能溢价。广州卖家陈姐去年试了试, 把切肉刀和防护手套打包卖,价格提高了20%,反而卖得更好,主要原因是家长觉得“这样更平安”。

差异化突围:当“禁令”遇上“需求”,卖家还能怎么打?

对中小卖家这次禁令可能是个“洗牌机会”。大卖家有资金囤货、转FBA,小卖家没这个实力,不如干脆放弃刀具,转向“非刀类厨房工具”。比如卖削皮器、刨丝器、厨房剪刀——这些东西不受年龄限制,需求又大。深圳95后卖家小林, 上个月把库存的菜刀全清了改卖日本进口的厨房剪刀,没想到月销量直接冲到5000单,利润比卖刀还高。

还有卖家打起了“政策擦边球”。英国律法只禁“实体刀”, 不卖卖“刀具设计图”——在亚马逊上卖PDF格式的“刀具保养手册”,或者教用户“如何挑选平安刀具”的电子书,价格9.9英镑,卖得还不错。虽然单笔利润低,但胜在没库存压力,还能引流到独立站卖其他产品。

说到底,亚马逊的禁令就像一把双刃剑,砍掉了不合规的卖家,也逼着大家做产品升级。有行业数据显示, 今年英国厨房平安类产品的搜索量同比上升了28%,其中“带锁刀具”的搜索量增长了190%。这说明什么?消费者的需求还在只是需要更聪明的满足方式。

5月19日越来越近,手里还攥着刀具库存的卖家,现在行动还来得及。要么抓紧时间标记ASIN、转FBA,要么赶紧调整选品、换个赛道。跨境电商这条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政策的浪打过来能站稳脚跟的,永远是那些会变通、懂合规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