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美国假日季电商销售额增长4%
洛杉矶卖家的黑五惊魂:70%订单来自手机, 差点没来得及改页面
洛杉矶的跨境卖家李明至今记得2018年那个“疯狂”的11月,他的家居用品店铺在黑五当天的销售额就冲破了去年同期的3倍,可他没太高兴——主要原因是后台显示,超过70%的订单来自移动端,这意味着他得赶紧优化手机端页面不然客户可能刚加购就流失了。这种“喜忧参半”的感觉,在2018年美国假日季的跨境电商圈里太常见了销售额在涨,但玩法早就变了。
早鸟促销抢跑了:感恩节前一周, 消费者就进入了“战斗状态”
说真的,2018年的黑五跟往年不太一样,感恩节前一周,亚马逊就开始搞“早鸟价”,沃尔玛紧随其后连Target都推出了“预购免运费”的小动作,消费者好像提前进入了“战斗状态”,这种“提前抢跑”直接拉长了整个假日季的销售周期嗯。Coresight的研究说 那年感恩节和圣诞节之间有32天比往年多出4天等于给电商多留了4天的“收割时间”,很多卖家把促销拆成“预热期-爆发期-返场期”,预热期主打“种草”,爆发期上“秒杀”,返场期推“清仓”,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转化率比普通时期高出20%。

亚马逊的“史上最高纪录”:Prime会员日提前, 把用户时间牢牢锁住
亚马逊在2018年假日季交出的成绩单确实亮眼,官方宣布销售额创“史上同期最高纪录”,虽然没具体数字,但华尔街日报提到,万事达卡报告显示11月1日到12月24日全美消费增长5.1%,其中电商贡献不小,这背后亚马逊的Prime会员日提前到了11月,还有“黑五网一”的专属优惠券,把用户的时间牢牢锁住了。有意思的是 亚马逊的“早鸟策略”让其他平台有点措手不及,沃尔玛不得不在10月底就跟进“免运费”活动,后来啊导致11月上旬的线上销售额就同比增长了18%,比预期高了5个百分点,这说明“假日节奏”一旦被打乱,整个零售链都得跟着变。
电子产品和家居的12%增长:消费者为“情绪价值”买单
再看类目表现, 2018年11月美国电子产品和家居电商的月度销售额同比暴涨12%,这个数据比整体零售增速高出一大截,有意思的是家居类目的增长不是靠“大件”,而是那些能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小玩意——比如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还有ins风装饰画,消费者好像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一个做智能灯具的卖家告诉李明, 他们推出的“可变色氛围灯”在黑五当天的搜索量涨了10倍,转化率达到8.5%,比普通灯具高了3倍,这说明美国消费者在假日季更愿意“犒劳自己”,买点能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
实体店真的要死了吗?德勤数据:51%预算线上, 42%线下剩下的7%是“其他”
实体店的日子不好过但也没到“末日”。德勤在2018年黑五前做的民调显示, 消费者把51%的假日预算花在网购上,42%在实体店,剩下的7%算“其他渠道”,ShopperTrak的高级主管布莱恩·菲尔德说感恩节当天实体店客流下滑了18%,黑五虽然回暖,但跟2017年比还是差了点,不过你别急着唱衰实体店,那些能提供“体验感”的店,比如玩具反斗城、Lululemon,客流反而增加了12%,这说明消费者不是不想逛,是不想“瞎逛”,他们愿意为“能摸得着、试得了”的东西买单,比如服装、美妆,这些类目线上转化率虽然高,但线下体验还是不可替代。
消费者的“矛盾心理”:35%想多花钱, 28%想少花钱,剩下的在“观望”
你以为消费者会毫无顾忌地买买买?太天真了。Prosper Insights在2018年7月的调查显示, 虽然35%的人说今年假期要花更多钱,但有28%的人明确表示要“缩减开支”,剩下的37%在“看情况”,这种矛盾心理背后是对通胀的担忧——当时美国燃料价格涨了5%,食品价格也跟着涨,消费者买东西前会反复比价,甚至会在社交媒体上搜“哪个平台最便宜”,李明就发现,他的店铺里那些带“比价标签”的产品,转化率比普通产品高了15%,这说明“精打细算”的习惯,让电商的“价格透明”优势更明显了。
SHEIN的逆袭:29.9美元任选3件, 单日卖10万件
中国品牌SHEIN在2018年假日季的表现堪称“现象级”,虽然没有具体销售额,但全美零售联合会的报告提到,它成了年轻人最爱的“快时尚跨境电商”,靠的是“小单快反”的供应链模式——每周上新2000款,根据实时销售数据调整库存,黑五期间推出的“29.9美元任选3件”活动,单日就卖出了10万件,比2017年同期翻了2倍,这给跨境卖家的启示是:“快”比“大”更重要,SHEIN的团队平均能在7天内完成从设计到上架的全流程,而传统品牌需要30天这种“速度优势”在假日季特别吃香,消费者不想等,他们想要“现在就要”的东西。
网络星期一的79亿美元:手机端贡献52%, 转化率提升15%
奥多比分析公司预测2018年“网络星期一”的网上销售额将达到60亿美元,比黑五还大,后来啊呢?实际销售额达到了79亿美元, 超出预期32%,这个数字背后是移动端购物的爆发——手机端贡献了52%的销售额,比2017年高了8个百分点,很多卖家发现,只要优化了“一键支付”功能,转化率能直接提升15%,李明就试过把结账页面的“填写地址”改成“自动保存地址”,后来啊手机端的订单完成率从60%涨到了75%,这说明消费者现在太懒了能少点一下就少点一下你的流程越简单,他们越愿意买。
4%增长的“含金量”:2017年涨5.5%, 今年4%,其实没那么乐观
全美零售联合会预计2018年11-12月线上线下销售额增长3.6%-4%,Coresight说电商增长4%,但别忘了2017年假日季的增长率是5.5%,4%看起来还行,但跟过去10年平均2.8%比,其实“含金量”没那么高,更麻烦的是燃料价格上涨和通胀的压力在2019年初就开始显现,很多卖家发现,1月份的订单量突然下滑了15%,这说明“假日季的狂欢”可能掩盖了“日常经营的疲软”,你不能只指望黑五和网一,得把“长尾流量”也抓起来比如11月中旬的“返校季清仓”,12月上旬的“圣诞倒数”,这些“非高峰期”的流量,其实占了假日季总销量的30%。
给跨境电商的“反常识”建议:别再盯着黑五了
别再迷信“黑五万能论”了。2018年的数据告诉我们,假日季的成功不是靠某一天的爆发,而是“全周期运营”。比如提前2个月就开始做“会员日”, 通过邮件和社交媒体沉淀老客,李明就靠这个,在11月中旬就完成了假日季40%的目标;还有,一定要重视“长尾类目”,比如宠物用品、户外装备,这些类目的竞争没那么激烈,利润空间也大,一个做宠物智能喂食器的卖家,在假日季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00%,就主要原因是抓住了“宠物人性化”的趋势;再说说做“内容营销”比“硬广”更有效,洛杉矶的一个卖家靠在TikTok上发“智能家居改过”视频,假日季家居类目的转化率提升了25%,这才是“差异化”的玩法,消费者现在讨厌“被推销”,他们喜欢“被种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