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YouTube即将推出应用内购物功能

YouTube的电商野心:从视频平台到“橱窗经济”玩家

YouTube这波操作, 说真的,有点像慢半拍的选手突然加速。当TikTok把“刷视频顺便下单”玩成日常时YouTube才磨磨蹭蹭把应用内购物功能推到台前。2024年4月的消息一出,跨境圈里不少人皱眉:YouTube真能从TikTok手里抢下电商蛋糕?

TikTok的“护城河”:用户习惯比功能更重要

聊YouTube之前得先说说TikTok。这个平台早就不满足于“短视频娱乐”的标签了。2022年TikTok Shop在英国上线时 美妆品牌Glossier就尝到甜头,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单月转化率直接比独立站高出32%。用户刷到一个“5分钟化妆教程”, 视频右下角弹出同款眼影笔,点击就能下单——这种“无缝衔接”的体验,TikTok用了两年时间刻进用户DNA里。

推出应用内购物功能,YouTube对TikTok发起挑战
推出应用内购物功能,YouTube对TikTok发起挑战

更关键的是时长。今年初TikTok测试30分钟视频,明显是想对标YouTube的长内容优势。美妆博主@Lavender的30分钟“全流程护肤测评”视频, 挂了12款产品链接,播放量破800万,带动店铺销量增长47%。这说明TikTok已经打通了“短种草-长转化”的链路,YouTube的长视频优势正在被蚕食。

YouTube的“反杀”武器:功能拆解与真实门槛

YouTube不是没动作,只是之前太“佛系”。这次推应用内购物,其实是把过去零散的功能串起来了。比如视频底部的YouTube Store, 能根据用户观看历史推商品——你常看篮球赛,橱窗里就出现AJ球鞋;刷美食视频,就推厨师小家电。这种“千人千面”的橱窗,技术上依赖Google的算法老本,但落地时却卡住了不少卖家。

半闭环还是闭环?交付能力是命门

YouTube目前分两种交易模式:半闭环跳转独立站,闭环用Google支付。但问题来了闭环的“运输售后由Google负责”听起来美好,实际体验却像画饼。2023年Meta和亚马逊合作时 承诺Instagram内完成全流程,后来啊用户投诉“物流信息更新慢”,亚马逊后来悄悄把部分订单转回自营履约。YouTube的物流体系还没搭建,现在推闭环,大概率是“挂羊头卖狗肉”。

反观半闭环,跳转独立站虽然麻烦,但对卖家更可控。深圳3C卖家@阿泽去年试水YouTube带货, 用半闭环模式,在视频里挂独立站链接,通过“时间戳”功能在测评视频的第3分钟、第8分钟分别弹出充电宝和手机壳链接,到头来订单转化率比普通视频高18%。但他吐槽:“每次更新商品链接要手动上传,累到想放弃。”

入驻门槛:小创作者的“玻璃门”

YouTube Store的入驻条件堪称“严苛”:要么12个月订阅超1000且视频观看4000小时要么90天订阅1000且Shorts观看1000万。这直接把中小创作者挡在门外。美国美妆博主@Luna有8万订阅, 但视频总时长才3200小时被拒时她发推抱怨:“YouTube宁愿扶持百万粉大V,也不给中小博主活路。”

对比TikTok,门槛低得多。英国时尚博主@Emma只有5000粉丝, 通过TikTok Shop的“达人分销计划”,帮小品牌卖裙子,单月佣金挣了3000英镑。YouTube这套“精英主义”逻辑,短期内很难复制TikTok的“全民带货”生态。

行业洗牌:社媒电商的“三国杀”

YouTube入场,其实只是社媒电商大战的缩影。2023年11月Meta和亚马逊合作, Instagram和Facebook能直接卖亚马逊商品,不用跳转;今年1月X和Shopify联手,卖家能在推文里挂Shopify商品链接。现在TikTok、YouTube、Meta三方角力,跨境电商卖家得重新站队了。

Meta的“生态捆绑”优势

Meta的打法更狠——把电商直接嵌进广告体系。你在Facebook刷到广告, 点进去就能下单,支付用Facebook Pay,物流走亚马逊,售后找客服。这种“广告-购买-履约”一条龙,转化率比普通广告高27%。美国户外品牌Columbia去年试水Meta闭环电商, 广告ROI从1:3提升到1:4.5,直接把预算从YouTube转向Meta。

YouTube的短板就在这里 它没有自己的支付和物流体系,只能依赖Google Pay和第三方,体验碎片化。就像你在线下商场购物,商场只提供场地,收银、物流都是外包的,消费者能放心吗?

中小卖家的“生存法则”

面对三方混战,卖家不能盲目跟风。做3C产品的@阿泽现在“三线布局”:TikTok主攻短视频引流, Meta投广告转化,YouTube做长视频口碑沉淀。“YouTube适合做深度测评,用户信任度高,虽然转化慢,但复购率比TikTok高20%。”他的策略是 在YouTube视频里埋“种草链接”,引导用户到独立站下单,再用TikTok的“限时折扣”促转化。

服饰卖家@Lily则另辟蹊径,专攻YouTube Shorts。她发现15秒的“穿搭技巧”视频挂商品链接,点击率比长视频高35%。2024年3月, 她用Shorts推广一款连衣裙,视频播放量1200万,带来3万订单,其中65%是25岁以下女性——这正是YouTube Shorts的核心用户群。

未来战场:谁握有“用户时长”的钥匙

社交电商的本质,是“用户时长”的变现。TikTok用户日均刷屏52分钟, YouTube Shorts月活50亿,Meta Instagram日均使用30分钟。谁能把用户停留时间转化为购物时间,谁就能赢。

YouTube的短板是“娱乐性”不如TikTok, 长视频更适合深度内容,但购物决策往往需要“冲动刺激”。TikTok的“算法推荐+即时弹窗”击中了这点,用户刷着刷着就下单了。YouTube想模仿, 但 Shorts的推荐机制和主频道流量池打通不够,用户刷 Shorts时很少会主动点进橱窗。

更现实的挑战是用户已经习惯了“TikTok式购物”。就像你习惯了用抖音点外卖,突然让你用微信点,总感觉差点意思。YouTube需要改变的,不只是功能,更是用户心智——这比技术难多了。

给卖家的避坑指南:别被“功能”忽悠了

看到YouTube推应用内购物, 不少卖家急着入驻,但有几个坑得先避开:

内容匹配度比流量更重要

YouTube用户更看重“专业度”。做母婴产品的卖家,别学TikTok拍搞笑段子,不如做“婴儿用品测评+使用技巧”的长视频。美国母婴博主@DaddyBought在YouTube上测评平安座椅, 视频长度20分钟,挂了3款产品链接,单价1299美元的平安座椅卖出去了87台,转化率高达8.2%,远超行业平均的3%。

数据追踪不能少

YouTube的“时间戳”功能很强大,但很多卖家不会用。你需要在视频中设置多个购物节点, 比如“第5分钟讲产品材质,弹出链接”“第12分钟演示使用方法,弹出优惠券”。深圳电子卖家@Kevin用工具追踪每个时间戳的点击率, 发现用户在“价格对比”环节点击最多,于是把促销信息放在第8分钟,订单量提升22%。

别押注单一平台

2024年Q1, TikTok Shop美国区政策收紧,部分类目佣金从5%涨到8%,卖家利润被压缩。YouTube的入驻门槛又高, 明智的做法是“TikTok引流+YouTube沉淀+Meta转化”,用不同平台的优势互补。就像你不会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电商布局也得分散风险。

YouTube这步棋,究竟是“后来居上”还是“亡羊补牢”,还得看实际效果。但对卖家多一个渠道,就多一个机会。关键是别被平台的新功能晃了眼,真正理解用户的购物习惯,才能在这场“橱窗经济”大战中活下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