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00美元打造润唇膏,一男大学生如何撬动Z世代市场爆款
宿舍地板上的200美元创业实验
2019年, 芝加哥洛约拉大学的宿舍里科比·哈里斯蹲在地板上,用借来的200美元买来的蜂蜡、椰子油、葵花籽油和芒果脂,反复调配着润唇膏配方。这个研究可持续发展与蜜蜂项目的学生,市面上的化学成分润唇膏让他浑身不自在。他总在想,每天涂在嘴上的东西,不该是塑料管装着的一堆陌生化学名词。实验室的显微镜下能看到蜜蜂的复眼,却看不到传统润唇膏成分表里的防腐剂和人工香精。这种拧巴感,催生了他第一支润唇膏的雏形。
起初这不过是课堂外的消遣,直到他把样品分发给当救生员的朋友和同事试用。一天后手机提示音响个不停——有人转账,有人问能不能多买几支。粗略一算,他赚了1.5万美元。这个数字比他当救生员一个月的工资还高。他盯着银行余额,突然意识到:或许这不是小打小闹的爱好。2019年底,他开始在Facebook上悄悄卖货,2020年1月,Kobee’s的线上店铺正式开张。那年秋冬,他做了个让教授皱眉的决定:退学,全职做润唇膏。

极简配方的“反内卷”逻辑
科比·哈里斯的配方表简单得像个笑话:四种天然成分, 没有防腐剂,没有人工色素,连香味都来自原料本身。这种“极简”在化学成分堆砌的美妆行业显得格格不入。同行们在实验室里研发添加玻尿酸、胶原蛋白的复杂配方时他在宿舍地板上数着椰子油的滴数。有人说这太基础,不够“高科技”,他反问:“保湿需要多少种成分才算够?”
Z世代的皮肤敏感问题比想象中普遍。美国皮肤科医师协会2021年的数据显示,18-25岁人群中,43%的人对传统化妆品中的防腐剂过敏。科比的配方避开了苯氧乙醇、甲基异噻唑啉酮等常见刺激物,反而成了意外卖点。一位TikTok用户发视频说:“用了十年润唇膏,第一次涂完不嘴唇发痒。”这条视频让Kobee’s的搜索量在一周内飙升了200%。
极简不等于偷工减料。科比花了7个月测试原料比例,蜂蜡太少定型不了太多就油腻;椰子油多了会泛白,少了又不够滋润。他甚至让室友当“小白鼠”,记录不同肤感下的反馈。这种偏执让他到头来找到了平衡点:滋润度足够持久,却不会像传统润唇膏那样在嘴上结层油膜。有消费者评论:“这是唯一一支我愿意在睡觉前还涂的润唇膏,不会蹭到枕头上。”
环保包装的“反塑料”宣言
传统润唇膏的塑料管用完只能扔进垃圾桶,分解需要几百年。科比决定用100%可降解的纸筒代替,轻推式设计还能省去旋转的麻烦。这个决定让成本增加了30%,但他觉得值:“Z世代买产品,买的不仅是功能,是态度。”
纸筒包装成了天然的社交货币。TikTok上有人晒出用完的Kobee’s纸筒种多肉,有人把它改过成迷你花瓶。这些UGC内容比任何广告都管用。品牌官网的数据显示, 有65%的购买者会主动在社交媒体分享包装的使用场景,而同类品牌的平均分享率只有12%。2022年黑色星期五期间, Kobee’s的纸筒包装被《Vogue》评为“年度最可持续设计”,销量同比增长了150%。
当然质疑声也不少。有环保博主实测发现, 纸筒在潮湿环境下会变软,科比团队立刻升级了防水涂层;有人抱怨“纸筒不如塑料管方便”,他们就在包装里附赠可重复使用的收纳盒。这种快速响应让品牌在争议中反而积累了更多信任。
TikTok上的“野生营销”奇迹
科比没请过广告公司,他的营销团队就是他自己加一部手机。2020年,他花了两周研究TikTok算法,发现“真实感”比精致更重要。于是他拍自己熬夜配方的黑眼圈,拍仓库打包时手忙脚乱,拍用户收到货后拆箱的惊喜。这些粗糙的视频意外获得了百万播放。
2021年, 一个叫@ecoqueen的博主发布了“用纸筒润唇膏改变生活习惯”的短视频:她用完的Kobee’s纸筒堆成了小塔,旁边配文“一年少用100个塑料管”。这条视频让Kobee’s的搜索量在24小时内暴涨了300%,店铺服务器差点瘫痪。科比后来在采访中说:“我们没给博主一分钱,她就是真心喜欢。”
这种“野生传播”让Kobee’s的获客成本控制在5美元以下远低于行业平均的15美元。到2023年,TikTok账号粉丝突破20万,每条新品视频的互动率都能稳定在8%以上。科比经验:“Z世代讨厌被营销,他们喜欢‘发现’一个好东西的感觉。”
公益不是噱头, 是“看得见的行动”
科比把品牌收益的5%投入环保项目,但他觉得“捐款”太抽象。2025年, 他启动了“科贝伊蜂巢项目”:在官网上实时显示种树数量、捐赠蜂箱进度,甚至有河流清理的直播。用户能看到自己每笔订单贡献的具体行动,比如“购买3支润唇膏=种植1棵树”。
这种透明度让品牌信任度飙升。202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 78%的Kobee’s消费者表示“主要原因是公益理念复购”,而同类品牌的平均复购率只有35%。蜜蜂项目的负责人说:“我们收到过消费者邮件,问‘我的树种在哪里了’,我们真的能告诉他坐标。”
公益也带来了意外收获。2023年, 美国环保组织Beyond Plastic给Kobee’s颁发了“年度青年创新奖”,这个奖项让品牌进入了Whole Foods超市的采购名单。科比说:“我们没主动找过渠道,是奖项找上了我们。”
视觉设计:用“童趣”对抗极简风
当环保个护品牌都在用“性冷淡”的极简风时 Kobee’s反其道而行:官网用高饱和的马卡龙色,配卡通蜜蜂和向日葵插画,导航栏做成蜂蜜瓶的形状。这种“幼稚”的设计让品牌在一片黑白灰中跳了出来。
节日营销更玩出了花样。万圣节时 网站首页变成橙色主题,南瓜emoji在屏幕上飘,润唇膏印着小幽灵图案;圣诞节推出“蜂蜡圣诞老人”限定款,包装盒能拆成贺卡。这些设计让转化率比平日提升了40%,主要原因是“年轻人愿意为‘好玩’买单”。
视觉团队只有两个人,科比和一位学设计的朋友。他们没有专业软件,就用Canva做图,用手机拍素材。科比说:“我们不是要设计得多高级,是要让用户打开网站时嘴角能微微上扬。”
从单点到爆款的增长密码
2023年, Kobee’s的营收达到86万美元,2024年预计突破400万美元。这个增长曲线, 藏着几个关键节点:2020年放弃学业全职运营,让产品打磨更彻底;2022年《Vogue》包装报道,打开高端市场;2023年《创智赢家》播出,虽然没拿到投资,但品牌曝光度翻了十倍。
产品矩阵也在扩张。从单一润唇膏,到唇部磨砂膏、护手霜,甚至印着蜜蜂logo的T恤。但科比坚持“不盲目跟风”:护手霜配方用了和润唇膏同样的蜂蜡和椰子油, 只是增加了流动性;T恤用有机棉,印厂必须通过环保认证。这种克制让客单价从5美元提升到18美元,复购率却没降。
供应链曾是个坎。纸筒供应商总是延迟交货,科比就在拉斯维加斯郊区找了家小印刷厂,亲自盯着生产线。现在80%的包装都在本地生产,既减少了碳排放,又保证了交期。他说:“小品牌的优势就是灵活,大公司改配方要开三个月会,我们一周就能调整。”
挑战:爆款之后的“长大阵痛”
2024年,Kobee’s遇到了第一个瓶颈:产能跟不上。TikTok上的爆款视频让订单量翻倍,仓库里堆满了未发货的包裹。科比不得不暂停预售,招了5个兼职打包员,甚至自己开货车送货。那段日子,他每天睡4个小时头发掉得厉害。
质疑声也来了。“成分真的这么简单?”“纸筒真能降解?”科比选择正面回应:在官网上公开第三方检测报告,用显微镜拍原料结晶,甚至直播纸筒埋土后的分解过程。透明反而让信任度回升,2024年Q3的差评率下降了22%。
更大的挑战是竞争。2023年,传统美妆巨头推出了“环保润唇膏线”,价格比Kobee’s低30%。科比的对策是:不做价格战,做“体验战”。他们推出了“润唇膏DIY套装”,让消费者自己调配口味;在快闪店里设置“蜂蜡体验区”,让孩子摸蜂巢。这些差异化动作让品牌在巨头夹击中活了下来。
给Z世代创业者的反直觉建议
科比的创业故事里 藏着几个反常识的点:不做市场调研直接开干,不融资先跑通现金流,不请代运营自己学TikTok。他说:“Z世代创业者最大的误区是‘完美主义’,我第一支润唇膏配方其实很烂,但用户反馈让我改了20次。”
他建议别迷信“小而美”:“我们一开始想做‘小众天然品牌’,后来啊发现大众市场更需要简单有效的产品。现在70%的订单来自35岁以上的消费者,他们才是为‘成分平安’买单的主力。”
公益不是加分项,是必修课:“现在的消费者不傻,他们能分辨真假环保。我们‘蜂巢项目’的每一笔支出都有公示,反而成了最贵的营销,但也是最值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