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出货量第一的影石创新,难道真的要宣布上市了吗
从破解手机号到全球第一,影石创新藏着多少“野路子”?
1991年出生的刘靖康,脑子里的点子比深圳的台风还来得勤快。学生时代就干出过破解360总裁周鸿祎手机号的“壮举”, 靠着这股子“不信邪”的劲儿,带着团队搞出了“名校直播”“V直播”一堆新鲜玩意儿。技术天赋是块敲门砖, 但真正让影石创新从0到1的,是2014年那个偶然的下午——他看到一段需要半小时后期拼接的全景视频,沉浸式的360°画面让他眼前一亮,可传统全景相机操作繁琐得像解高数题,传输慢得让人想砸手机。那一刻,他心里冒出个念头:要是能“即拍即得”就好了。这个想法像颗种子,不到一年就长成了影石创新,带着VR全景相机的旗子一头扎进了没人敢碰的“无人区”。
全景相机的“无人区”, 他偏要闯一闯
十年前的国内全景相机市场,冷清得像荒郊野岭。专门做这玩意儿的厂商几乎没有,技术空白得能跑马。可国外早不一样了——VR概念炒得火热, 户外运动爱好者们满世界找能记录沉浸式画面的设备,只是市面上的全景相机要么贵得离谱,要么难用到让人想哭。刘靖康盯着这片“蓝海”, 心里明镜似的:技术壁垒高,占住山头就不怕别人抢;传统巨头顾不上,差异化空间大得能打滚。他给品牌取名Insta360, 即时的360°画面野心藏都藏不住——不止是拍个风景,是要把当下的每一秒都完整装进镜头里。

第一款产品就卖爆,影石踩中了什么运气?
2016年CES展会,影石带着首款产品Nano亮相。那会儿全景相机还是个“硬核玩具”,普通人连打开都得研究半小时。Nano倒好,即拍即得、实时拼接,把传统设备需要捣鼓半小时的活儿,缩短到了按下快门的瞬间。展会现场老外眼睛都看直了 外媒直接封它“开创了人人都是VR摄影师的时代”,连苹果创始人见了都忍不住夸“了不起的产品”。更狠的是上市第一个月就狂卖2万台,供不应求的架势让整个行业都懵了——谁说小众赛道不能出爆款?影石这波操作,堪称在巨头眼皮底下抢了块肥肉。
阵痛期:月销售额下滑的“当头一棒”
刚有点起色就摔了个跟头。2016年到2017年,Nano的热度慢慢退了月销售额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掉。刘靖康急得嘴上起泡, 带着团队蹲在用户群里翻聊天记录,才发现症结所在:全景相机这东西,大家图个新鲜,可真要用起来麻烦得要命——户外运动时想拍个全景,得举着相机转圈,拍完还得捣鼓拼接,普通人谁受得了?更别说传统运动相机视角固定,拍出来的画面总差那么点意思。
这当口, 滑雪、冲浪、骑行这些户外运动突然火了用户对“沉浸式记录”的需求像井喷一样冒出来。影石脑子一热:既然运动相机和全景相机各有利弊,为啥不做个“混血儿”?于是“先拍摄后取景”模式来了——用户不用预判动作, 360°画面全拍下来回家再选角度,操作难度直接砍掉一半。这下好了户外爱好者们终于不用再一边运动一边手忙脚乱地拍视频了。
差异化破局:在GoPro眼皮底下抢蛋糕
2017年的运动相机市场, GoPro就是“武林盟主”,市场份额大得吓人,谁想挑战它都得掂量掂量量。影石偏不按常理出牌, 盯着巨头们的软肋猛戳:GoPro是运动相机王者,可它拍不了全景;三星、理光有全景相机,但运动拍摄弱得渣。影石直接开辟第三条路——全景运动相机,把两者的优点揉一块儿。这招够“野”,也够狠。技术壁垒是现成的:图像拼接算法、 防抖技术、AI影像处理,这些硬骨头影石啃了三年,愣是搞出了“光流无缝拼接技术”,多镜头画面融合得跟天生的一样,解决了传统全景相机接缝生硬的通病。壁垒一立,GoPro想反扑都够不着脚。
技术护城河:光流拼接和AI剪辑怎么炼成的?
影石的研发团队,规模比很多上市公司还狠。截至2024年6月,1031个工程师,占公司总人数56%,一半多都是搞研发的。四年时间砸进去4.11亿研发费用,就为了在几个关键技术上啃下骨头。光流拼接技术搞了两年, 测试素材堆满三个硬盘,终于让画面拼接处看不出痕迹;AI剪辑更绝,用户拍完视频,自动生成剪辑方案,连配乐都帮你挑好了新手也能当“导演”。技术这东西,砸钱不一定行,但不砸钱肯定不行。影石这波投入, 换来了2024年预计51亿到62亿的营收,净利润9亿到13亿——资本可不是傻子,谁有真本事,钱就往谁口袋里钻。
全球化:为什么海外收入占比76.52%?
2017年,影石突然把重心转向海外。当时国内消费电子市场杀得血流成河, 全景相机厂商一窝蜂进来价格战打得比菜市场还惨,一台相机利润压缩到几十块。刘靖康看得明白:国内市场太小,卷不动。海外呢?VR概念正火,户外运动是刚需,用户愿意为好技术多掏钱。影石铺全球网络的动作快得像打仗:线上独立站、 亚马逊、Lazada能铺的平台全铺上,线下直接杀进苹果、佳能的门店,跟零售巨头们合作。2024年上半年,海外收入18.42亿,占比76.52%——墙内开花墙外香,这话说得一点没错。
从老鹰飞行到NASA太空,影石镜头里的世界有多大?
2017年, 影石干了件让全网沸腾的事:把相机绑在老鹰身上,拍下360°全景视角的飞行画面。视频一出,直接刷爆国内外社交平台,连外媒都惊叹“这才是上帝视角”。这只是开始。2023年央视春晚VR直播, 影石设备藏在舞台各个角落,让观众坐在家里就能感受沉浸式演出;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影石团队带着设备冲进现场,把奥运盛况360°装进镜头;更绝的是NASA,搞太空实验居然点名要影石的全景相机,记录太空里的每一帧画面。从日常户外拍到国家级项目,影石的镜头早就渗透进了生活的角角落落。
上市背后的隐忧:小众赛道能撑起50亿营收吗?
影石要上市的消息传出来不少人嘀咕:全景相机不就是个小众玩具吗?市场容量能有多大?撑得起50亿的IPO故事?这话听着刺耳,但也不是全没道理。消费级全景相机赛道,用户就那么多,再能卷也有限。影石早就看穿了这点, 从2018年开始就悄悄“扩地盘”——新闻直播用它拍全景报道,国防军事用它做侦察,政法警务用它取证,街景地图用它测绘,VR看房、视频会议,甚至教育领域的虚拟课堂,影石的全景技术全往里扎。2023年,全球市占率67.2%,连续六年第一,把老对手理光和GoPro远远甩在身后。小众赛道也能做出大文章,影石这步棋,走得够稳。
产品狂魔:半年一上新,影石的创新节奏有多快?
消费电子行业,今天的风口明天就可能变坑。影石偏不信邪,保持半年到一年就推新品的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2018年旗舰X系列上线, 性能直接碾压GoPro,把消费级全景相机出货量第一的宝座抢了过来;2020年ONE R系列主打模块化设计,镜头、电池、屏幕都能换,用户自己就能“攒”相机;2023年Ace系列主打专业运动拍摄,防抖强到能边跑边拍,画面稳得像用了稳定器。产品线更是丰富得像超市货架:Nano、ONE、X、R、GO、Ace,消费级、专业级全覆盖。2024年第一季度,影石营收反超GoPro,从追赶者变成了行业龙头。这创新节奏,连对手都得竖大拇指。
资本热捧的“性感故事”,藏着多少水分?
IDG、启明创投、朗玛峰创投,这些资本圈里的“大佬”排队影石,不是没道理的。2020年影石第一次递表,当时营收还不到10亿,2025年闯关成功,数字翻了五倍多。资本喜欢听“性感故事”,影石给的足够性感:全球第一的技术壁垒,76%的海外收入,连续六年的增长神话。但故事讲得再好,也得经得起推敲。有人质疑:影石的技术真能一直领先吗?GoPro会不会突然发力反扑?AR眼镜崛起后全景相机会不会被淘汰?这些问题影石心里门儿清, 所以2024年砸重金搞AR影像结合,把硬件和软件深度绑定,打造“拍、剪、修”全流程生态。资本热捧的背后是影石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底气。
未来挑战:AR眼镜崛起,影石会被颠覆吗?
2024年,AR眼镜突然成了香饽饽,SoC芯片、光学模组这些硬件核心被炒得火热。恒玄科技、蓝特光学这些厂商赚得盆满钵满,龙旗科技这样的ODM厂商订单接到手软。有人开始担心:AR眼镜普及了谁还带全景相机?影石早就想到了2023年就开始布局AR影像赛道,把全景技术往AR设备上移植。用户戴上AR眼镜,用影石的算法就能拍出360°画面后期剪辑直接在眼镜里完成。影石的策略很清楚:不跟风抢风口,而是把现有技术嫁接到新场景里。从全景相机到AR影像,影石的创新故事,远没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