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出口增速超400%,在TikTok上销售可行吗
盲盒出海这波热潮,到底有多野?
最近刷到个数据,盲盒出口增速居然飙到400%以上,这玩意儿在国外真这么香?记得2020年那会儿, 疫情把全球线上消费都逼疯了国内潮玩品牌突然发现,原来盲盒不光能在国内圈粉,还能漂洋过海赚老外的钱。泡泡玛特、 52TOYS这些名字,现在在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的年轻人圈子里居然也算小有名气,淘宝上盲盒卖到120多个国家,这波出海速度,比我想象中猛多了。
盲盒早不是单纯的玩具了更像是个销售万金油。茶杯、水晶、甚至宠物零食都能塞进盲盒里卖,关键在于那种“开盲盒的刺激感”。你想想, 花10块钱买个茶杯,不知道会拿到什么图案,这种不确定性对年轻人比直接买现成的有意思多了。Zuru的5 Surprise盲盒卖了1700万个, MiniBrands在TikTok上刷屏3.93亿次这些数据不是瞎编的,是人家发布会亲口说的,2020年圣诞节那波,直接把库存清空,老外排队抢着开盲盒。

从Zuru到泡泡玛特,这些品牌怎么玩转海外?
说到盲盒出海,Zuru绝对是绕不开的案例。这家玩具公司胆子大,敢在TikTok上搞“盲盒+直播”的组合拳。他们把MiniBrands做成迷你盲盒, 里面是各种小玩具,比如迷你汉堡、迷你汽车,尺寸小到能放掌心,但细节做得贼逼真。主播在直播间现场开盲盒,老外看着主播拆包时那种“哇塞”的表情,自己也忍不住下单。2020年那波操作, 直接让MiniBrands在TikTok上爆火,话题标签#MiniBrands观看量冲到3.93亿,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个TikTok用户都刷到过。
泡泡玛特更狠,被称为“盲盒第一股”,他们走的是“潮玩路线”,把盲盒和IP绑定。像Molly、 Dimoo这些形象,在国内火出圈后通过淘宝出口到海外18-35岁的女性消费者占比78%,这些老外小姐姐为买一个隐藏款盲盒,能熬夜蹲直播间。记得2021年双11, 泡泡玛特在澳大利亚的某个直播间,靠“隐藏款抽奖”活动,单场销售额破百万人民币,这数据可不是随便吹的,是他们自己公布的战报。
还有52TOYS, 他们搞了个“机甲盲盒”,把机器人模型拆成零件塞进盲盒,用户自己拼装。这种“半成品盲盒”在欧美市场特别受欢迎,主要原因是老外喜欢动手搞点小玩意儿。2020年他们出口到加拿大的订单量, 同比翻了5倍,很多加拿大买家在评论里说:“这比直接买成品机器人有意思多了拆盲盒的过程像解谜。”
TikTok上的盲盒带货,为什么能火?
TikTok和盲盒简直是天生一对。你想啊,TikTok用户大多是年轻人,刷视频就图个新鲜感,盲盒正好戳中他们的“好奇心痛点”。Zuru在直播时搞了个“抛乒乓球选茶杯”的游戏, 用户下单后主播在镜头前抛乒乓球,球落在哪个茶杯,那个茶杯就是你的。这种互动性强的玩法,直播间气氛直接拉满,用户下单比抢演唱会门票还积极。12.9英镑一个茶杯,价格不算便宜,但老外就吃这套,觉得“这钱花得值,好玩”。
还有水晶盲盒,这波操作更绝。主播在直播间摆了一整架水晶, 粉水晶、蓝砂岩柱、翡翠尖塔琳琅满目,用户下单后主播拿个铲子现场“盲铲”,铲起来什么就发什么。助播在旁边展示订单,镜头里全是水晶的特写,画面感贼强。这种“盲铲”玩法,让用户觉得“主播没骗我,确实是随机挖的”,信任感一下就上来了。2020年有个卖水晶的英国卖家, 靠这个玩法单月销售额突破20万英镑,TikTok账号粉丝从1万涨到50万,速度比坐火箭还快。
节日营销也是TikTok盲盒带货的杀手锏。老外有互相送礼的习惯,圣诞节、情人节前夕,盲盒就成了“送礼神器”。泡泡玛特在2020年圣诞节推了“圣诞限定盲盒”,里面除了玩偶,还随机送小礼物,比如圣诞袜、巧克力。美国消费者在评论区说:“买这个盲盒送妹妹,她拆的时候眼睛都亮了比直接送化妆品还开心。”节日+盲盒的组合,让销量直接翻3倍,这波操作,品牌方赚翻了消费者也玩嗨了。
别光顾着兴奋, 这些坑得先看清楚
盲盒出海虽然火,但也不是随便什么产品都能卖。别以为把茶叶、袜子塞进盲盒就能在TikTok爆火,老外没那么好糊弄。2021年有个卖家卖“零食盲盒”, 里面随机放薯片、巧克力,后来啊主要原因是零食保质期短,物流慢,收到时都过期了差评直接把店铺搞垮。还有的卖家搞“服装盲盒”,尺码随机,后来啊老外收到不合身的衣服,退货率高达60%,赔得底裤都没了。
文化差异也是个坎。国内流行的“隐藏款”“限量款”,在海外可能不吃香。比如泡泡玛特的Molly形象,国内女生觉得可爱,但欧美男性消费者就觉得“太萌了不符合我的审美”。2020年有个卖家把“二次元盲盒”卖到美国,后来啊销量惨淡,后来换成“机甲盲盒”,订单量才慢慢回升。做盲盒出海,得先研究当地消费者的喜好,别盲目跟风。
竞争越来越激烈也是个问题。2020年盲盒刚出海时卖家少,随便搞个直播就能火。现在倒好,TikTok上卖盲盒的账号多如牛毛,同质化严重。你搞“抛乒乓球选茶杯”,别人也搞;你搞“盲铲水晶”,别人也跟风。消费者看多了就腻了转化率从一开始的30%降到现在的10%以下。有个做水晶盲盒的卖家跟我说 现在想出圈,得玩点新花样,比如“盲盒+DIY”,让用户自己动手改过水晶,这样才有差异化。
想在TikTok卖盲盒?这几个实操策略记牢
想做好TikTok盲盒带货,产品选择是第一步。别瞎选,得选“有话题性、易展示”的产品。比如水晶、茶杯、小玩具,这些东西在镜头里好看,拆盲盒的过程也刺激。2020年有个卖“香薰盲盒”的卖家, 把不同味道的香薰做成盲盒,主播拆盲盒时镜头对着香薰的特写,再加上“神秘香气”的文案,老外一看就心动,单场销售额破了5万英镑。
直播场景别太简单,得“有梗、有互动”。别就放个产品拍半天得设计点小游戏。比如“盲盒挑战”, 用户下单后主播摇骰子,骰子点数对应不同盲盒;或者“盲盒转盘”,转盘上分不同区域,转到哪个区域就送哪个盲盒。2021年有个卖“美妆盲盒”的英国主播, 搞了个“蒙眼拆盲盒”的环节,主播蒙着眼拆,拆到什么就送什么直播间在线人数飙到10万,转化率直接拉到25%。
引流款一定要“便宜、稀缺”。别上来就卖贵的, 先用9.9英镑的引流款把用户引进直播间,比如“迷你盲盒”,里面是个小钥匙扣,数量有限,显示“已售罄”,这样用户会好奇“贵一点的盲盒里有什么”。2020年有个卖“文具盲盒”的卖家, 靠9.9英镑的迷你盲盒引流,用户进直播间后看到19.9英镑的中等盲盒里有“限量款钢笔”,下单率高达40%。
用户分层运营很重要。别把所有用户当“韭菜”割,得区分“新粉”和“老粉”。新粉送“新人盲盒”,里面放点小样品,让他们先尝甜头;老粉搞“会员盲盒”,里面放隐藏款,提高复购率。泡泡玛特在2021年搞过“老粉专属盲盒”, 里面是Molly的隐藏款,老粉为了买这个,平均下单3次复购率直接翻倍。
再说说数据监测不能停。TikTok后台有“直播数据”分析,得经常看“用户停留时长”“互动率”“转化率”。如果用户停留时间短,可能是直播场景不够吸引人;如果互动率低,可能是游戏太无聊。2020年有个卖“潮玩盲盒”的卖家, 发现用户平均停留只有2分钟,后来把直播场景换成“盲盒工厂”,主播在工厂里拆盲盒,背景是流水线,用户停留时间直接拉到8分钟,转化率也跟着涨了。
盲盒出口这事儿,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Zuru、泡泡玛特能成功,不是运气好,是人家摸透了老外的喜好,玩转了TikTok的流量逻辑。想分这杯羹,得先放下“国内怎么卖,国外就怎么卖”的念头,扎扎实实做产品、玩直播、搞运营。别指望靠一个盲盒就一夜暴富,踏踏实实踩坑、试错,才能在这波出海热潮里分到肉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