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热度超8亿,它是如何仅靠街头服饰就俘获Z世代的呢
雨天的街头, 藏着Z世代最爱的“不完美时尚”
喜欢那种雨滴滴落在水里泛起的小涟漪,一滴又一滴的循环当中,竟能抚平来自心底的那份烦闷,这或许,就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吧。湿黄的泥砖上,一条可供踱步的小道和沾着青苔的护栏。在这合适的雨天中,一切都显得那么般配。就像街头服饰从80年代的亚文化圈层, 一路走到今天成为Z世代衣橱里的“常客”,那些不规则的剪裁、混搭的印花、带点磨损感的面料,反而成了年轻人最爱的“不完美美学”。
街头服饰的“反叛基因”:从Hip-Hop到“自我表达”
20世纪70年代末, 纽约布朗克斯区的街头,Hip-Hop音乐像一颗炸开的种子,在黑人和底层人民的生活里疯长。歌手们穿着尺码宽大的T恤、垮掉的运动裤,用歌词愤怒地喊出对社会的不满。那时候的街头服饰,根本谈不上“时尚”,它只是愤怒的外壳,是边缘人对抗世界的盔甲。你说年轻人到底在追求什么?不过是想通过身上的衣服,告诉世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信什么”。

到了80年代,冲浪板设计师Shawn Stüssy开始把签名印在T恤上,限量发售。这件事现在看好像没什么 但当时——1980年,一个设计师把涂鸦和冲浪文化结合,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一件“印着名字的T恤”,这本身就是对传统时尚的挑衅。Hypebeast文化就从这里开始,小众、稀缺、反主流,成了街头服饰一开始的标签。资本进场后街头服饰好像变了味儿,限量版炒到天价,反而把真正的年轻人挡在了门外。
Z世代重新定义“街头”:不要“天价”, 只要“我”
2023年,Aelfric Eden登上了GoodsFox的服装出海榜TOP9,在TikTok上的相关视频播放量超过了8亿。这个2014年在洛杉矶成立的品牌,创始人是个亚裔美国人,从小在东西方文化里打转。他大概没想过自己把滑板、涂鸦、网球这些“杂七杂八”的元素拼在一起,居然能戳中Z世代的神经。你说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了?他们一边喊着“拒绝消费主义”, 一边又愿意为一件印着三角形和心形符号的卫衣买单——主要原因是那上面的扑克牌图案写着“生活不在于持有好牌,而在于打好手中的牌”,这话说到了他们心坎里。
欧美街头时尚市场规模早就突破了百亿美元,但Z世代根本不买“限量天价”的账。他们要的是“能穿的个性”,不是“供着的奢侈品”。就像Aelfric Eden的卫衣,领口洗几次会变形,袖口有点毛边,但年轻人就爱这种“真实感”。你说这是不是有点矛盾?明明是工业生产的衣服,却要做出“手工感”;明明是品牌商品,却要让你觉得“这是我自己挑的”。
Aelfric Eden的“破局公式”:用“共鸣”代替“说教”
服装市场早就卷出天际了但Aelfriceden愣是从红海里杀出一条路。它的打法很简单:不跟大牌拼设计,不跟快时尚拼价格,就拼“懂年轻人”。2024年1到3月, 它的独立站全球访问量达到257.7万,平均每月86万——这数据背后是它把TikTok当成了“自家客厅”。
你以为它在TikTok上发了多少广告?没有。它找来那些粉丝几十万的时尚博主, 让他们穿Aelfriceden的衣服去逛街头巷尾,拍视频时不用刻意提品牌,镜头扫过那些沾了颜料的印花卫衣、磨白的牛仔裤,配文“今天也是不想上班的一天”,底下评论区立刻炸了锅:“这件卫衣在哪买的?”“求链接!”这才是最高级的营销——让年轻人觉得“这不是广告,这是我的生活”。
挑战赛:让用户成为“品牌代言人”
前段时间, Aelfriceden在TikTok上发起了一个挑战:带#aelfricedendreamer标签发视频,就能赢500美元。这个挑战看起来简单,其实暗藏玄机。它的当季主题叫“Dreamers unite get help”, 翻译过来就是“梦想家们联合起来互相帮助”。用户上传的视频里 有人穿着它的外套在滑板上摔倒,却笑着爬起来;有人把卫衣的帽子拉得低低的,在街头涂鸦墙前比耶——这些视频没有华丽的剪辑,却充满了年轻人的热血和迷茫。
500美元的奖励不算多,但用户要的不是钱,是“被看见”。当一个普通女孩的视频主要原因是穿了Aelfriceden的衣服被10万人点赞, 她会觉得:“原来我的梦想,也有人懂。
社群:把“粉丝”变成“朋友”
Aelfriceden的TikTok账号像个“年轻人吐槽大会”。它会在新品发售时发个视频:“这件工装裤的口袋特别深,可以装下手机、钥匙,还有昨晚没吃完的汉堡。”底下粉丝立刻接话:“试过装三罐可乐,稳的!”或者“建议加大码,我上次装了笔记本电脑,拉链崩了。”品牌运营团队居然会回复:“下次给你做个‘汉堡专用口袋’。”这种互动,让年轻人觉得“品牌不是冷冰冰的公司,是会开玩笑的朋友”。它还经常在评论区搞抽奖, 奖品不是什么大牌奢侈品,就是自家卖剩的库存T恤——但粉丝抢得比限量款还积极,主要原因是那件T恤上可能写着“你也是梦想家”。
数据不会说谎:8亿播放量背后的“流量密码”
Tridens的数据显示, 2023年TikTok全球用户17亿,月活11亿,其中Z世代占比35%。这些年轻人刷TikTok不是看广告,是找“同频的人”。Aelfriceden深谙此道, 它发的视频从不超过30秒,开头3秒必须抓眼球——可能是模特突然转身露出卫衣背面的涂鸦,或者“唰”一下抖开工装裤的多个口袋。2024年Q1, 它在TikTok上的粉丝突破了65.3万,点赞数590万,#aelfriceden标签下有33.7万个作品。这些作品里 90%都是用户自发上传的穿搭,连带的#streetwear标签播放量380亿——你说这算不算“用年轻人的方式,打动年轻人”?
跨境电商的“渠道组合拳”:不止卖衣服,卖“生活方式”
Aelfriceden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除了独立站,它在亚马逊、速卖通、eBay上都开了店,但每个平台的运营策略都不一样。亚马逊上主打“性价比”, 把基础款卫衣定价在50美元左右;速卖通上针对欧洲市场,推出“可水洗多次不变形”的承诺;eBay上则卖一些“瑕疵款”——可能是袖口多了一针线,或者领口有点歪,打三折卖,还标注“限量不完美款”。这些瑕疵款反而成了爆款,年轻人觉得“花20美元买到一件独一无二的衣服,值了”。它还和非营利组织合作, 每卖一件衣服捐1美元给儿童福利机构——Z世代愿意为“有温度的品牌”买单,他们觉得“买这件衣服,不只是给自己,也是给别的孩子一个机会”。
从“中国街拍”到全球潮牌:文化输出的“双向奔赴”
最近TikTok上有个话题火了:#中国街拍时尚,播放量超12亿次。视频里 北京三里屯的年轻人穿着改良版中山装配工装裤,成都太古里的女孩把汉服元素融入棒球衫——这些内容被Z世代疯狂转发,他们觉得“原来中国年轻人也这么会穿”。Aelfriceden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趋势, 2023年推出了“东方元素”系列,把水墨画印在卫衣上,用盘扣点缀夹克。后来啊这套系列在欧美市场卖断货, 有美国粉丝在视频里说:“我买了这件水墨卫衣,同学问我‘这是不是从中国带回来的古董’。”文化输出不是硬搬传统,而是把“老元素”变成“新语言”,Aelfriceden做到了。
Z世代的“时尚启示录”:除了衣服,还能卖什么?
你说跨境电商卖衣服,到头来拼的是什么?不是供应链,不是价格,是“懂年轻人的程度”。Aelfriceden的成功, 不是主要原因是它的衣服有多特别,而是它把“街头文化”从“反叛符号”变成了“生活态度”。它卖的不是卫衣, 是“你可以不完美,但要坚持热爱”的信念;它赚的不只是钱,是几百万年轻人的“情感认同”。未来的潮牌竞争, 一定是“价值观的竞争”——谁能把品牌变成年轻人的“精神图腾”,谁就能在怒海波涛里稳坐钓鱼台。
就像雨天的街头, 那些穿着不规则剪裁衣服的年轻人,他们不怕淋湿,主要原因是他们知道:身上的衣服,是他们对抗世界的铠甲,也是拥抱生活的温柔。这大概就是Aelfriceden想告诉所有Z世代的话:生活不在于你拿了一手好牌, 而在于,无论拿到什么都能打出自己的精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