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义乌老板20年创业,曾穷到500元
从500元到2.3亿:一个义乌老板的汽车用品逆袭路
黄汪洋又把目光瞄准了汽车用品类目下的充气泵产品。之前, 公司做充气泵还是贸易的模式,拿了其他工厂的东西来卖,接触了大客户后他们才开始考虑自己生产,“大客户不会找贸易公司,会直接去找工厂”。
直到2009年, 一位合作多年的欧洲客人拿着一个50多年历史的汽车用品品牌告诉他们,“你们这个产品的包装应该要有品牌、货号、产品名称,背面要有使用方法这些解释说明。公司的信息,联系方式也应该做在包装上”。

没想到, 花了十多万元做出来的第一批产品却全都报废了:测试的时候,两人发现太冷的情况下胶水会变脆,一掰就断,根本没有办法投入使用。
这个曾在美国硅谷工作的义乌人,在20年后把汽车用品卖到了世界各地。20年前兜里只剩500元的黄汪洋,今年和妻子瞄准的目标是2.3亿元。
硅谷高材生, 回义乌“开摩托”
2003年,在世界500强企业做程序员的黄汪洋选择离职创业。黄汪洋在义乌做起了最基础的代采购贸易工作,每天开着摩托找货、组货。一年下来他几乎没赚什么钱,到了年底,兜里只剩下500元。
那时候的义乌商贸城刚刚投入营运不久, 黄汪洋开着姐夫淘汰下来的二手摩托车,在商贸城里跑进跑出,帮外国客户采购小商品,辛辛苦苦一年干下来“兜里就剩500元,同学结婚红包都包不出来”。
他顶着别人不理解的眼光回到了老家义乌,从零起步。在信息不畅通的年代,黄汪洋找货源非常艰难。中国汽车用品工厂集中在广东顺德一带,但如果没有“路子”,很难找到这些工厂的地址和信息。黄汪洋只能摸索,坐着摩的一家家拜访。
一位热心的摩的师傅听黄汪洋说在找汽车用品工厂, 主动帮起了忙:“我之前是送快递的,我知道哪里有汽车用品工厂,我带你去走走。”从这之后 黄汪洋每次去顺德都会找这个师傅,直接租下一整天摩的,让师傅带着他去顺德的各个汽车用品工厂走一走,慢慢摸清了各个工厂的优势,也找到了符合他心意的货源。
汽车用品空白期, 夫妻档口起步
黄汪洋刚开始在义乌创业时商贸城还是百货和小商品的天下汽车用品类目几乎一片空白。黄汪洋瞄准这个空白,找了几家工厂拿样品,参加了2003年的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
在最艰难的2003年, 黄汪洋认识了朱淑英,两个人大学时期所读的专业和贸易没什么关系,却都对做生意颇感兴趣,朱淑英也看中了黄汪洋吃苦耐劳的性格。
刚开始创业没什么钱,黄汪洋做什么都亲力亲为——找货源、跟着司机送货、卸货。一个轮毂盖单子有三五百件货,黄汪洋也一个人扛了下来。
2005年年初, 两个人结了婚,在义乌商贸城买下了一个摊位,他们决定专心做汽车用品,不做代采购了。那时候市面上流行的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汽车用品。卖得最火爆的,是一款来自日本的装饰灯带,可以贴在汽车内部或者外部。在汽车用品生产最为发达的广州,也只有一家工厂会做这款灯带。
从贸易到自产, 第一个爆品诞生
好消息是一个北美的顾客看中了黄汪洋这个人;坏消息是这个顾客没看中黄汪洋的汽车用品,“车品没什么需要的,你就帮我代采购百货吧”。
黄汪洋拿到产品后就觉得“这款产品我们自己也可以做”。灯带配件简单,一根软的电路板,配上一些电子元件,点个防水的胶水就能做到。黄汪洋选择向其他行业求助, 慢慢寻找合适的胶水比例,才让这款灯带成功投产,那也成为了他们的第一款爆品,“即使按照广州那边的工厂出厂价来卖,利润都有50%”。
靠着这款爆品,夫妻俩的生意越来越好。但很长一段时间, 他们手里虽然握着供应链工厂,外贸经销渠道和供应商,面对客户时却没有什么宣传品牌的意识。
2007年,他们租下了一幢三层楼的民房,一二楼做仓库,三楼做组装车间。那时候的国外顾客来到义乌大多是为了找货、 组货,很多档口都是有工厂有什么货,就卖什么货,档口只负责经销供货。这导致顾客拿到手上的货非常凌乱,没有统一的包装或风格。
欧洲客户点醒, 品牌化转型
夫妻两人拍板决定:开工厂,把源头握在自己手里。夫妻俩拍板决定:开工厂,把源头握在自己手里。夫妻两人的生意慢慢走上了正轨,也渐渐在义乌有了一些名气。
夫妻俩在这时才意识到了“品牌”的概念,如果风格固定下来那么很多产品都可以成为系列。他们赶紧注册了公司品牌,还重新设计了包装,逐渐打响了品牌。朱淑英和黄汪洋决定不再使用其他人的产品, 彻底去做自己的产品,做成统一风格的包装,提供给国外的超市顾客。
系列化供应链, 抓住大客户需求
他们有一位老客户是国外连锁超市的采购员,每年只会来采购一个商品,采购费只有2万元。巧合的是这家连锁超市正处于发展期,缺少系列化产品。看到黄汪洋和朱淑英做起系列化的汽车用品, 这位采购员也决定和夫妻俩采购系列化产品,还邀请他们回公司总部,帮忙谈成了合作。
慢慢地,这家连锁超市从一两百家开到了三千多家,黄汪洋和朱淑英的生意也越来越好。2017年, 他们的销售额重新回到了5000万元,连锁超市从每年2万元的采购费,也一路飙升到了每年1亿元。
有着强大组货能力的义乌, 缺少的正是能够提供系列商品的公司和厂家,他们又一次押对了趋势。他们想到了给客户提供汽车用品货架。入局早, 有了工厂和自主品牌,让黄汪洋和朱淑英在产品类别上拥有一定的优势,“只要到我们公司,我们就能把他想要采购的货都搞定,提供整个货架的商品。你的超市小, 那我们就给你精选两三个小货架的汽车用品,你的超市大,那我们就给你提供十个货架的汽车用品,还都是一系列的产品”。
疫情冲击3000万, 快速重启研发
但没想到的是正好遇上了疫情,之前门庭若市的档口变得门可罗雀,店铺变成了办公场所,几乎没有客人前来采购。短短一年时间,营业额跌了3000多万元,客户也流失了不少。
面对一年跌落了3000万元的业绩, 黄汪洋和朱淑英没有太多时间去伤春悲秋,在快节奏的义乌,他们必须赶紧想办法来挽救当前的局面。事在人为,开发了新产品,有了新目标,那就要做下去。生意停滞,生产还要继续,复工刚开始一个星期,他们就招满了工人,开始了生产工作。
“我们太陶醉在‘小机会’里面了比其他人慢了好几步。”朱淑英感慨道, 义乌作为知名的贸易平台,商家在档口坐着就能碰到送上门来的机会,但这些机会都是小机会,客户也都是小客户。比一比的话, 其他地方的工厂为了找客户会去各种展会,接触到的也是大客户,工厂的发展也因为大客户的脚步规范化。反观他们,一直在原地踏步,一些客户也被其他工厂抢走了。
充气泵自主研发,瞄准1亿美元目标
他们一年投入了500多万元的研发费用,做了几款充气泵模具,慢慢做出了自己的产品。在产品上深耕的计划,这两年初见成效。他们的充气泵产品,从设计、研发、开模、生产,几乎都能自主完成,“就差自主研发芯片了”。
之前缓慢的上新,在大客户的需求下变快了新产品的出货速度也越来越快。他们也主动寻找起了大客户, 挖掘自己真正的优势,“产品多这个优势很容易被复制,要真正的优势,就要在产品上生根,把东西研究透”。
现在 他们有了更大的目标,在这个充气泵的品类中,头部品牌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亿美元,拿到了品类专利的夫妻俩也想向着这个“小目标”冲一冲。今年,他们的整体目标是2.3亿元。
从草根到2.3亿, 义乌热土的创业密码
20年前兜里只剩500元的黄汪洋,今年和妻子瞄准的目标是2.3亿元。这个曾在美国硅谷工作的义乌人,在20年后把汽车用品卖到了世界各地。2008年的义乌, 机会平等地面向每一个敢拼的人,攥着几百元闯荡的草根创业者与坐拥厂房的老板共享同一片商业热土,草根逆袭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黄汪洋在义乌做起了最基础的代采购贸易工作,每天开着摩托找货、组货。一年下来他几乎没赚什么钱,到了年底,兜里只剩下500元。他顶着别人不理解的眼光回到了老家义乌,从零起步。那时候的义乌商贸城刚刚投入营运不久, 黄汪洋开着姐夫淘汰下来的二手摩托车,在商贸城里跑进跑出,帮外国客户采购小商品,辛辛苦苦一年干下来“兜里就剩500元,同学结婚红包都包不出来”。
2022年初, 黄汪洋和朱淑英带着产品参加了不少展会,展会上,有老顾客看到了他们的产品,说他们“像笋一样在生根生长”,然后“有力地顶开泥土成长了起来”。
靠这门生意,他被义乌老板拉着创业,由一名打工仔逆袭,成为了公司的合伙人。6年前, 大学毕业后他没有像山东的同学一样,留在当地考公,而是相信...
生意逐渐红火,黄汪洋也有了更多的想法。早年学习自动化和精密仪器的他懂得各种电路, 他也经常研究从各个工厂拿来的产品,还和朱淑英分析着产品的成本,“相同价格下有些产品的品质甚至能做到更好”。
也使矢野博丈成为日本率先采用单一价格模式的经销商之一。▲图片
夫妻拍板决定:开工厂,把源头握在自己手里。夫妻两人的生意慢慢走上了正轨,也渐渐在义乌有了一些名气。
好看视频是由百度团队打造的集内涵和颜值于一身的专业短视频聚合平台下载客户端1.3万次播放|发布时间:2020年5月11日17:120收藏义乌“...
黄汪洋选择向其他行业求助, 慢慢寻找合适的胶水比例,才让这款灯带成功投产,那也成为了他们的第一款爆品,“即使按照广州那边的工厂出厂价来卖,利润都有50%”。
一位热心的摩的师傅听黄汪洋说在找汽车用品工厂, 主动帮起了忙:“我之前是送快递的,我知道哪里有汽车用品工厂,我带你去走走。”靠着这款爆品,夫妻俩的生意越来越好。但很长一段时间, 他们手里虽然握着供应链工厂,外贸经销渠道和供应商,面对客户时却没有什么宣传品牌的意识。
成系列的汽车用品自从1990年经济泡沫破灭之后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进入了被称为失落的20年,从1991年开始到2002年,日本经济开始出现恢复,只是因为2011年的东日...
20年前兜里只剩500元的黄汪洋,今年和妻子瞄准的目标是2.3亿元。黄汪洋刚开始在义乌创业时商贸城还是百货和小商品的天下汽车用品类目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个曾在美国硅谷工作的义乌人,在20年后把汽车用品卖到了世界各地。
但黄汪洋还是坚持了下来还遇到了他的创业伙伴和一生的伴侣,朱淑英。他顶着别人不理解的眼光回到了老家义乌,从零起步。那时候的义乌商贸城刚刚投入营运不久, 黄汪洋开着姐夫淘汰下来的二手摩托车,在商贸城里跑进跑出,帮外国客户采购小商品,辛辛苦苦一年干下来“兜里就剩500元,同学结婚红包都包不出来”。
从这之后 黄汪洋每次去顺德都会找这个师傅,直接租下一整天摩的,让师傅带着他去顺德的各个汽车用品工厂走一走,慢慢摸清了各个工厂的优势,也找到了符合他心意的货源。
2013年,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了5000多万元。品牌有了名气,但竞争却越来越激烈,上百家同行加入竞争,夫妻俩的公司刚登上顶峰,就被抛了下来。
20年前兜里只剩500元的黄汪洋,今年和妻子瞄准的目标是2.3亿元。自动化专业, 浙江大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硕士,都说义乌的老板多,可具备如此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