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大裁员,客单价10英镑
TikTok大裁员背后的市场取舍:英国10英镑客单价的困局与东南亚的新战场
最近跨境圈子里最让人议论纷纷的消息,莫过于TikTok在全球范围内的裁员动作。有人说是寒冬将至,也有人觉得这是平台战略调整的必然。但比起裁员本身, 更值得玩味的是TikTok对英国市场和东南亚市场的态度反差——一边是英国卖家哀鸿遍野,客单价卡在10英镑左右挣扎求生;另一边是东南亚市场GMV节节攀升,新开的入驻通道排起长队。这中间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英国市场的“低价泥潭”:10英镑客单价背后的生死局
先说说英国那边的情况。据《晚点LatePost》的数据,TikTok英国市场6月的日均销售额只有30万美元左右。这个数字什么概念?对于坐拥全球海量流量的TikTok连零头都算不上。更扎心的是 英国卖家的客单价基本被死死摁在10-15英镑区间,卖得大多是手机壳、小饰品这类“一次性消费”的低端商品。

有位做家居用品的卖家老王跟我聊天时苦笑:“现在英国直播间卖个10英镑的收纳盒, 运费就要5英镑,顾客一旦退货,光运费就能亏掉利润。再说说只能跟顾客商量,退一半钱,货也别寄回来了。”这种“退货即亏损”的怪圈,正在消耗着英国卖家的耐心。
问题到底出在哪?品控首当其冲。TikTok刚进英国那会儿, 为了快速起量,补贴打得凶,门槛放得低,后来啊让不少卖假货、山寨货的商家钻了空子。今年4月那场英国小店封号潮,表面看是打击假货,实则暴露了平台早期野蛮生长的后遗症。英国消费者本来就对“低价低质”有天然警惕,再加上戴森投诉山寨卷发棒这类负面新闻,信任度直接跌到冰点。
英国消费者的“品牌执念”:10英镑买不到的信任感
英国市场有个特殊现象:本土品牌认知度极高。Burberry、Mulberry这些老牌奢侈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根深蒂固。这些品牌做直播带货,请的都是本土明星,动辄客单价几百英镑,照样卖得火爆。反观中国卖家,想靠10英镑的商品去抢市场,难度可想而知。
更麻烦的是用户转化率。TikTok在英国的用户画像偏年轻,但这群人对电商的付费意愿并不高。很多品牌投广告只图个曝光,真指望在直播间出单,比登天还难。有数据显示, TikTok英国商家单场直播销售额普遍在5000英镑以下跟印尼商家动辄1-2万美元的成绩一比,简直像在两个世界。
东南亚的“流量密码”:为什么印尼能卖出8万单酱汁鱿鱼?
说完英国,再看看东南亚。TikTok现在的战略重心明显在东移,东南亚市场的GMV贡献已经占到七成,英国只剩三成。印尼市场的表现尤其亮眼,一款“酱汁鱿鱼”卖出了8万单,GMV目标完成率高达85%。这差距也太悬殊了。
东南亚市场到底有什么魔力?先说说是用户基数大。TikTok东南亚品牌战略负责人Manas Sabnis透露, 当地月活用户已达2.4亿,视频浏览量1万亿次创作量超8亿。这么庞大的流量池,想不火都难。接下来是消费习惯更“接地气”, 东南亚用户对低价商品的接受度更高,10英镑在当地能买到不少实用好物,不像英国市场那么“矫情”。
平台政策也在向东南亚倾斜。今年4月, TikTok一口气开通了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四国的入驻通道,还给新卖家免一个月佣金、免1%支付通道费,每月送6张运费券。这扶持力度,英国卖家看了估计要眼红。
裁员的真相:不是放弃欧美, 而是“优等生”要集中资源
有人可能会问,TikTok是不是彻底放弃欧美市场了?其实不然。从裁员动作来看,更像是收缩战线,把资源集中到回报率更高的东南亚。据财联社报道,TikTok不仅搁置了欧美团队扩张计划,冻结招聘,还裁减了部分海外员工。英国公司员工被告人知可能被解雇,美国元老级高管大卫·奥尔蒂斯也要离开——这阵仗,说明是要动真格的了。
东南亚的回报率确实高。以马来西亚和泰国为例, TikTok搞的直播排位赛,GMV前十的商家能拿到满减券奖励,直接刺激商家冲业绩。反观英国,除了封号潮就是低价内卷,平台投入不少,产出却不成正比。
物流与供应链:英国10英镑商品的“隐形杀手”
除了市场本身的问题,英国物流也是个大麻烦。TikTok在英国不直接持有库存,靠的是“境内速递+跨境运输+皇家邮政”的多方接力。这种模式下短则10天长则一个月的配送时间,早就让消费者失去了耐心。英国消费者习惯了亚马逊的次日达,TikTok动不动一个月的物流,体验能好吗?
东南亚的物流反而更顺畅。TikTok在印尼、马来西亚等地布局了本地仓,配送时效能压缩到3-5天。再加上运费券的刺激,用户下单意愿自然高涨。对比之下英国卖家的物流成本高、时效慢,想卖高价都难。
卖家的生存法则:在英国“苟活”还是冲向东南亚?
面对TikTok的战略转向,卖家该怎么选?还在英国市场挣扎的,要么得想办法把客单价做上去,要么就彻底转型做“小而美”的细分品类。比如有个卖手工陶瓷的商家, 主打“英式复古风”,客单价提到30英镑,虽然销量不高,但利润比卖10英镑的手机壳高多了。
想冲东南亚的,得先吃透本地化。印尼的“酱汁鱿鱼”为什么爆?主要原因是贴合当地饮食文化;泰国的美妆博主为什么受欢迎?主要原因是他们懂东南亚女生的肤质和偏好。简单把英国市场的商品搬到东南亚,肯定行不通。
还有个关键点是利用平台政策。东南亚四国现在免佣金、免支付费,卖家完全可以抓住这个窗口期,先跑通供应链和本地运营。等平台政策收紧时你已经站稳脚跟了。
未来展望:东南亚会是下一个“淘金热”吗?
TikTok加码东南亚,会不会复制当年中国的“直播电商热”?可能性很大。但也要警惕风险,比如低价竞争的隐患。现在东南亚的入驻门槛低, 未来肯定会有大量商家涌入,到时候会不会也出现英国市场的“假货泛滥”和“内卷”?这得看平台能不能提前把品控和本地化运营做扎实。
对卖家东南亚的机会窗口期可能就一两年。现在入场还能吃到流量红利,等市场成熟了再想分一杯羹就难了。不过也别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TikTok的战略说变就变,多平台布局才是长久之计。
回头再看英国市场,真的没救了吗?也不一定。等TikTok把东南亚的模型跑通,说不定会带着经验杀个“回马枪”。但在此之前,英国卖家要么升级产品,要么换赛道,继续在10英镑的泥潭里打转,只会越陷越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