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2020东京奥运会商机无限,日本跨境电商将迎来黄金年吗

东京奥运会的商机:是真金白银还是泡沫迷雾?

当东京奥运会的圣火在2021年姗姗来迟地点燃时跨境电商圈早已把目光聚焦在这个岛国。有人高喊“黄金年已至”,也有人泼冷水——疫情让现场观众缺席,所谓的“奥运经济”会不会变成镜中花?中国卖家摩拳擦掌准备分一杯羹,但先别急着下单备货,得先看清楚这波热度的成色到底有多少。

32万亿日元的“画饼”:奥运经济能灌饱跨境卖家吗?

东京都政府曾给这届奥运会算过一笔账:从2013年申办成功到2030年后 经济辐射效果总计32万亿日元,约等于1.94万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唬人,但往届奥运会的现实情况往往比账面骨感得多。2016年里约奥运会,巴西政府预计带动110亿美元经济,到头来后来啊呢?场馆超支、赞助商撤资,留给当地的是一堆闲置体育设施和沉重的债务。跨境电商卖家别被“32万亿”晃花了眼,得想想这笔钱里真正能流到电商环节的能有几成。

2020东京奥运会带来巨大商机 日本跨境电商将进入“黄金年”
2020东京奥运会带来巨大商机 日本跨境电商将进入“黄金年”

不过日本和巴西不同,它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成熟的电商基础设施和消费能力才是关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连续16年是日本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商品在日本市场的接受度一直很高。这意味着哪怕奥运经济有泡沫,跨境电商至少能喝到点汤——前提是得找对汤碗。

从应援棒到避孕套:被低估的“非主流”需求

提到奥运商机, 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应援棒、国旗纹身贴这类 obvious产品。这些确实能火,但竞争也激烈。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 华帝搞“法国队夺冠全额退款”,蹭热度赚足了眼球,但同行们一窝蜂上应援产品,后来啊旺季一过库存积压成山。真正的聪明人,会盯着那些“非主流”需求。

比如避孕套。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奥运村发了10万个, 赛后只剩5000个;2016年里约直接发了45万个,平均每个运动员42个。观众的需求量比运动员还大,跨境电商卖家不能直接卖食品,但情趣用品周边呢?比如印着奥运五环的避孕套包装,或者运动主题的情趣玩具。这类产品在日本市场有消费基础,且竞争小,利润空间反而更大。

再比如蚊帐。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 寨卡病毒肆虐,中国代表团自带的蚊帐成了抢手货,国内几十元的货,在亚马逊巴西站卖到上千元。东京奥运会虽然没寨卡,但日本夏季蚊虫多,带驱蚊功能的运动服饰、户外装备会不会有市场?关键是要提前半年布局,等赛事开始再入局,黄花菜都凉了。

营销不是“贴个LOGO”这么简单:蹭热度的正确姿势

很多卖家以为蹭奥运热度就是在产品页挂个五环图案,或者发个朋友圈配文“奥运同款”。这种粗暴操作不仅没效果,还可能踩知识产权的红线。真正的“非奥运会营销”,得学学华帝和健力宝的脑子。

2018年华帝的世界杯营销,表面是“退款承诺”,实则是日本夺牌热门项目,开发相关主题的运动装备,夺冠后立刻推“冠军同款”限时折扣。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健力宝作为中国首个赞助奥运代表团的品牌,借“东方魔水”的名号一炮而红。那时候没有跨境电商,但现在有社交媒体啊!卖家可以找日本当地的运动KOL, 合作“奥运挑战”系列视频,比如用你的产品完成某个运动目标,借KOL的流量把品牌和奥运绑定。注意,不是硬广,是内容植入,让用户觉得“这个产品能让我更接近奥运精神”。

店铺设计“奥运化”:用户停留时间多30%的玄机

用户打开亚马逊日本站, 看到一家店铺的首页全是五环元素、运动员剪影,会不会觉得“这家店和奥运有关”?大概率会。但更重要的是这种设计能不能让用户多停留一会儿?数据显示, 融入奥运主题的店铺,用户平均停留时间能增加30%,转化率提升15%——前提是设计得自然不廉价。

比如卖望远镜的卖家, 可以在详情页放个动态GIF:运动员用望远镜看比赛的场景,配上“赛场最佳视角”的文案;卖防晒霜的,把产品包装设计成火炬形状,详情页用“烈日下的守护者”作为slogan。这些细节比单纯挂个五环LOGO更能打动用户。记住用户要的不是“奥运元素”,而是“奥运场景下的解决方案”。

选对赛道比埋头苦干重要:日本电商渠道的“隐形门槛”

日本电商市场看似一片蓝海,实则暗礁密布。乐天和亚马逊日本站是两大巨头,但对中国卖家门槛天差地别。乐天要求必须有日本本土公司资质,注册流程繁琐,周期长达3-6个月,很多中小卖家直接被挡在门外。亚马逊日本站虽然对国籍没要求, 但对产品资质、品质审核极其严格,2020年就因“中国产产品不符合日本平安标准”下架了1.2万条listing。

选渠道前,先想清楚自己的产品特性。如果卖的是高客单价、 需要强售后保障的产品,亚马逊日本站的FBA体系更靠谱;如果卖的是小众文创、应援周边,乐天的开放平台可能更适合——虽然门槛高,但乐天用户的复购率比亚马逊高20%,利润空间也更大。实在搞不定乐天还有雅虎日本拍卖、Mercari二手平台,这些垂直渠道的竞争压力小很多。

FBA不是万能药:头程物流的“生死时速”

很多卖家觉得, 用亚马逊FBA就万事大吉,把货发过去就行。2021年东京奥运会前, 就有卖家主要原因是没算清头程物流时间,货船在海上漂了两个月,等到奥运会都结束了才到仓,后来啊只能打折清库存。日本对进口货物的清关要求严格, 特别是食品、化妆品类,动不动就要求提供放射性物质检测报告,要是低报、瞒报,直接扣货罚款。

正确的做法是提前3个月布局物流, 选择海运+快递的组合方案:大件用海运,节省成本;小件、急单用快递,确保时效。一边找专业的货代做双清包税,避免清关麻烦。有经验的卖家还会在FBA仓库备少量货, 其他存在第三方海外仓,根据销量随时补货——奥运会期间爆单,FBA断货是常有的事,多渠道仓储才能保住销量。

知识产权的雷区:别让“蹭热度”变成“踩红线”

未经授权使用奥运相关元素,是跨境电商卖家最容易踩的坑。2020年就有卖家在产品标题里加了“东京奥运官方”字样, 被奥林匹克委员会起诉,到头来赔偿50万日元,店铺被封。奥运会知识产权保护极其严格, 五环、吉祥物“Miraitowa”、奥运口号“Move As One”都不能随便用。

想合法蹭热度,要么申请官方授权,要么打“擦边球”。比如卖运动T恤, 不写“奥运同款”,而是写“赛事同款风格”;卖应援棒,不用奥运五环配色,用日本国旗的红白配色。关键是让用户联想到奥运,又不直接侵权。有条件的卖家, 最好提前在日本注册商标,防止被本地同行抢注——2021年就发生过中国卖家商标被日本公司抢注,被迫改名损失惨重的案例。

短期爆单vs长期运营:别让奥运“黄金年”变成“昙花一现”

奥运会带来的流量红利是短暂的, 2021年东京奥运会期间,亚马逊日本站体育用品类销量同比增长120%,但赛事结束后一个月,销量直接腰斩。很多卖家靠奥运赚了一笔,后来啊产品没复购,店铺也没沉淀下来第二年又回到原点。真正的黄金年,不是靠蹭热点赚快钱,而是借奥运把品牌做起来。

怎么做?产品上,奥运期间推应援款,赛事结束后推日常款。比如卖运动鞋的,奥运时推“限量版配色”,平时推“经典训练款”,用奥运流量带日常款销量。运营上,把奥运期间积累的用户沉淀到私域,通过邮件、WhatsApp做复购营销。数据显示, 奥运会后3个月内,对老用户进行针对性营销,复购率能提升25%——这才是“黄金年”该有的样子。

日本消费者的“脾气”:品质差评比流量更可怕

日本消费者是出了名的“挑剔”, 他们愿意为好产品买单,但也绝不原谅瑕疵。2020年就有卖家主要原因是产品包装有异味, 被日本用户集体差评,导致店铺评分掉到3星以下直接失去搜索流量。更麻烦的是日本消费者喜欢写详细评价,一句“缝合线不牢固”就能让新买家望而却步。

想在日本市场长期立足,得把“赚快钱”的心态收一收。产品上架前, 一定要做日本本地化的质检,比如服装类注意尺码是否符合日本人体型,电子类产品检查说明书是否有日文版。还有, 日本消费者重视售后服务,设置24小时日语客服,响应速度越快,好评率越高——这比任何奥运营销都管用。

再说说一句大实话:奥运商机是“锦上添花”, 不是“雪中送炭”

如果连基本的选品、运营、供应链都没做好,别指望靠奥运逆风翻盘。2021年就有小卖家盲目跟风进了一批应援棒,后来啊主要原因是质量太差,退货率高达60%,直接亏到关店。奥运经济是放大器,能把做得好的卖家推向高峰,也能把做得差的摔得更惨。

与其盯着“黄金年”的虚名,不如先问自己:产品有没有解决日本消费者的痛点?供应链能不能应对爆单压力?运营能力能不能承接奥运流量?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再谈商机——毕竟能穿越周期的,从来不是热点,而是那些把基本功做扎实的卖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