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网一黑五后物流延误退货率高,究竟由谁来承担这漫天飞舞的“鸡毛”账

网一黑五的热闹散场后 仓库里堆满了“麻烦”

仓库里堆着没发走的货,客服消息99+,差评一条接一条,网一黑五的热闹还没散,不少跨境电商卖家已经哭晕在厕所——物流延误引发的退货潮,把赚的钱全吐了出来还倒贴呃。有人调侃这是“旺季的甜蜜陷阱”,可谁都知道,这陷阱里埋的不是糖,是扎心的“鸡毛”。物流延误退货率飙升,这笔账到底该算在谁头上?卖家、平台、物流公司,还是消费者?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团乱麻。

物流延误的“黑锅”,谁在背?

说到物流延误,原因多得能绕地球三圈。法国2023年11月突然爆发的大罢工, 邮政、机场全瘫痪,货卡在港口动弹不得;印尼2024年1月进入海关红灯期,中国过去的海关清关时间从3天拖到14天;还有那该死的天气,2023年12月太平洋上的集装箱船被大浪掀翻,货直接喂了鱼。这些事谁也想不到,可偏偏都撞上了网一黑五的档口,卖家欲哭无泪。

网一黑五之后的一地鸡毛 物流延误导致的高退货率 谁来买单?
网一黑五之后的一地鸡毛 物流延误导致的高退货率 谁来买单?

更离谱的是物流公司自己的“锅”。某大物流平台2023年黑五期间爆仓, 承诺2天到的货,愣是拖了12天客服只会复制粘贴“正在加急处理”。卖家气得跳脚,物流公司甩锅“旺季人力不足”,好像旺季是他们没预料到的似的。还有海关严查, 2024年2月德国突然加强对中国电子产品的抽检,30%的货被扣,理由是“怀疑侵权”,可卖家明明有品牌授权,这锅该谁背?

退货率飙升:不只是钱没了 店铺也“危”

物流延误一天退货率直接翻倍。B-Stock Solutions的数据显示, 圣诞期间全球电商20%的退货都是物流搞的鬼,2024年一季度B2B清货平台的退货量比四季度还多60%——这数字吓得卖家腿软。更惨的是小乔跑步机,2023年网一当天卖了7240单,隔天只剩4518单,退货率38%。算下来光退货成本就吃掉了30%的利润,卖家直呼“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退货潮带来的连锁反应才要命。差评像病毒一样扩散,店铺评分从4.8掉到3.5,搜索排名直接腰斩。亚马逊的A+页面被买家吐槽“等了半个月就送来个破箱子”, 广告费烧了10万,转化率却从5%跌到1.2%。还有库存积压, 2024年3月深圳某卖家主要原因是物流延误,30万货卡在港口,仓库租金每月2万,再卖不出去就得破产。

责任甩锅大战:平台、物流、卖家,谁该“顶锅”?

平台说:“物流延误我们不负责,找物流公司。”可物流公司甩锅:“不可抗力,我们也没办法。”卖家夹在中间,成了“夹心饼干”。2023年黑五期间, 亚马逊卖家集体投诉物流延误,平台回复“已启动延迟保护政策”,可保护政策只覆盖部分类目,而且要卖家自己举证,流程繁琐得要命。有卖家算过账,为申请延迟保护,花了3天时间整理材料,再说说只赔了200块,还不够人工费。

物流公司更会“甩锅”。2024年1月,某物流公司主要原因是罢工导致延误,卖家要求理赔,对方说“罢工属于不可抗力,不赔”。可卖家查了合同,合同里只写了“自然灾害不可抗力”,压根没提罢工。这种“文字游戏”玩得溜,卖家哑巴吃黄连。还有海关问题, 2024年2月某卖家货物被德国海关扣了物流公司说“你得提供认证”,可卖家之前问过他们说“不需要认证”,后来啊出了问题又把责任推给卖家。

消费者也不是“无辜的”。2023年网一期间,美国买家买了圣诞礼物,物流延误了直接给差评说“卖家欺骗”。可谁都知道,圣诞节前一周发货根本到不了买家非得赶再说说一秒下单,出了问题就怪卖家。有卖家想沟通,买家直接拉黑,客服消息石沉大海。这算谁的锅?卖家总不能按头买家等吧?

卖家的“保命招”:提前布局,事后补救

聪明卖家早就开始“未雨绸缪”。深圳某家居卖家2023年黑五前, 把60%的货发到海外仓,剩下的分3个物流渠道发,一个爆仓还有再说一个两个顶着。后来啊黑五期间,虽然有个渠道延误,但整体退货率只有12%,比同行低一半。还有杭州某服装卖家, 2024年1月和物流公司签了“延误赔偿协议”,承诺延误超过3天每单赔50元,虽然贵点,但总比亏光强。

沟通是“灭火器”。物流延误后第一时间给买家发消息,解释原因,给个小红包补偿。2023年网一期间, 某3C卖家主要原因是物流延误,主动给每个延误买家发了10美元优惠券,后来啊70%的买家没退货,还复购了。客服说:“买家要的不是钱,是态度。”这招比啥都管用。

物流保险是“救命稻草”。华甫达的物流险2023年第三、四季度订单量超5亿,卖家只要延误一天导致损失,直接理赔。深圳某电子卖家2023年黑五前买了保险,物流延误了8天赔了5万块,刚好够补发货。还有卖家说:“与其赌物流不出事,不如花小钱买安心。”

行业“死结”:谁该为“鸡毛”买单?

跨境电商物流的“死结”在于责任模糊。平台想赚钱,不想担责;物流公司想扩张,不想投入;卖家想生存,只能硬扛。2024年3月, 某平台推出了“物流延误先行赔付”,但条件是“卖家必须用平台指定的物流”,这不就是变相捆绑吗?卖家没得选,只能被坑。

未来出路在“透明化”。平台应该公开物流公司的延误率、 理赔率,让卖家自己选;物流公司得提升服务,旺季加人加资源,而不是甩锅;卖家得学会“分散风险”,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还有消费者,也得理解“跨境物流慢是常态”,别动不动就差评。

网一黑五的“鸡毛”满天飞,没人能独善其身。平台、物流公司、卖家、消费者,谁都不是旁观者。与其互相甩锅,不如想想怎么一起解决问题。毕竟跨境电商的路还长,总不能一直“鸡毛满天飞”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