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发出快递3477万件,义乌的快递业是如何实现满血复活的呢
3477万件背后:义乌快递的“生死时速”
8月的义乌, 空气里少了往日的喧嚣,多了几分静默的焦虑。这个被称作“世界超市”的小城,每天有数千万件包裹从这里出发,奔向全球各地。但8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静默管理,让这里的快递量从日均3000万件骤降至10多万件。物流停滞,仓库积压,无数电商卖家的订单卡在“发货中”。只是 仅仅18天后数字开始疯狂反弹——8月21日义乌全域解除静默,当天快递发出量达到3477万件,较疫情前日均增长16%。从冰点到沸点,义乌快递业用18天完成了一场“生死时速”,这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从10万到3477万:数字里的惊心动魄
义乌邮政管理局市场处负责人王东升的办公桌上, 摆着一组让他至今心惊的数据:静默管理期,义乌日均出港快递量最低时只有10多万件,不到平时的零头。这个数字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所有人的期待。但8月18日 转折点出现——当天快递量回升至1225万件;20日这个数字变成1981万件;到了21日3477万件!三个数字跳涨,像一列脱轨的列车,重新驶回正轨。

“18日那天整个办公室的人都盯着屏幕,不敢相信眼睛。”王东升说 派件量同样恢复惊人,18日全市派件仅11.2万件,21日就达到95.95万件,基本回到正常水平。积压的100多万件派件,在18、19、20日三天被“扫荡一空”。这种恢复速度,让习惯了慢节奏的物流行业都感到震撼——义乌的快递,似乎永远不知疲惫。
快递员的18天“静默战”:积压包裹的生死时速
圆通义乌青口片区网点负责人丁洪波,经历过最漫长的18天。8月3日他负责的网点主要原因是靠近疫情始发地,被迫停工。“当时进港积压了1.2万件,出港还有五六万件发不出去。”丁洪波记得,仓库里堆满了包裹,快递员们在家干着急,他却无能为力。正常情况下这个网点每天要处理35万件出港,1.5万件进港,停工一天损失就是上百万。
8月20日江东街道解封,丁洪波带着员工花了整整一天把积压的包裹全部“消化”掉。21日零点,全域解封,150名员工全员到岗,机器轰鸣,面单飞舞。“那天处理了30万票,虽然只有平时的零头,但大家像打了鸡血。”丁洪波说快递员的手被磨出了茧子,手套被汗水浸透,但没人抱怨。他算了笔账,18天停工,网点损失超过600万,但恢复后的第一周,加班加点总算把缺口补上。“快递这行,就像打仗,你慢一步,订单就跑了。”
电商卖家的“断链”与“续命”:库存比黄金还贵
在义乌做电商的李天鹤,经历过比快递员更煎熬的“断链”。他的仓库和直播基地都在廿三里街道, 离疫情始发地不远,静默管理一开始,新的订单就卡在仓库发不出去,库存以每天10%的速度清空。“8月15号那天我直播时只能跟粉丝聊天不敢卖货——仓库空了卖什么?”李天鹤说当时最怕的不是订单少,而是库存断档,供应链一旦断裂,客户可能再也不会回来。
转机出现在8月18日廿三里街道解除静默。李天鹤立刻组织人手,把积压的订单全部发出,一边联系供应商加急补货。“22号下午,4车锅具终于到了我亲自去仓库验收,看着货物堆满仓库,心里才踏实。”他说恢复直播后订单量比静默前还高了20%。“客户知道你经历了什么反而更信任你。”但李天鹤也坦言, 这次“断链”让他意识到库存的重要性,“以后再也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至少要备3个仓库的货。”
物流园区的“重启密码”:日均2.7万辆车的流动
作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物流枢纽,义乌公路港的恢复速度同样惊人。8月22日 义乌五大物流园区——青口、福田、江北下朱、国内公路港、红狮物流中心全部恢复常态化运行,日均车流量达2.7万辆,较疫情前增幅12.5%。“公路港是义乌的‘大动脉’,一旦堵住整个供应链都会瘫痪。”公路港负责人说为了快速恢复,他们提前做了预案:司机提前三天做核酸,车辆即装即走,减少滞留时间。
在福田物流园区,记者看到,货车排着长队等待装货,但秩序井然。“我们实行‘无接触装卸’,司机不下车,货物由园区工人统一搬运。”园区经理说静默期间,他们没有停工,而是组织员工留守,园区消毒、设备维护,为复工做准备。“8月18号一解封,我们立刻就能满负荷运转,这就是准备的好处。”据统计, 义乌物流园区复工后货物周转效率比静默前提升了15%,这得益于数字化的调度系统——货车到港前就提前预约,避免排队等待。
快递价格会“起飞”吗?短期激增背后的隐忧
快递量暴增,最让卖家担心的不是发不出货,而是价格。“18号复工那天快递员临时加价,每票涨了5毛钱。”做日用百货生意的张先生说虽然不多,但每天几万票,就是一笔不小的成本。丁洪波坦言,短期内价格上涨是“市场规律”——人力成本增加了车辆紧张,不涨价就亏本。但他也表示,因为运力恢复,价格很快会回落:“21号之后价格就降回去了我们不敢乱涨价,客户都跑了。”
王东升也表示, 政府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正在协调快递企业与商家沟通,避免“趁火打劫”。“义乌的快递优势就是‘快’和‘便宜’,如果价格涨起来竞争力就没了。”他说 目前义乌邮政管理局已经约谈了主要快递企业,要求他们保障价格稳定,一边鼓励企业通过优化流程降低成本。说实在的, 从长期看,快递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义乌的快递竞争激烈,企业不敢轻易提价,否则客户会流向其他地区。
“世界超市”的韧性:快递恢复背后的供应链逻辑
义乌的快递为什么能这么快“满血复活”?答案藏在它的供应链里。作为全球小商品集散地,义乌的供应链就像一张巨大的网,覆盖了全国乃至全球的供应商和买家。这张网有一个特点:分散化、本地化、数字化。“每个卖家都有自己的供应商网络,不会依赖单一渠道。”义乌电商研究院院长李老师说 静默管理期间,虽然仓库被封,但很多卖家通过“异地发货”的方式,把货物从其他仓库调出来避免了订单积压。
数字化工具也功不可没。很多卖家使用了“云仓库”系统, 库存数据实时同步,静默期间无法从义乌发货,就自动切换到广州、成都等地的仓库。“这种‘多仓联动’模式,让供应链有了弹性。”李老师说 义乌的快递业恢复快,本质是供应链的恢复——上游供应商能快速补货,下游物流能及时配送,中间有数字化系统调度,整个链条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即使某个零件出问题,也能快速替换。
下一个“黑天鹅”来临前:企业该准备的“生存包”
这次“静默战”给所有电商和物流企业上了生动一课:危机随时可能降临,没有谁能永远一帆风顺。丁洪波说 以后网点会储备更多备用人员,疫情期间即使停工,也要留一部分员工“值班”;李天鹤则打算增加异地仓库的库存比例,“哪怕成本高一点,也比断货强”;公路港负责人表示,会继续优化数字化系统,提高应急调度能力。
王东升认为,义乌快递业的快速恢复,离不开政府的提前布局和企业的灵活应对。“但更重要的是整个行业已经形成了‘危机应对机制’——从仓储到物流,从电商到买家,大家知道该怎么做。”他说 未来义乌可能会建立“供应链预警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预判风险,让快递业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更从容地应对。
3477万件, 这个数字背后是快递员的手速,是卖家的坚持,是供应链的韧性,更是一个小城的倔强。义乌的快递业已经“复活”, 但它留下的思考,才刚刚开始——当下一个“黑天鹅”来临时我们是否也能像这样,用18天完成一场“生死时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