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跨境风向标再发力,世界杯周边产品海外热销
跨境卖家们的“世界杯”提前开赛, 义乌工厂订单爆到接不住
十一长假结束,不少跨境卖家还没从假期缓过神来亚马逊店铺突然收到了封店邮件。理由是“违反代发货政策”——自己不囤货,让第三方配送,直接被平台判定为违规。有人抱怨:“订单没涨,店先没了这世界杯红利还没吃到,先被平台割了韭菜。”
另一边,义乌的工厂老板们却笑开了花。金尊文体用品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陈先春刚送走一批发往德国的订单,箱子里装的是印着梅西和C罗头像的钥匙扣。“从4月开始,订单就没断过7到9月每天要发3个集装箱,同比涨了50%,荷兰、韩国的客户追着要货。”他擦了擦汗,桌上堆着未处理的邮件,都是催世界杯周边交货的。

义乌制造, 又双叒叕承包了世界杯周边
义乌海关的数据有点惊人:2022年前8个月,义乌出口了38.2亿元的体育用品和96.6亿元的玩具,其中70%
更夸张的是对参赛国的出口增速。对巴西, 义乌卖出了75.8亿元,涨了56.7%;对西班牙,42.9亿元,直接翻倍;连阿根廷都拿了13.9亿元,增长67.2%。这些数字背后 是义乌工厂24小时赶工的流水线,是跨境卖家们盯着后台刷新的订单量,也是“义乌跨境风向标”这个称号又一次被坐实。
不过有人不服:“义乌不就是靠低价和供应链快?真以为能靠世界杯吃一辈子红利?”这话戳中了痛点。义乌的周边产品大多集中在低价位,一个印着国旗的钥匙扣批发价只要几毛钱,卖到欧洲能翻十倍。但问题来了当世界杯热度退去,这些“一次性”产品怎么办?仓库里堆积的库存,会不会变成新的“库存炸弹”?
从“代发货封店”到“世界杯专线”, 跨境卖家的左右为难
亚马逊封店的风波还没平息,另一边物流问题又把卖家逼到了墙角。10月初, 亚马逊宣布要在美国招聘15万名员工,时薪从18美元涨到19美元,理由是“假日购物季需求激增”。但卖家们吐槽:“人招了仓库却不够用,尾程配送还是慢得像蜗牛。”
义乌的工厂倒是先一步解决了物流难题。9月中旬, 一条“卡塔尔世界杯运输专线”开通了:货物从宁波港、上海港出发,时效比普通海运快10%到20%,20到25天就能直达卡塔尔的哈马德港。“以前走海运要35天现在刚好赶在世界杯开赛前到货。”陈先春算了笔账,“专线贵了点,但能避免滞港费,总比货压在港口强。”
但专线不是万能药。有卖家在群里抱怨:“订了专线,后来啊卡塔尔海关突然严查,清关又卡了5天。”更麻烦的是黑五和世界杯撞车,物流成本涨了30%,有些小卖家根本负担不起。“专线是给大卖家准备的,我们小只能拼箱,后来啊货到了客户已经收到其他家发货的了。”
VR眼镜、 露营装备,世界杯周边之外的“隐藏款”
你以为世界杯周边只有足球和球衣?那就小看义乌的“蹭热点”能力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提到,全球对中国制造的VR眼镜、高清电视、投影仪需求激增。“球迷们想在家看4K直播,自然要买设备,这才是高客单价的机会。”
安克创新就是抓住了这个风口。他们卖的不只是充电宝,还有储能电源——欧洲球迷喜欢在户外看球,露营时需要备用电源。数据显示, 安克创新的露营相关产品在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了45%,成功挤进了“世界杯绩优概念股”名单。
更意外的是“帐篷城”带来的红利。国际足联在卡塔尔推出了“球迷帐篷城”计划,中国产的露营帐篷、折叠桌椅销量暴增。义乌市奥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老板李明说:“我们本来只做足球, 看到这个机会,临时转产帐篷,后来啊订单排到了12月。”
但也有人质疑:“蹭热点能火多久?去年欧洲能源危机,取暖器卖爆了今年呢?”这话不无道理。义乌的商品确实快,但同质化严重,一旦热度过去,价格战就会打得头破血流。有卖家坦言:“我们只能赌世界杯这波热度,之后能不能活下去,还得看选品能力。”
消费降级下的“超级购物季”,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
经济下行,消费降级,但世界杯偏偏撞上了黑五、网一,被不少人称为“超级购物季”。全球速卖通跨境平台负责人张凯夫说:“11月的购物潮可能是国内中小企业未来最大的机会之一。”
阿里巴巴国际站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9月采购节跨境指数显示, “双节一赛”是下半年最强劲的消费势力,世界杯相关的搜索量上涨了300%。义乌的小商品,借着这波东风,又火了一把。
但消费降级是真的。有欧洲客户反馈:“往年世界杯会买正版球衣,今年只买印着球队logo的便宜T恤。”义乌的卖家们也感受到了压力:“订单是多了但单价低了利润薄得像纸。”金尊文体的陈先春说:“以前一个订单能赚5万,现在只能赚3万,靠走量。”
更麻烦的是竞争加剧。不仅义乌的卖家在做世界杯周边,东南亚工厂也在抢订单。越南的足球批发价比义乌低10%,交货周期还短。有卖家无奈:“我们只能拼服务,免费提供海外仓一件代发,但还是抢不过价格优势。”
义乌模式的“天花板”,到底在哪里?
义乌为什么能成为“跨境风向标”?答案很简单:快。从4月接到世界杯订单,7月就进入高峰期,9月开通专线,10月基本完成发货。这种“快速反应”的能力,让其他地区的卖家望尘莫及。
但快也有代价。义乌的工厂大多是小作坊式生产,质量参差不齐。有客户投诉:“足球用了三天就开线,哨子声音太小。”陈先春承认:“我们只能控制大货质量,小订单难免有瑕疵。”
更关键的是缺乏品牌。义乌的商品贴着别人的牌子卖,赚的只是加工费。有卖家尝试做自主品牌,但“世界杯周边”热度短,根本来不及积累用户。“等品牌做起来世界杯已经结束了。”
不过义乌也在尝试改变。一些大厂开始和设计师合作,推出原创周边;跨境电商园区引入了直播团队,帮卖家直接对接海外消费者。这些努力能不能让义乌从“制造”走向“创造”,还得看时间。
当世界杯散场,跨境卖家还能抓住什么?
11月18日卡塔尔世界杯开赛,绝大多数义乌卖家已经完成了世界杯订单的交付。有人欢呼:“这波赚够了!”也有人焦虑:“接下来怎么办?”
苏格拉底说:“最有希望的成功者,是最善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义乌的卖家们已经在寻找下一个热点。冬季奥运会、春节、情人节……每一个节日都可能成为新的“风口”。
但风口不是等来的。有卖家经验:“以后不能只盯着一个热点,得提前布局多个品类,分散风险。”奥凯体育的李明说:“我们留了30%的产能做常规足球,就算世界杯订单少了也不至于停工。”
亚马逊也在调整策略。除了招人加薪,他们还推出了“小批量配送”服务,帮卖家降低库存压力。有卖家测试过:“以前100件货要发一个集装箱,现在可以分10次发,每次10件,避免了压货。”
跨境生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封店、物流、同质化竞争……每一个问题都是挑战,但每一个挑战背后也藏着机会。义乌的卖家们用“快”抓住了世界杯红利,接下来他们能不能用“稳”和“精”,走得更远?答案,或许就在下一次“蹭热点”的速度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