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 Shop与ChannelEngine合作

TikTok Shop在欧洲的棋局走得有点微妙, 一边是社交商务的全球浪潮,一边是本土市场的水土不服。这时候荷兰市场整合平台ChannelEngine的入场,像是在棋盘上落下一枚看似意外却暗藏玄子的棋子。2022年11月, 当外界还在猜测TikTok Shop何时登陆荷兰时这家拥有8100个品牌资源的整合服务商已经悄悄和TikTok达成了合作,消息在行业里传开时不少人皱起了眉头——荷兰不是还没计划上线吗?这合作到底想干啥?

ChannelEngine:荷兰市场的“隐形连接器”

说起ChannelEngine, 跨境电商圈子里的人可能觉得有点陌生,但在荷兰本土零售商眼里这家公司早就成了“出海必备工具”。它不直接卖货, 却帮着250多个平台同步商品信息,从亚马逊到本地电商 bol.com,再到后来的TikTok Shop。2023年3月, 这家低调的公司突然宣布拿到4500万欧元融资,投资方是欧洲老牌风投 Prime Ventures,这笔钱让它瞬间有了底气——8100个品牌背后是无数中小卖家想打开欧洲市场的渴望。

TikTok Shop与ChannelEngine合作
TikTok Shop与ChannelEngine合作

ChannelEngine的玩法其实很务实:零售商把商品数据给它, 它负责在不同平台“翻译”成符合当地标准的listing,价格、库存、描述全同步。对TikTok 这解决了最头疼的“商品接入”问题——欧洲卖家对TikTok Shop的API接口不熟悉,商品信息错漏百出,转化率自然上不去。ChannelEngine就像个“翻译官”, 把零售商的“普通话”变成TikTok能听懂的“”,还顺带解决了多平台管理的麻烦。有位荷兰家居品牌老板私下说:“我们一边在5个欧洲国家卖货, 要是手动更新TikTok的商品信息,团队得累死,交给ChannelEngine后一天就能搞定全平台。”

4500万欧元砸向“整合”,TikTok要的到底是什么?

ChannelEngine拿到融资的时间点很微妙——2023年Q1,正是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把全球收入目标下调20%的时期。社交烧钱的速度谁都清楚, TikTok Shop在英国和东南亚的投入已经是个无底洞,这时候还要在欧洲大陆铺开,难怪外界觉得它“步子太大”。但仔细想想,TikTok要的或许不是短期销量,而是“生态位”。

欧洲市场虽然扩张慢,但消费者对社交电商的接受度在悄悄变化。2022年, 德国和法国的TikTok用户中,有35%的年轻人表示“愿意在短视频里直接下单”,这个数字比2021年高了12个百分点。问题在于,怎么把“愿意”变成“实际购买”?TikTok自己搞不定物流,也搞不定复杂的欧洲税务,但ChannelEngine能。它手里攥着8100个品牌的供应链数据, 还能对接欧洲本土的物流服务商,相当于TikTok Shop在欧洲的“基础设施外包商”。这种合作,TikTok省了心,ChannelEngine赚了钱,两边各取所需。

TikTok Shop的“欧洲试错史”:英国教训比成功更珍贵

英国是TikTok Shop在欧洲的第一个“试验田”, 2022年上线时场面一度很热闹。英国本土美妆品牌 Glossier在TikTok直播间卖出一万支唇膏, 直播观看量破200万,看起来社交电商的春天要来了。但好景不长, 两个月后《金融时报》曝出大量投诉——消费者反映“下单后两周收不到货”“客服不回复”“退货地址找不到”。有位伦敦用户在社交媒体晒出聊天记录:“我买的T恤显示已签收, 但快递公司说没收到单号,TikTok让我找商家,商家让我找TikTok,绕了一圈问题没解决。”

投诉量最高峰时英国消费者权益协会收到的关于TikTok Shop的投诉是其他电商平台的3倍。后来啊就是 2023年初,像ASOS、Boohoo这样的快时尚巨头陆续宣布暂停在TikTok Shop的销售,理由是“物流体验不符合品牌标准”。TikTok不是没意识到问题, 它赶紧找了跨境物流商Yun Express合作,试图优化配送时效,但英国本土的物流体系早已被亚马逊、eBay这些老牌玩家占据,新玩家想分一杯羹太难了。

东南亚“复制”到欧洲, 差的不只是距离

为什么TikTok Shop在东南亚能风生水起,到了欧洲就处处碰壁?最关键的差异在“物流基建”。东南亚的消费者习惯了“48小时达”, 很多订单甚至用摩托车配送,TikTok和当地的物流公司一拍即合,直播结束包裹就发货。但欧洲不一样,德国、法国的乡村地区,配送时效动不动就一周以上,跨境包裹还要经过海关查验,延迟是常事。更麻烦的是 欧洲各国对电商的税务要求不同,德国要收19%增值税,法国有数字服务税,TikTok Shop的系统一开始根本没适配这些复杂规则,导致很多卖家不敢接单。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欧洲消费者对“隐私”比亚洲人敏感得多。TikTok本身在欧洲就面临数据平安审查, 用户不愿意在App里绑定太多支付信息,这也是为什么TikTok Shop在欧洲的转化率只有东南亚的一半。这些问题, 光靠TikTok自己解决太慢,ChannelEngine的加入,相当于把欧洲本土的“合规经验”直接打包输送过来——它帮卖家处理税务申报,对接符合欧罗巴联盟标准的支付接口,甚至能提供本地化的客服话术模板,这些都是TikTok Shop最需要的“本地化补丁”。

合作背后的“数据游戏”:8100个品牌如何变成TikTok的“弹药”?

ChannelEngine手里攥着的8100个品牌,可不是小数目。这些品牌里既有荷兰本土的家居连锁店Hema,也有想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小商品卖家。对TikTok 这些品牌意味着现成的“商品池”——不用自己费力招商,ChannelEngine直接把优质品牌“喂”到TikTok Shop的货架里。更重要的是 这些品牌在欧洲市场积累了多年的用户数据,比如复购率、客单价、热门品类,这些数据能帮TikTok更精准地推荐商品,提升转化率。

2023年4月, ChannelEngine内部做过一个测试:把10家荷兰家居品牌的商品通过它同步到TikTok Shop,一边配合直播带货。后来啊发现, 这些商品的“加购率”比普通商品高出27%,主要原因是ChannelEngine在同步listing时会根据TikTok用户的浏览习惯优化关键词——比如欧洲用户搜“ sustainable home decor”,ChannelEngine就会自动把相关标签加到商品描述里。这种“数据翻译”能力,是TikTok自己花半年时间也未必能打磨出来的。

但这里有个矛盾点:ChannelEngine帮TikTok整合了这么多品牌,会不会反而“绑架”了TikTok?毕竟它一边也在给亚马逊、eBay这些竞争对手提供服务。有行业分析师就担心:“万一哪天亚马逊给ChannelEngine更好的条件,它会不会把优质品牌都撤出TikTok Shop?” 对TikTok 这其实是个“甜蜜的烦恼”——短期内需要ChannelEngine的资源,长期却得想办法减少对单一整合平台的依赖。

荷兰的“例外”:不扩张却深度合作,TikTok打的什么算盘?

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 TikTok Shop明明在2023年明确表示“暂无荷兰上线计划”,却偏偏和ChannelEngine达成了深度合作。这背后藏着TikTok的“曲线救国”策略。荷兰虽然人口少, 但电商渗透率在西欧排前三,年轻人对TikTok的依赖度极高,用户平均每天花75分钟刷短视频,这些都是社交电商的“肥沃土壤”。TikTok不急着上线, 是想先通过ChannelEngine把供应链和本地化服务跑通,等时机成熟了直接“一键开启”荷兰市场,避免重蹈英国的覆辙。

ChannelEngine也乐得配合。它2023年3月拿到4500万欧元融资后 正愁怎么扩大市场份额,TikTok Shop这个“潜力股”送上门来。双方一拍即合:ChannelEngine帮TikTok测试本地化运营方案, TikTok则给它开放优先接入权限,甚至共享部分用户行为数据。这种“先试水后上线”的模式, 在欧洲扩张中其实很常见——亚马逊当年进德国时也是先物流和客服,才正式推出自营。

4500万欧元与20%收入下调:合作的“数字博弈”

把时间线拉长看, TikTok和ChannelEngine的合作,本质上是两家公司对“风险”的共同规避。TikTok母公司在2022年下调收入目标, 说明它意识到社交电商的烧钱速度超出预期,特别是在欧洲这种“慢热市场”。与其自己砸钱建团队、谈物流,不如找本地玩家合作,把成本分摊出去。ChannelEngine则面临另一个风险:欧洲市场整合平台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德国的Intershop、法国的Mirakl都在抢夺客户,它需要TikTok这样的“流量大户”来提升自身竞争力。

数字不会说谎:2023年上半年, 通过ChannelEngine接入TikTok Shop的品牌,平均订单量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35%,虽然绝对数值还不高,但增速已经超过其他主流电商平台。这说明,TikTok的流量和ChannelEngine的本地化服务结合后确实产生了化学反应。但问题在于,这种增长能持续多久?如果TikTok Shop在荷兰迟迟不正式上线,这些品牌会不会失去耐心?这些都是双方合作中潜在的“定时炸弹”。

社交电商的“欧洲”:流量多, 转化少

欧洲市场有个奇怪的现象:TikTok的用户量不比东南亚少,直播带货的观看量也经常破百万,但到头来下单的比例却低得可怜。2023年Q2的数据显示, 东南亚TikTok Shop的转化率平均在5.8%,而欧洲只有2.1%,差了一倍还多。这背后是“种草”和“拔草”的断层——欧洲用户喜欢在TikTok上看新奇产品, 但真正下单时还是会习惯性打开亚马逊或eBay,主要原因是那里有更可靠的物流和售后。

ChannelEngine和TikTok的合作,其实就是在尝试解决这个“断层”。它把零售商在其他平台的用户评价、 退货率、配送时效数据同步到TikTok Shop的商品页面让用户能看到“该商品在亚马逊上4.8星评价”“平均3天送达”。这种“跨平台信任背书”,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户的决策门槛。2023年5月, 荷兰一个卖厨房小家电的品牌通过这种方式,在TikTok Shop上的转化率提升到了3.2%,虽然还是不如亚马逊,但已经是个不小的进步。

未来:荷兰会是TikTok Shop的“逆袭之地”吗?

从长远看, TikTok Shop在欧洲的成功,关键不能不能“快速扩张”,而能不能“慢慢扎根”。和ChannelEngine的合作,就是它“扎根”的第一步。荷兰虽然小,但地理位置优越,辐射比利时、德国等周边国家,本土化经验很容易复制。如果TikTok能在荷兰做出“物流时效48小时”“售后响应24小时”的标杆案例, 再向其他欧洲国家推广时阻力会小很多。

但对ChannelEngine风险同样存在。它现在押注TikTok Shop,相当于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TikTok在欧洲的扩张持续受阻, 或者找到更好的合作伙伴,ChannelEngine的4500万欧元投资可能打水漂。这种“绑定式合作”短期内能双赢, 长期来看,双方都需要找到更平衡的合作模式——比如TikTok开放更多数据接口给ChannelEngine,而ChannelEngine则保证给TikTok优先供应优质品牌资源。

社交电商在欧洲的故事,才刚刚开始。TikTok和ChannelEngine的合作, 像是在迷雾中点了一盏灯,照亮了前路,但能不能走到终点,还得看他们能不能解决那些最根本的问题:物流、信任、本地化。毕竟欧洲消费者不缺新奇的产品,他们缺的是“值得信赖的购物体验”。而这恰恰是最难啃的骨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