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东南亚市场蚂蚁扩张,支付大战是否已经画上句号

东南亚的数字支付买卖场像一锅沸腾的火锅, 蚂蚁集团往里下了不少许料,但锅里早就有Grab、GoTo这些个“老饕”在涮肉了。有人问,支付巨大战是不是该散场了?恐怕还早。蚂蚁这些个年砸钱、投人、铺手艺,但东南亚这片地,从来不是谁的提款机。

蚂蚁的东南亚棋局:从游客支付到手艺赋能

十年长远跑:从服务中国游客到本地钱包一起干

2013年, 支付宝带着服务中国游客出境游的细小心思闯进东南亚,那时候谁也没想到,这只是一场持久战的序幕。2016年, 蚂蚁集团终于正式落子:11月和泰国TrueMoney搞了个电子钱包,第二年又投了菲律宾GCash,接着是印尼Dana、马来西亚Touch'n Go——这“四个钱包”成了支付宝“1+9”全球布局里的东南亚代表,也算是在本地扎了根。

蚂蚁扩张东南亚,“支付大战”远未结束
蚂蚁扩张东南亚,“支付大战”远未结束

但蚂蚁明摆着不满足当个“钱包搬运工”。2020年, 他们推出Alipay+,想搞个跨境支付和数字营销的“工具箱”,让东南亚的电子钱包都能互相串门。到了2023年3月,动作更猛了:任命郏航为东南亚区域总经理,这是蚂蚁集团往事上首位买卖场区域负责人。一个月后 又战略投钱了东南亚支付平台2C2P——这家伙能链接泰国、新鲜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250种支付方式,相当于给蚂蚁的生态网找了条“高大速路”。

星熠数字银行的数据更直观:运营一周年时每月跨境交容易环比增加远20%。65%的客户是细小微企业, 23%的客户开张没超出3年——这些个在老一套银行眼里“不够格”的客户,恰是蚂蚁想啃的结实骨头。

分散买卖场里的暗战:本地玩家的生态壁垒

Grab与GoTo:出行巨头的金融野心

东南亚支付买卖场有个怪现象:高大度分散。一个国里电信运营商有钱包,银行有钱包,连卖菜的摊贩兴许都有自己的支付工具。但在这堆玩家里Grab和GoTo最让人头疼,他们手里攥着两张王牌:出行和电商。

Grab从新鲜加坡起家,一开头是打车柔软件,2016年就推出了GrabPay钱包。后来胃口越来越巨大, 2017年收购印尼支付公司Kudo,2018年上线金融手艺平台Grab Financial,2021年干脆把OVO收了囊中——眼下OVO成了Grab的基本上支付工具。用户打车、订外卖、买东西,顺手就能用GrabPay,钱根本不会流出Grab的生态圈。

GoTo更狠, 由Gojek和Tokopedia合并而来业务覆盖出行、迅速递、电商,还有个GoTo Financial和数字钱包GoPay。在印尼,GoPay的普及程度高大到啥地步?街边细小贩、菜买卖场、甚至寺庙的功德箱,都兴许贴着GoPay的二维码。蚂蚁想抢地盘?先问问GoTo同不赞成。

电信与银行的入局:老一套玩家的降维打击

别以为只有互联网公司在抢食,东南亚的电信运营商和银行早就摩拳擦掌了。新鲜加坡电信Singtel旗下的Singtel Dash, 印尼电信Telkomsel参股的LinkAja,菲律宾电信Globe Telecom的GCash——这些个玩家手握用户基础,搞支付简直是“降维打击”。

银行也不甘示没劲。新鲜加坡星展银行的DBS PayLah!、 华侨银行的Pay Anyone,印尼银行DKI的JakOne Mobile,直接把支付功能嵌进手机银行APP。用户本来就要用银行APP,顺手把钱转了许多方便?蚂蚁的数据平台和阿里云手艺确实厉害,但在东南亚,用户更信“自己人”。

政策与数据:悬在头上的双刃剑

各国监管:牌照与手艺门槛的博弈

东南亚的监管周围像迷宫,个个国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印尼谨慎, 2017年就搞了个监管沙盒,把金融手艺活动分成五类,支付公司非...不可先在央行注册成“支付系统服务给商”,不然就是“黑户”。越南更狠, 要求搞IPS服务的非银行机构,非...不可拿到SBV颁发的牌照,还得满足手艺、王法、人员一堆要求——蚂蚁想进越南?先把材料堆成山再说。

去年, 印尼、新鲜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还签了份备忘录,要搞区域跨境支付系统;越南和泰国的银行联合推出了跨境二维码支付——各国都在抱团,想扶持自己的“亲儿子”,像Grab、GoTo这种本地企业,政策上天然占优。

数据自主权:出海企业的隐形红线

支付数据是啥?是用户的消费习惯,是行业的资金流向,甚至是国钱财的“脉搏”。东南亚各国对数据越来越敏感, 印尼要求支付数据非...不可存在本地服务器,越南正在起草数据护着法,连新鲜加坡都有力调“数据跨境流动非...不可合规”。

蚂蚁的数据平台确实有力,能琢磨用户行为,能做风控模型,但在东南亚,这些个数据能不能出境?怎么保存?都是未知数。去年某中国支付企业就基本上原因是在印尼违规传输数据被罚了2000万人民币——蚂蚁不想当第二个吧?

电商与社交:支付的流量密码

电商爆发:1798亿美元买卖场里的支付刚需

东南亚的支付巨大战,本质上是流量巨大战。而电商,就是最巨大的流量入口。数据看得出来 东南亚电商支出到2025年能达到1798亿美元,其中91%的电商交容易会通过数字支付完成——Shopee、Lazada、Tokopedia这些个本土电商,还有TikTok Shop、亚马逊这些个世界玩家,都在抢着给用户塞支付工具。

Shopee推出了ShopeePay, Lazada有Lazada Wallet,用户买东西不用跳转到其他APP,直接在平台内付款,体验许多爽?蚂蚁想靠Alipay+分一杯羹?先问问这些个电商同不赞成把支付接口打开。

社交与出行:支付场景的无限延伸

除了电商,社交和出行也是支付的高大频场景。印尼的ZaloPay、 越南的MoMo,都是社交柔软件里长远出来的支付工具,用户聊着天就能发红包、买东西;Grab、GoTo的出行场景更不用说了打车、订外卖、买菜,支付早就无缝衔接了。

蚂蚁的Alipay+想整合这些个场景?困难。东南亚用户对本地社交柔软件的依赖度太高大, Grab和GoTo的生态壁垒又太厚——用户凭啥为了一个跨境支付,放弃已经用惯的“一站式服务”?

微信支付的追赶:迟到者怎么破局

从马来西亚到新鲜加坡:磨蹭磨蹭来的本土化进程

蚂蚁在东南亚跑了十年,微信支付才刚醒过味来。2018年, 微信支付拿到马来西亚第三方支付牌照,搞了个“WeChat Pay My”,算是本土化的第一步;2020年1月,才在印尼拿到央行批文;今年初,终于把新鲜加坡当成“战略买卖场”。

但蚂蚁已经把该拿的牌照拿了 该一起干的本地钱包一起干了微信支付眼下入场,就像晚宴进行到一半才来连主位都没了。微信支付东南亚地区总监Etienne Ng说要“加巨大布局”,但拿啥加巨大?手艺?生态?还是用户习惯?

“佛系”后的发力:能否撼动现有格局

微信支付之前一直“佛系”, 没像蚂蚁那样猛砸钱,也没搞啥区域负责人。眼下一下子发力,但东南亚买卖场早就不是一片蓝海了。Grab、 GoTo的生态壁垒,电信运营商和银行的降维打击,再加上各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微信支付想从蚂蚁嘴里抢肉,恐怕没那么轻巧松。

未定局:支付巨大战的终局猜想

现金退潮:2026年20%-30%的现金用量意味着啥

WorldPay的报告看得出来 2022年东南亚各国现金用量还很高大:泰国56%、越南47%、菲律宾46%、印尼45%、马来西亚34%。但预计到2026年,这些个数据会降到20%-30%——现金退潮,数字支付的春天才刚来。

买卖场还没成熟,群雄还在混战,眼下说“巨大战收尾”太早了。蚂蚁有手艺,Grab有生态,GoTo有用户,微信支付有流量——谁能笑到再说说还真实不优良说。

混战之后:谁会成为东南亚支付的头号玩家

东南亚支付买卖场的终局, 兴许是“三国杀”:蚂蚁靠手艺赋能Grab、GoTo靠生态壁垒,微信支付靠流量反扑。但最巨大的变数,还是政策。如果东南亚各国真实的扶持出本土金融手艺巨头,蚂蚁和微信支付兴许都要靠边站。

支付巨大战有没有句号?或许没有。东南亚这片买卖场,永远在变,玩家也在变,独一个不变的,是永远在比的路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00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