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美国副总统是否能在4月5日前达成TikTok出售协议

4月5日大限将至:美国副总统的“协议承诺”能成真吗?

最近关于TikTok的消息,简直比连续剧还精彩。一边是美国副总统万斯信誓旦旦地说“4月5日前肯定能达成出售协议”, 另一边是特朗普突然改口“可能会再延期”,还有甲骨文悄悄在背后“卡位”……这一出出操作,看得人眼花缭乱。说到底,这事儿到底能不能成?咱们今天掰开揉碎了聊,不灌鸡汤,只摆事实、讲逻辑,顺便说说这事儿对跨境电商和普通用户到底有啥影响。

从“禁令”到“交易”:75天里的政治博弈大戏

时间拉回今年1月20日 特朗普刚上任就签了个行政令:给TikTok75天宽限期,要么卖给美国公司,要么就被禁。这事儿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字节跳动估计心里直打鼓——毕竟7亿月活用户的美区市场,说丢就太可惜了。现在75天快到了 白宫那边突然放出风声,说副总统万斯“几乎肯定能达成协议”,听着像是要给市场吃定心丸,但细想总觉得哪儿不对味。

美国副总统:TikTok出售协议有望于4月5日前达成
美国副总统:TikTok出售协议有望于4月5日前达成

有意思的是万斯这话说得挺模棱两可。他说“有望在4月5日前达成一般条款”,又补了句“后续手续可能要更多时间”。这话说得,就跟咱们平时说“这周肯定能写完报告”,但具体写啥、写多少,全看心情一样。说白了先画个大饼,至于饼能不能吃,那另说。

白宫的“乐观”:是真心推动还是政治作秀?

白宫这波操作,说好听是“积极推动”,说难听不就是“政治作秀”?万斯在接受NBC采访时把话说得漂亮:“要满足国家平安需求,让TikTok成为独特的美国企业。”但仔细想想,国家平安这事儿,从来都是美国打牌的借口。当年华为是这样,现在轮到TikTok了。真要是担心数据平安,那甲骨文接手就能解决?甲骨文可是美国公司,但它真能保证数据完全“美国化”?恐怕未必。

更关键的是 美国商务部部长卢特尼克那边也没给出实锤,只说“特朗普希望在限期前完成交易”,但没提具体进展。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表态,反而让人更怀疑——是不是根本没谈拢,只能靠打嘴仗撑场面?毕竟美国大选年, 特朗普需要展示“强硬对待中国”的姿态,但又不想真把TikTok搞黄了毕竟那可是美国年轻人的精神食粮,真禁了怕得罪选民。

特朗普的“变脸”:延期背后的算计

说到特朗普,这老头更是“变脸比翻书快”。3月30日他还斩钉截铁地说“4月5号前肯定敲定协议”,后来啊没过几天又传出“可能 延期”的消息。这操作,简直就是把“政治不确定性”演绎到了极致。

特朗普为啥要改口?说白了还是利益算计。他又知道TikTok在美国太受欢迎,真禁了会影响支持率。所以延期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既显得自己“宽容”,又能继续施压字节跳动。更离谱的是 他居然还公开喊话“北京批准TikTok美国业务相关交易”,这操作,简直是把国内政治矛盾甩锅给国际关系,脸都不要了。

交易背后的玩家:甲骨文、 字节跳动与资本暗战

扯了半天政治,咱得回到交易本身。这场TikTok出售大戏里有几个关键玩家:甲骨文、字节跳动,还有背后看不见的资本力量。他们各自的算盘打得噼啪响,谁能笑到再说说还真不好说。

甲骨文的“卡位”:技术合作伙伴还是“白手套”?

最近外媒报道,甲骨文可能是“在美国管理TikTok的云技术合作伙伴的首要候选人”。这话听着专业,但细想就发现问题:甲骨文真有这个能力吗?它在美国云计算市场确实有份额,但跟AWS、微软Azure比,还是差着意思。为啥它能突然“卡位”?恐怕不是主要原因是技术有多牛, 而是主要原因是政治关系——甲骨文可是美国的老牌科技公司,跟政府关系铁,当这个“白手套”再合适不过。

有意思的是字节跳动据说也倾向于跟甲骨文合作。这操作,简直像是“找个靠山好办事”。但问题是甲骨文接手后真能解决美国政府的“平安焦虑”?恐怕未必。毕竟数据这东西,你说“平安”就“平安”?谁知道背后有没有小动作。甲骨文这波操作,更像是“趁火打劫”,想用最低成本拿到最大利益。

字节跳动的“沉默”:被动应对还是主动博弈?

比一比的话,字节跳动的态度就“佛系”多了。面对各种传闻,它既没确认跟甲骨文合作,也没说会不会卖给其他美国公司,全程保持沉默。这种“沉默”可不是认怂,而是一种高明的博弈策略——毕竟手里握着7亿月活用户,主动权其实在自己手里。

字节跳动心里门儿清:真要是不卖, TikTok在美国直接被封,损失太大;但要是随便卖个“白菜价”,那也太亏了。所以它的策略很可能是“拖”——拖到美国大选年过去,拖到特朗普下台,或者拖出一个更好的价格。毕竟美国政治这事儿,谁说得准呢?今天说禁,明天可能就改口了。

4月5日前的“不可能任务”:协议达成的现实阻碍

说了这么多, 咱回到核心问题:4月5日前,TikTok出售协议到底能不能达成?从现实情况看,难度太大了。这里面有政治博弈、利益冲突,还有技术难题,随便一个环节出问题,协议就可能黄。

国家平安审查:永远的政治借口

美国政府的“国家平安审查”,从来都是交易的“拦路虎”。过去两年,涉及中资企业的科技交易,被审查通过率不足15%。TikTok这事儿,虽然说要“卖给美国公司”,但字节跳动还是中国背景,美国政府能放心?恐怕不行。就算甲骨文接手,数据代码还是得审查,这审查起来没个半年一年根本下不来。4月5日前?想都别想。

更麻烦的是美国国会那帮议员可不是吃素的。去年他们压倒性票数通过“不卖就禁”法案,现在要是轻易让协议通过岂不是打自己脸?所以肯定会各种挑刺,各种施压,让交易过程“难上加难”。

价格分歧:谁都不想当“冤大头”

除了政治因素,价格也是个坎儿。TikTok在美国市场一年广告收入超200亿美元,估值至少500亿美元。但美国买家肯定想压价,毕竟有“禁令”这个大棒在手;字节跳动肯定想卖高价,毕竟这是核心市场。双方价格差个几十亿美元,都是常态。谈不拢,交易自然黄。

而且就算价格谈拢,后续的股权结构、管理权分配,又是一堆破事儿。甲骨文想要技术控制权, 字节跳动想保留部分运营权,美国政府还要插手监督,这三方扯皮,没几个月根本搞不定。4月5日?连初步协议都够呛。

跨境电商的“危”与“机”:TikTok变局中的行业启示

扯远了咱得说说普通商家最关心的问题:这事儿对跨境电商有啥影响?说实话,危中有机,就看你怎么应对了。

流量焦虑:TikTok还能不能“信”?

最近不少跨境电商卖家都慌了。深圳某做3C配件的卖家告诉TT123, 他过去30%的流量来自TikTok,最近两周订单量下降18%,已经开始焦虑。这种焦虑很正常——毕竟TikTok要是真被封了流量说没就没。

但话说回来TikTok真被封的可能性其实不大。美国大选年,特朗普需要“强硬姿态”,但真把这么火的APP禁了得罪的是年轻选民,得不偿失。所以更可能的情况是“延期再延期”,拖到尘埃落定。商家们现在该做的, 不是慌,而是“分散风险”——把流量分到YouTube Shorts、Instagram Reels这些平台,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合规优先:别踩“数据平安”的坑

不管TikTok到头来卖不卖, 数据合规这事儿,商家们必须重视。美国政府对数据平安的审查越来越严,要是你的店铺涉及用户数据收集,最好赶紧自查,别等政府找上门。比如某服装品牌去年主要原因是未合规收集用户数据,被罚了200万美元,这种教训,得吸取。

还有,要是TikTok真卖给甲骨文,后续数据存储、传输规则肯定会变。商家得提前跟服务商沟通,确保自己的运营符合新规。别到时候主要原因是“数据不合规”被封店,那就亏大了。

普通用户的“焦虑”与创作者的“自救”

除了商家,普通用户和创作者也跟着遭罪。TikTok上有不少靠内容吃饭的创作者, 比如洛杉矶的美妆博主Lily,她有120万粉丝,主要靠TikTok广告分成赚钱。最近她告诉TT123,要是TikTok被封,她可能得转行送外卖。这种焦虑,太真实了。

但 creators 也不是没办法自救。有的已经开始把内容同步到Instagram Reels,有的在做自己的私域流量,比如微信群、独立站。还有的跟品牌方深度合作,减少对平台广告的依赖。说白了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创作者们得提前布局,别等“船到桥头自然直”——那时候可能已经晚了。

一场没有赢家的“交易游戏”?

说了这么多,回到一开始的问题:美国副总统能在4月5日前达成TikTok出售协议吗?从现实情况看,可能性极低。政治博弈、价格分歧、审查障碍,随便一个环节都能让协议黄。就算勉强达成“一般条款”,后续细节也得扯皮几个月。

这场“交易游戏”里没有真正的赢家。美国政府想通过“平安审查”打压中企, 但可能失去年轻选民的欢心;字节跳动想保住美区市场,但可能被迫“贱卖”;甲骨文想趁机“卡位”,但可能陷入政治泥潭;商家和创作者,更是跟着提心吊胆。

但话说回来这事儿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国际政治的“不确定性”,才是最大的风险。不管是做跨境电商,还是做内容创作,都得提前布局,分散风险,别把命运交给别人。毕竟这个世界上,唯一能靠的,只有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