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SHEIN美妆独立站价格这么低,是不是有什么隐藏优惠

低价到让人怀疑人生的SHEGLAM,背后藏着什么商业逻辑?

打开SHEIN的美妆独立站SHEGLAM, 首页弹出的永远是“1美元眼影盘”“5美元口红套装”这样的字眼,价格低到让人忍不住反复确认是不是标错了。要知道, 欧美平价美妆品牌里KIKO的口红均价要10美元,露华浓粉底液卖15美元,就连主打性价比的colourPop,单支眼影也要5美元。SHEGLAM凭什么能把价格压到别人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真的是“低价低质”的老套路,还是藏着一套不为人知的商业密码?

供应链直连工厂:大牌制造商的“平价转生”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么便宜,质量能好吗?毕竟美妆品直接接触皮肤,原材料、生产环境、品控流程哪个环节都不能马虎。但SHEGLAM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直接在网站“About Us”板块晒出了自己的制造商名单——Huda Beauty、Stila、Tarte、Urban Decay这些欧美一线美妆品牌的供应商,全都在列。更狠的是 他们还放了段工厂生产视频,从原料仓库到灌装线,再到质检环节,全程透明化展示,就差把“我们和大牌同厂生产”几个字刻在脑门上。

SHEIN的美妆独立站,价格低到“令人发指”
SHEIN的美妆独立站,价格低到“令人发指”

2020年12月独立站上线时 SHEGLAM的产品还只有十几件,如今主站官网的产品已经超过500件,价格区间集中在0-60美元,其中0-5美元的产品占比高达68%,光是腮红、修容、口红这类小件就有443种。这种“低价+高频上新”的打法,几乎是把SHEIN在服装领域的供应链优势直接复制到了美妆赛道。他们合作的制造商本身就有成熟的代工经验, 加上SHEIN常年积累的大订单量,议价能力自然比小品牌强得多——就像批发市场里一次买1000件和买10件的价差,本质上是一样的道理。

成本拆解:25美元的口红,成本究竟有多少?

更绝的是SHEGLAM敢把成本算给你看。官网曾公开过一个例子:售价25美元的口红, 原料和颜色调试成本只要1-2美元,包装成本3-4美元,剩下的18-19美元去哪了?一部分给了营销渠道, 一部分留给了品牌利润,但比起传统美妆品牌动辄50%以上的渠道加价率,SHEGLAM的中间环节砍得干干净净。运输成本也压缩到了极致——他们把美妆产品和服装订单打包发货, 顺带搭个“顺风车”,物流成本直接比独立发货的美妆品牌低30%以上。难怪有人调侃:“买SHEGLAM,相当于给SHEIN的快递费‘附赠’了一支口红。”

KOL矩阵式种草:是真流量还是“水军狂欢”?

打开Instagram, #sheglam标签下的帖子超过50万条;TikTok上,相关视频播放量累计破亿;YouTube上,1910个频道做过测评……这些数字背后是SHEGLAM砸重金铺开的KOL营销网络。他们合作的博主粉丝量从几万到几百万不等, 内容形式也五花八门:IG上晒妆容图,TikTok上发10秒变妆视频,YouTube出深度测评。有人觉得这是“真金白银换来的流量”,也有人怀疑:“这么多博主,有没有掺水军?”

2023年6月的流量数据显示, SHEGLAM独立站的社交平台来源占比8.99%,看似不高,但要知道,这8.99%里藏着最精准的转化人群——那些被KOL“种草”后直接搜索品牌名进来的用户。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 他们的直接访问流量占比38.87%,仅次于搜索广告的49.61%,而这部分流量,很大程度上就是KOL营销攒下的“品牌记忆”。就像你刷到某个博主用了8美元的九色眼影盘, 记下了“sheglam”这个品牌,下次想买平价眼影时直接在浏览器里敲进去,比搜“便宜眼影盘”转化率高得多。

网红社区+教程视频:把“逛”变成“买”的心理学

SHEGLAM的独立站上有个特别的设计——“网红推荐社区”板块, 把眼部、脸部、嘴唇的产品分类和博主的妆容图对应起来。比如你点“眼部”, 跳出来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列表,而是十几张欧美博主用SHEGLAM眼影画的妆图,下面直接挂购买链接。这种“场景化种草”让用户瞬间产生“我也能化出这个妆”的冲动,点击率比传统分类页高了27%。

更妙的是“Tutorial SHEGLAM”板块, 他们把博主的完整妆容教程剪成1-3分钟的视频,从底妆到眼妆再到口红,一步步拆解。数据显示, 看过教程页面的用户,平均访问时长从2分钟延长到5分34秒,跳出率降到26.61%,远低于美妆行业35%的平均水平。说白了 用户在你这“学到了东西”,自然更愿意为你的产品买单——这招和美妆教主“”的套路异曲同工,只不过SHEGLAM用视频替代了图文,更符合欧美用户的浏览习惯。

用户评价的“信任游戏”:刷单还是真实反馈?

打开SHEGLAM的产品页, 你会发现几乎所有商品的下面都有上百条评价,颜色从“五颗星”到“一颗星”不等,有人夸“粉质比大牌还细”,也有人骂“口红涂两个小时就掉光”。这些评价是真的吗?SHEGLAM的做法很聪明:他们鼓励用户晒单返现,只要上传带图的评价,就能获得3-5美元的优惠券。2023年1月到8月,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收集了超过12万条评价,占总评价量的78%。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返现,会不会有人随便拍张图就写好评?说实在的, SHEGLAM的审核机制很严格——图片必须包含产品包装和用户面部,且妆容要能看出用了对应产品。有第三方机构曾随机抽取1000条评价做验证,发现虚假评价率只有5.2%,远低于行业15%的平均水平。更关键的是负面评价他们从不删除,反而会高亮显示。就像2023年3月, 一款粉底液被用户吐槽“色号太白不适合深肤色”,SHEGLAM不仅没删评论,还在详情页增加了“肤色适配指南”,反而让这款产品的转化率提升了12%。这种“不完美”的坦诚,反而让用户觉得“他们没骗我”。

独立站VS主站:分流还是互补?

2018年, SHEGLAM的域名sheglam.com就注册了但直到2019年才正式推出品牌,初期只是SHEIN主站“Beauty”分类下的一个细分类目,2020年12月才独立成站。有人问:SHEIN为什么要费这个劲?把美妆放在主站一起卖不是更省事?

答案藏在数据里。2020年6月, SHEIN的高端服饰线MOTF从主站独立,上线独立站后客单价提升了40%,复购率从15%涨到22%。同样的策略, 2020年12月用在SHEGLAM身上——独立站上线后美妆产品的客单价虽然只有12美元,但复购率达到了28%,比主站高出10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独立站能做更精准的运营:比如首页只推美妆, 导航栏按“唇部”“眼部”细分,甚至能根据用户浏览记录推荐相关产品。就像把服装店里的美妆柜台单独开成专卖店,顾客买口红时顺便看到眼影,连带购买率自然更高。

付费广告的“品牌词游戏”:251美元能换多少流量?

2022年5月之前, SHEGLAM没投过一分钱广告,全靠Google自然搜索流量撑着。但2022年6月开始, 他们突然加大了付费投放,而且只投品牌词——“sheglam”“sheglam makeup”“sheglam blush”这些。月均成本251美元, 单次点击不超过1美元,看似不多,但效果却很惊人:2023年7月,品牌词搜索量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180%,直接访问流量占比从30%涨到38.87%。

为什么只投品牌词?主要原因是美妆行业的竞争太激烈了 投“平价口红”“便宜眼影”这类泛词,点击成本要3美元以上,转化率却不到2%。而品牌词的用户, 已经是“准客户”了——他们听说过SHEGLAM,想进一步了解,搜索进来后转化率高达15%。这就像你开了一家奶茶店, 与其在街上发传单,不如在老顾客朋友圈里发“第二杯半价”,前者成本高、效果差,后者精准、转化快。

低价策略的“天花板”:利润和品质怎么平衡?

说了这么多,SHEGLAM的低价到底能不能持续?有人算过一笔账:一支4.99美元的口红, 成本1-2美元,包装1美元,物流0.5美元,平台佣金0.5美元,剩下1-2美元的利润,还要扣除KOL营销、研发费用,真的赚钱吗?

说实在的,SHEGLAM的盈利逻辑不是靠单件产品赚钱,而是靠“爆款走量”。他们每年要推出2000+款新品, 其中80%是试水款,卖不动就直接砍掉;剩下20%的爆款,比如8美元的九色眼影盘,月销量能到50万件,就算单件利润只有2美元,加起来也有100万美元。更关键的是美妆的复购率远高于服装——用户买一件T恤可能穿一年,但一支口红用两个月就会再买。2023年Q2的数据显示, SHEGLAM的复购用户里有62%在3个月内会 下单,这就是他们敢低价的底气:用爆款引流,用复购赚利润。

从“廉价”到“平价高端”:SHEIN的野心

很多人不知道, SHEIN早在2020年就悄悄上线了一个高端线MOTF,定价从50美元到200美元不等,走的“快时尚+轻奢”路线。2023年9月,MOTF从SHEIN主站独立,上线全新独立站,试图打破“低价=低质”的标签。同样的逻辑, SHEGLAM虽然主打低价,但也在慢慢往上走——2023年8月,他们推出了一款15美元的“氨基酸洁面乳”,成分表和300美元的大牌几乎一样,销量却比预期高了3倍。

这或许才是SHEIN的真实意图:用SHEGLAM打开低价美妆市场, 用MOTF试探高端领域,中间再穿插些中等价位的品牌,形成“金字塔式”的品牌矩阵。就像当年的ZARA, 从平价快时尚做起,慢慢收购了Massimo Dutti、Uterqüe等高端品牌,成了横跨多个价位的巨头。SHEGLAM的低价, 不过是这个商业版图里的一颗棋子——用来抢占市场、积累用户、测试数据,为未来的品牌升级铺路。

写在再说说:低价不是原罪, 透明才是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SHEGLAM价格这么低,是不是有什么隐藏优惠?答案是:有,但不是“隐藏”的,而是“公开”的——公开的供应链、公开的成本、公开的营销逻辑。他们的低价不是靠偷工减料,而是靠砍掉中间环节、压缩营销成本、用爆款走量换来的。就像路边摊的豆浆油条,看起来便宜,但原料新鲜、制作透明,自然有人愿意买。

当然 SHEGLAM也不是没有问题:有人吐槽包装太简陋,有人质疑部分产品色号不准,还有人担心频繁上新导致品控不稳定。但这些问题, 恰恰是低价品牌成长的必经之路——就像SHEIN早期也被骂“质量差”,但现在靠着供应链升级,已经成了快时尚的标杆。或许再过几年, 当我们提到“平价美妆”,第一个想到的不再是KIKO或露华浓,而是那个敢把成本算给你看的SHEGLA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