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美国小店单月GMV刚破3亿
3亿GMV背后:TikTok美国小店的真实增长密码
7月份的某个凌晨, Lucas盯着TikTok美国小店后台的销售额数据,屏幕上跳出的3.4亿让他揉了揉眼睛——这家做家居用品的店铺,单月GMV从4月的1.8万元暴增到5.7万元,足足翻了3倍。更让他意外的是 这个增长几乎没靠直播,全靠一条教“旅行收纳技巧”的短视频带火了那个售价11.95美元的便携首饰盒。
这不是个例。特看科技的数据显示, 2023年4月到7月,TikTok美国本土小店数量从300多家飙升至近6000家,6月份甚至实现了6倍速增长。当“3亿GMV”的数字刷遍跨境电商圈时 一个更值得玩味的问题浮出水面:没有直播带货加持的美国小店,凭什么突然起飞?

短视频带货:美国用户的“猎奇消费”密码
Lucas的店铺里卖得最好的永远是“有用但非必需”的东西。那个便携首饰盒, 设计灵感来自他老婆出差时总找不到耳环的抱怨,视频里用慢镜头展示首饰挂在钥匙圈上的画面配上“再也不怕珠宝丢失”的文案,评论区直接炸出“求链接”。
“美国用户买东西太‘情绪化’了。”Lucas说 东南亚消费者会直接搜“扫地机器人”买刚需,但美国用户更愿意为“精致但废物”的产品买单——比如能发光的化妆镜、会旋转的手机支架。特看科技的调研显示, 美国市场销售额前三的类目里美妆个护和女装占比超40%,但收藏品、五金产品、小家电这些“非标品”增速比东南亚快了2倍。
这种差异背后是两国用户刷TikTok时的心态不同。Lucia给公司美区账号做主播, 发现直播转化率低得可怜:“经常播4小时场观就1千,观众宁愿在评论区聊‘主播口音好可爱’,也不点小黄车。”但短视频完全相反, 一条“用旧T恤做宠物窝”的视频,带火了店里19.9美元的DIY材料包,转化率能到8%,比行业均值高3倍。
从半闭环到全闭环:TikTok的“美国式”割舍
2023年8月底,TikTok突然宣布将在9月上旬切断第三方购物链接接入。这个消息让做了半年半闭环的商家BQ捏了把汗:“之前靠挂Shopify链接还能赚点,现在只能全押注小店了。”
半闭环模式曾是TikTok试水电商的过渡方案。2021年,TikTok和Shopify合作,允许商家在账号里挂独立站链接,用户点击后跳转外部结账。但BQ发现, 这种模式越来越难做:“投流100美元,引流到独立站成交50美元,扣除广告费和平台佣金,基本白干。”更让他头疼的是流量不准,“明明投的是25-35岁女性,进来的全是学生党,根本不买。”
切断外链的决定,其实早有预兆。2022年11月TikTok开放美国本土小店时就停止了新卖家的半闭环注册。TK增长会的嘉伟透露,当时半闭环卖家中,80%主要原因是效果差已经放弃,剩下的都在转战小店。“TikTok等不及了——它要的是完整的用户数据,是闭环里的转化信号。”
但和2020年国内抖音“拔网线”式切断外链不同,TikTok在美国的动作慢得多。2020年8月抖音宣布切断外链时 小店单月销量已反超站外;而美国小店直到2023年7月GMV破3亿,才敢动半闭环的“奶酪”。这种差异,暴露了两国电商生态的鸿沟。
美国电商的“硬骨头”:直播带不动, 支付物流是坎
“要是直播能成,我何必天天剪短视频?”Lucas的话道出了美国卖家的普遍困境。特看科技的报告显示,东南亚市场直播带货贡献了60%的GMV,但美国市场这一比例不足15%。
原因藏在细节里。Lucia做过对比:“东南亚用户刷到主播说‘这个锅能炒菜’, 直接下单;美国用户会问‘能进烤箱吗’‘涂层平安吗’,主播得实时解答,但直播间根本没那么多互动。”更关键的是美国物流成本比东南亚高3倍,一件9.9美元的饰品,运费要5美元,直接压缩利润空间。
支付习惯也是障碍。国内用户习惯抖音直接付款,但美国更信任PayPal、信用卡。“小店刚上线时很多人嫌绑卡麻烦,宁愿去亚马逊买。”BQ说直到2023年二季度,TikTok推出“先买后付”功能,转化率才慢慢提上来。
这些“硬骨头”让TikTok不得不放慢脚步。它先在2023年8月推出全托管模式, 让商家只管供货,平台负责物流和客服;再切断外链,把流量锁在自家体系。但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7月家居类目销售额最高的Lion Match, 全托管模式占比70%,小店仅占30%,商家们还在观望。
3亿GMV之后:TikTok能撬动亚马逊的蛋糕吗?
当3亿GMV的数字被反复提及,一个更尖锐的问题摆在眼前:TikTok真的能在美国电商市场分一杯羹吗?
亚马逊卖家Mike的答案是:“暂时不能。”他在TikTok小店开了3个月,GMV刚破10万,但同期亚马逊卖了50万。“用户打开TikTok是为了娱乐,不是为了买东西。他们看到短视频里的小黄车,更多是‘顺手买一下’,不会专门来搜。”
这种“娱乐属性”反而成了TikTok的优势。特看科技的数据显示,美国小店用户平均停留时长是亚马逊的2倍,但客单价只有1/3。“低价非标品+短视频种草”,成了TikTok在美国的差异化打法。那个卖便携首饰盒的Lucas,就靠一条视频让复购率达到25%,“用户觉得‘好玩’,下次刷到还会买。”
但长期来看,TikTok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用户心智,二是供应链。谷歌没敢做的事,TikTok敢做吗?2020年谷歌推出购物功能,但因用户习惯难改到头来搁浅。TikTok切断外链,本质是在赌“能把娱乐用户转化为购物用户”。
供应链问题更棘手。全托管模式虽然降低了商家门槛,但也让TikTok陷入“选品困境”。7月美国小店销量前十的产品里6个是中国白牌,同质化严重。“如果一直卖9.9美元的杂货,永远成不了亚马逊。”BQ说他正在尝试和工厂合作开发独家设计,“哪怕贵3美元,也要做出差异化。”
3亿GMV是个开始,也是个信号。TikTok在美国电商市场的试探, 像极了2020年的抖音——赌对了就是下一个万亿平台;赌错了可能只是短视频平台里一个“不温不火”的尝试。但至少现在Lucas们已经尝到了甜头,那个11.95美元的首饰盒,还在每天带来上百个订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