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年GMV超2亿的新锐耳机品牌,在欧洲卖爆了

耳机市场的红海里杀出个“欧洲偏科生”

谁说新品牌只能在红海里喝西北风?3C类目卷到飞起, 蓝牙耳机更是血海一片,可偏偏有个叫EarFun的品牌,硬是在欧洲市场杀出条血路——年GMV超2亿,亚马逊德国站点耳机品类稳居Top2,2023年PrimeDay单品狂揽2万订单,销售额突破200万美元。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个2018年才成立的新锐,压根没跟风扎堆美国或日本,偏挑了块“硬骨头”啃。欧洲消费者挑剔、分散、竞争白热化,EarFun凭什么能“卖爆”?

欧洲, 不是“备选”是“首选”

2018年,创始人White带着一帮工业设计师、声学工程师和音乐爱好者,在深圳一间小办公室里捣鼓出了EarFun。成立那天他们没想着先占国内市场,反而把目光锁定了欧洲。“当时国内耳机市场太卷了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利润薄得像纸。”团队里的人后来回忆, 欧洲不一样——消费者愿意为好设计、好品质买单,价格敏感度低,TWS耳机正处于爆发前夜。2019年,EarFun正式出海,主力战场就定在了德、法、西这些欧洲国家。有意思的是别人做出海喜欢“广撒网”,EarFun偏要“深挖井”,像极了那种“非主流”的偏执狂。

年GMV超2亿!新锐耳机品牌卖爆欧洲
年GMV超2亿!新锐耳机品牌卖爆欧洲

中端市场, 不是“夹缝”是“蓝海”

耳机市场向来分两极:高端被索尼、JBL这些国际大厂牢牢攥着,低端全是白牌贴牌,价格杀到20美元以内。EarFun没选高端——技术、品牌、渠道都够不着;也没选低端——利润低得连广告费都cover不住。他们盯上了中端市场。“中端市场看起来小,其实分散得很,没有绝对垄断者。”团队分析过数据,欧洲中端耳机市场规模约30亿美元,增速比高端快15个百分点。更关键的是中端利润空间够,能给品牌留足“折腾”的余地。于是EarFun定了个狠目标:做“100美元以下最好的真降噪蓝牙耳机”。这个定位,直接避开了和国际巨头的正面硬刚,打起了“质价比”牌。

产品主义,耳朵比钱包重要

对EarFun产品就是命根子。他们有套“五好原则”:好音质、新技术、好品质、好设计、好价格。研发团队占比超30%,102项专利在手,多款产品拿下德国红点奖、IF设计奖、CES创新奖。最绝的是他们把“好价格”和“好品质”揉在了一起。比如爆款Air Pro 4, 售价79欧元,性能却能对标Soundcore、华为的中端耳机——自研QuietSmart™3.0降噪技术,AI自适应算法能放中端市场,简直是“降维打击”。有海外媒体直接评价:“这是100美元以下最好的入耳式耳机,没有之一。”

本土化,不是“翻译”是“重塑”

欧洲人戴耳机,跟中国人不一样。EarFun发现,欧洲用户尤其看重佩戴舒适度——毕竟他们通勤时间长,耳机一戴就是几小时。团队专门研究了欧美人的耳道结构, 结合人体工程学调整了耳机的形状、材质和重量,反复测试了20多种方案,到头来让佩戴感像“没戴一样轻”。颜色和造型也动了心思:欧洲人喜欢简约、 低调,EarFun就砍掉了花里胡哨的渐变色,主推黑、白、灰三色,机身线条利落,连充电盒都设计成了“口红大小”,揣兜里不占地方。商务男性是核心用户, 他们需要“通话清晰+续航够长”,EarFun就针对差旅场景优化了降噪和快充,把“实用主义”刻进了产品基因。

用户共创, 把消费者变成“合伙人”

传统品牌做产品,闭门造车;EarFun偏要拉着用户一起干。他们在独立站搞了个“用户共创社区”,专门收集产品优化建议——耳机续航能不能再长点?降噪模式能不能多几种?连颜色都能投票选。2024年CES 2025展位信息刚出来社区就贴上了调查问卷:“你想在下一款耳机里看到什么功能?”这种“透明式”运营,让用户觉得“这不是品牌,这是自己人”。更绝的是EarFun还把用户反馈当“军令”。有用户吐槽“耳塞容易掉”, 团队立马迭代了5套耳塞方案;有人建议“增加语音助手唤醒”,下个版本就更新了。这种“你提需求,我实现”的模式,让用户黏性直线上升——复购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了18个百分点。

社种草, 不是“投广告”是“交朋友”

EarFun的社媒运营,没有硬广,全是“自来水”。YouTube是主战场, 流量占比91.21%,合作的全是科技博主,比如@Miky Ancona,30多万的粉丝,视频里拆箱、测音质、跑续航,再说说那句“100美金以下最好的ANC无线耳机”,直接带火了Air Pro 4。评论区有人问“哪里买”,博主顺手甩上独立站和亚马逊的折扣链接,转化率比普通广告高3倍。

Reddit上, EarFun混迹在“headphones”板块,用户问“百元内降噪耳机怎么选”,总有“老粉”出来安利:“试试EarFun,我用了半年,降噪绝了。”这种基于信任的口碑裂变,比砸广告费管用多了。Facebook和Instagram上, EarFun也不端着,晒用户反馈、回复私信,甚至有用户发帖“耳机用了两年,电池还杠杠的”,品牌官号秒回“感谢支持,下次给你寄新品体验”,像朋友聊天一样自然。

供应链,不是“代工厂”是“合伙人”

做硬件,供应链是命门。EarFun没像有些品牌那样找代工厂“贴牌”,而是深度绑定了上游供应链。2020年, 他们拿下了国内精密五金龙头“星徽精密”的天使轮融资,2021年又上市大卖“华凯易佰”Pre-A轮。这可不是简单的“拿钱”, 而是技术协同——星徽精密帮他们优化生产模具,华凯易佰的海外仓资源直接缩短了配送时间。团队曾算过一笔账:传统品牌从下单到上架要45天 EarFun通过供应链协同,能压缩到20天比别人快一倍。更关键的是 这种绑定让他们敢备货——2023年PrimeDay前,他们预判到Air Pro 4会爆单,提前3个月就让供应链备了10万台库存,后来啊一天就卖掉3万,没错过任何一个订单。

博客营销, 内容比广告“香”

EarFun的独立站流量,90%来自用户主动搜索——自然搜索占43.90%,直接流量46.14%。秘诀就在博客营销上。他们不写“我们产品多牛”,而是输出“用户需要的内容”:比如《通勤党降噪耳机选购指南》《欧洲耳机市场趋势报告》《如何辨别真降噪和假降噪》。有篇《100美元以下耳机横评》, 把市面上20款耳机测了个遍,再说说结论是“EarFun Air Pro 4综合最佳”,没硬广,但用户看完自然想买。

更绝的是 他们把获奖信息、新品动态、用户故事全搬到博客上,比如“拿下2024年红点奖,设计团队熬了3个月”“德国用户反馈:耳机陪我跑完了全程马拉松”。这种“透明式”内容,让搜索引擎觉得“这网站有料”,排名自然上去了用户也觉得“品牌靠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