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第二季度业绩是否超预期,其电商业务销售额飙升97%是何原因
沃尔玛Q2成绩单:数字背后的“意外”与“必然”
刚公布的沃尔玛第二季度财报, 像一记重锤砸在零售业的水面上——1377.4亿美元的总营收,比市场预期多出22亿;净利润64.8亿美元,同比暴增79%。但真正让行业坐不住的,是那串近乎翻倍的电商销售额:97%。这数字让同行眼红,也让市场炸开了锅:沃尔玛这波操作,到底是靠运气踩准了风口,还是早就埋下了伏笔?
电商97%暴涨:不是偶然的“政策红利”
翻看财报细节,沃尔玛自己都把“功劳”部分甩给了3-4月的财政刺激政策。美国政府的纾困支票发下来老百姓手里有余钱了第一反应就是囤货。沃尔玛作为“国民超市”,自然成了首选。但问题来了:为啥同样是发钱, Target电商只涨了34%,亚马逊增速也才不到40%,偏偏沃尔玛能飙到97%?

这里藏着个被忽略的细节:沃尔玛在3月初就悄悄把线上订单的“无接触配送”覆盖率拉到了90%以上。别的零售商还在琢磨要不要搞路边取货时沃尔玛的卡车已经满载着日用品、甚至钓竿自行车往社区跑了。消费者发现,点沃尔玛APP,两小时就能收到纸巾和奶粉,这种“即时满足感”在疫情焦虑期简直是救命稻草。财政刺激是火药,而沃尔玛提前布好的物流网络,就是那根引线。
线下到线上的“无缝切换”:消费者用脚投票
更绝的是沃尔玛的“店仓一体”模式。财报里提到,美国同店销售涨了9.3%,这可不是靠门店人流量——毕竟第二季度美国大部分门店都限流了。真实情况是消费者在线下单,直接从附近的门店发货,配送成本比纯电商低30%。比如你在亚特兰大下单一袋狗粮,系统可能直接从3公里外的沃尔玛门店调货,而不是等阿肯色州的总仓发货。
这种模式还催生了个“意外收获”:单笔结算金额涨了27%,交易量却降了14%。啥意思?以前消费者可能每周来超市买三次现在一次线上囤够两周的量,花得更多但跑得少了。沃尔玛的数字化团队早就盯上了这个趋势, 2020年初就悄悄在APP里加了“家庭订阅”功能,定期自动补货纸巾、洗发水,消费者点个确认就行,连购物决策都省了。
会员卡+Walmart+:沃尔玛的“护城河”升级
当亚马逊Prime已经成了电商会员的代名词时沃尔玛在8月18日抛出了Walmart+。这名字听着像跟风,但打法完全不同。亚马逊靠的是“两日达”,沃尔玛直接祭出“当日达”——只要你在门店周边15公里内,下单2小时就能到。更狠的是 Walmart+会员还能用汽油折扣,每加仑省5到10美分,这对美国开车族来说比免运费更有吸引力。
财报里有个数据没明说 但行业人都能看懂:山姆会员在第二季度新增用户60%,创五年新高。这些用户为啥愿意年缴50美元?主要原因是沃尔玛把会员制玩出了新花样——会员专享价格、提前抢购限量商品,甚至免费安装轮胎。线下会员体验做扎实了线上转化自然水到渠成。难怪CEO Doug McMillon在
山姆会员的“高光时刻”:高端市场的逆袭
提到沃尔玛, 很多人还停留在“便宜大碗”的印象里但山姆会员店正在悄悄 故事。第二季度山姆线上销售涨了39%,同店销售增13.3%,远超公司整体增速。这里藏着个关键信号:疫情让中产家庭开始追求“性价比奢侈品”——比如山姆卖的3公斤装牛排、 5磅装的有机蓝莓,单价不低,但品质稳定,还不用频繁跑超市。
山姆的选品逻辑也很绝。2020年初, 别的零售商还在清库存时山姆已经跟供应商签了“断供包销”协议——你把生产线全部给我,我保证全包销。后来啊就是当市面上缺货时山姆的货架上永远摆着独家商品。财报里提到的“钓竿和自行车销量暴涨”, 就是山姆精准狙击居家需求的后来啊:美国人没法去餐厅吃饭,就开始在家烧烤钓鱼;孩子不上学,家里得有娱乐项目。山姆的买手团队,比消费者自己还懂他们想要啥。
40万工人与15亿美元:真金白银的“抗疫成本”
亮眼业绩背后沃尔玛也付出了真金白银。财报显示,疫情期间公司花了15亿美元在防护装备、消毒清洁上,还新增了40万名小时工。这些成本没吃掉利润, 反而转化成了服务优势——别的商家主要原因是缺人停摆时沃尔玛的配送员穿着防护服往小区送货,收银员隔着塑料膜结账,这种“平安感”让消费者愿意持续买单。
更聪明的是人力成本控制。沃尔玛没直接招全职员工,而是大量启用兼职小时工,按订单量结算工资。线上订单多了就多排班;订单少了就减少工时。这种弹性用工模式,在需求波动的疫情期间,比固定编制省了20%以上的固定成本。CFO Brett Biggs在
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刺激政策退潮后怎么办
不过97%的电商增速真能一直持续吗?Brett Biggs在
更麻烦的是竞争。亚马逊正在发力“30分钟达”, Target跟Instacart合作搞即时配送,连Costco都开始试点线上配送。沃尔玛的优势在于线下门店密集, 但短板也在这里——很多老门店的仓储面积小,没法像亚马逊的“前置仓”那样高效分拣。财报里提到的“很难保持库存”其实就是这个问题的体现:热门商品一上架就被抢空,冷门商品又占着仓库空间。
沃尔玛的应对策略已经露出端倪:2020年下半年计划改过200家门店, 把部分货架区改成“微型 fulfillment center”,专门处理线上订单。一边还在测试“无人机配送”,在阿肯色州和亚利桑那州,试点用无人机给偏远地区送处方药。这些动作能不能成不好说但至少说明,沃尔玛没躺在97%的增速上睡大觉。
零售业从来都是“不进则退”。沃尔玛Q2的亮眼成绩,一半靠政策红利,一半靠提前布局的数字化和供应链。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当刺激政策退潮, 当对手们纷纷杀入即时配送,这个零售巨头能不能守住自己的“基本盘”,还得看它能不能把97%的爆发力,变成持续的竞争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