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如何将独立站转型为跨境,实现长尾词营销的突破

从代工厂到品牌出海:独立站转型的那些坑与路

传统外贸工厂的日子越来越难熬了。订单利润薄得像纸,客户还总压价。2012年厦门的Worthfind做了个决定:不替别人代工了自己卖包。从亚马逊起步,2018年又折腾起独立站,算是二次转型。如今他们手里的Ecosusi和Bagsmart在海外卖得不错,2020年独立站业绩比2019年涨了48%。这条路走得顺吗?未必。但工厂想活得好,独立站绕不开。

有人问工厂转型跨境电商难不难?其实意义不大。订单、展会、疫情、库存,对比下来跨境独立站可能算是条窄门。关键是你有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转。单纯觉得平台规则严、佣金高就冲进来大概率要栽跟头。Worthfind早期替国际品牌代工,利润全被品牌方赚走,这才动了做自有品牌的念头。想清楚“为什么”,比盲目跟风重要得多。

工厂转型跨境,他把几个独立站做的有声有色
工厂转型跨境,他把几个独立站做的有声有色

独立站不是建个网站就完事了

网站搭不好, 流量来了也留不住

ecosusi.com和bagsmart.com都用的Shopify模板,没怎么大改。但有些细节得抠。比如导航栏,新品放最前面然后是热销,接着是大分类,再说说塞打折和品牌故事。简洁明了用户找东西不费劲。Bagsmart在首页放了品牌故事短片,想突出“永恒和创新”的理念。挺好,但视频影响打开速度啊,得权衡。用户没耐心等你缓冲,三秒打不开,直接关了。

购物车、登录注册、国家、语言,这些基础功能得完善。Bagsmart就漏了货币切换,老外买东西还得自己算汇率,体验差一截。产品页交叉销售也不能少,买包的说不定需要收纳袋,推荐一下客单价就上去了。Ecosusi这么干,效果还行。首页搞多个主题系列,每个系列突出不同卖点,视觉统一,用户看着也舒服。

促销活动别搞得太复杂

全场15%折扣,简单直接,用户一看就懂。别整那些满300减50、买二送一还送小礼物的,用户算不明白,直接放弃。Worthfind常用邮件营销,上新前发EDM让用户投票选款式,或者提修改建议。用户参与感有了买的东西也更符合他们心意,复购率自然高。2020年他们靠这招,订单量涨了不少。

长尾词营销:精准流量才是好流量

别死磕大词, 小词也能养活站

Ecosusi的自然搜索占了22.07%,其中品牌词“ecosusi”占了58%,光靠品牌词撑不起场面。他们开始投长尾词,比如“轻便通勤女包”“防水斜挎包小众设计”。这些词竞争小,用户搜索目的明确,转化率高。Bagsmart更狠,付费搜索占了37.85%,但成本不到100美元,就是靠长尾词堆出来的。从今年2月开始, Worthfind的付费成本大幅下降,秘诀就在这里:主攻品牌相关的长尾词,流量精准,成本自然低。

有人觉得长尾词流量少,没必要投。大错特错。Google Trends显示, Ecosusi的搜索热度从2018年开始就稳在高位,Bagsmart虽然波动大,但靠长尾词也能分一杯羹。精准流量比泛流量有用得多,来了就买,不浪费服务器资源。

付费搜索怎么投才不亏钱

Worthfind早期靠Google和Facebook硬广引流,烧钱。后来学聪明了结合社媒红人种草,再引导到独立站。效果比单纯投广告好,用户粘性还高。Bagsmart的社交链接版位没做好, 图片不能直接跳转社交平台,得用插件绑定,内容还能和账号同步,顺便推购物车。小细节,影响大体验。

联盟营销也是个低成本招数。Worthfind设置了联盟计划,拉人推广,卖一单给10%佣金。有人帮着卖,他们自己省心,还不用承担前期推广风险。这个入口得放显眼点,藏在角落里谁看得见。

社媒和品牌:独立站转型的两条腿

社媒不是随便发发图就行

Ecosusi的Facebook有5.9万粉丝, 内容主打产品图、视频和促销,万圣节提前预热。有意思的是他们用不同国籍、肤色的女模特,传递“多样性”和“独立性”。Instagram粉丝31.6万,2018年加大KOL投入,涨得快。TikTok更猛,粉丝快百万了首页用了linktree,把各个渠道入口都塞进去,引流效率高。

Bagsmart的社媒就差点意思。Facebook粉丝才9991, TikTok561,Instagram1.6万,YouTube576。广告投放也少,最近就9条。流量上不去,社媒没运营好是主因。社交平台流量占比才10.35%, YouTube、Facebook、Instagram是主力,但内容没跟上,粉丝自然不买账。

品牌故事得讲得让人信

Worthfind的品牌故事挺实在:2005年成立, 早期替国际品牌代工,利润被赚走,才决定自己做品牌。这种“从代工到自有”的转变,用户买账。Bagsmart强调“让旅行更轻松、生活更美好”,虽然有点虚,但配合产品视频,还能接受。品牌部负责人Lynn Chen说得好:“过度依赖平台会受制于人, 独立站才能拿到用户完整信息,推动复购。”这话戳中了很多工厂的痛点。

品牌不是喊喊口号就完事了。Ecosusi在Instagram用#ecosusi标签, 内容有3.7万条,但有些帖子没带标签,浪费曝光。标签就是品牌的身份证,不带等于自断后路。

工厂转型, 最大的坎在思维

很多工厂老板做跨境电商,总觉得“我生产好就行,运营你们来”。后来啊呢?运营累死累活,产品质量还是老样子,沟通无效,留不住人。有个运营吐槽:“质量一般,价格中上,使不上力,无奈。”工厂老板不转变思维,你累他也累。

Worthfind能成, 主要原因是他们懂供应链优势,控制成本,做高性价比产品;根据细分领域搞多品牌运营,Ecosusi做女包,Bagsmart做多功能背包,各司其职;用Shopify建站,省时间少走弯路。这三点,很多工厂没想明白。

数据不会说谎:这些策略到底有没有用

Ecosusi的自然搜索流量里 品牌词占48%,说明品牌有一定认知度,但非品牌词占比也不低,长尾词起作用了。Bagsmart的付费搜索成本降下来流量却没少,证明长尾词投放精准。Worthfind2020年增长48%,靠的是独立站+亚马逊双渠道,但独立站增速更快。

有个反例:某工厂转型独立站,产品照搬B2B那套,外观粗糙,包装简陋,卖不动。用户要的是品牌体验,不是便宜货。工厂觉得“质量好就行”,用户觉得“这包装像地摊货”,认知错位,怎么卖得好?

转型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

独立站引流难吗?难。但Worthfind用硬广+社媒+联盟+老用户复购,把路趟出来了。长尾词营销见效慢,但一旦跑通,成本可控,流量稳定。社媒运营费时间,但粉丝积累起来品牌资产就有了。

工厂转型跨境电商,不是换个销售渠道,而是换套打法。从“按单生产”到“用户需求驱动”,从“赚加工费”到“赚品牌溢价”,从“被动接单”到“主动营销”。思维转过来独立站才能成为真正的出海跳板,而不是又一个烧钱的无底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