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和棒谷相继布局先享后付
先享后付在跨境独立站:从边缘选项到巨头新战场
跨境电商的支付战场又添新变量。当SHEIN在东南亚悄悄接入Atome, 当棒谷的东南亚官网付款页面多出“Pay Later”选项,一个曾被忽视的支付方式突然站上聚光灯下——先享后付。这股从欧美蔓延到东南亚的支付热潮,正以不可逆的姿态冲进独立站赛道。巨头们动作频频,但中小卖家心里却打起了小算盘:这究竟是救命稻草,还是又一个需要交学费的陷阱?
SHEIN与棒谷的支付逻辑:不是跟风, 是必须
2022年,SHEIN的招聘页面悄悄多了几个新职位:亚马逊服装开发、亚马逊英语客服、亚马逊商品编辑。看起来像是回归第三方平台, 但细心的卖家发现,同期SHEIN东南亚站点的支付方式里Atome的“先买后付”选项被放在了显眼位置。这不是偶然。从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 SHEIN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市场的订单里超过30%来自30岁以下的年轻消费者,这群人恰恰是先享后付的核心用户群。

棒谷的动作更直接。2022年8月, 棒谷东南亚官网的付款截图里“Pay in 4”分期选项被放在信用卡和PayPal旁边。棒谷的运营团队后来透露, 他们在泰国市场的测试数据显示,接入先享后付后新用户注册转化率提升了18%,老用户的复购周期从平均45天缩短到28天。这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 而是对用户消费习惯的精准捕捉——疫情后东南亚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在降低,但“先拿货后付款”的模式降低了他们的决策门槛。
数据不会说谎:先享后付到底能带来多少增长?
Atome中国区负责人樊繁在2022年9月的行业交流会上透露了一组数据:SHEIN东南亚站点接入Atome后 客单价至少提升了32%,复购率提升了2.34倍。更关键的是这些增长的订单里68%来自首次在SHEIN购物的用户。这意味着先享后付不仅提升了销量,还解决了独立站最头疼的新客获取问题。
Thisshop商城运营负责人在2022年10月的分享中提到了一个更极端的案例:泰国本土美妆独立站Konvy接入Thisshop的“先享后付”服务后 年销量增长了700%,客单价提高了30%。Konvy的创始人后来解释, 他们发现泰国消费者对美妆产品的价格敏感度很高,但愿意为“先体验后付款”的便利性支付溢价——先享后付让他们敢买更贵的精华液,而不是只选平价的面膜。
这些数据背后藏着另一个秘密:先享后付正在改变独立站的用户结构。FIS旗下Worldpay在2022年的全球支付报告里提到, 2021年先享后付在全球电商交易中的占比从2.1%跃升到2.9%,其中东南亚市场的增速最快,达到了45%。东南亚消费者习惯了线下市场的“赊账”文化,线上先享后付恰好填补了空白。
卖家的真实声音:手续费高到“肉疼”,退货率翻倍
“先享后付就是‘看起来很美’。”深圳独立站卖家王磊在2022年11月的跨境卖家聚会上吐槽。他2022年5月接入了一家东南亚BNPL平台, 订单量确实增加了40%,但综合成本算下来利润反而下降了15%。问题出在手续费上——平台收取订单金额10%的服务费,比PayPal的3.4%高出近3倍。“平台说他们承担了风险,但风险再说说还是转嫁到我们头上。”王磊说。
退货问题更让卖家头疼。广州服装品牌“简尚”的负责人林晓发现,接入先享后付后退货率从原来的8%飙升到15%。她分析,消费者使用分期付款时更容易冲动下单,“买三件试穿,不喜欢就退两件,反正不用先付钱”。而先享后付平台的退货流程比信用卡更复杂,往往需要消费者先还款,再走退款流程,增加了卖家的客服成本。
更让卖家不安的是资金风险。跨境在线CEO孙汉山在2022年9月的一场风控培训中提到, 部分中国卖家利用先享后付“回款快”的特点,在东南亚市场低价抛货,收到货款后直接关站跑路。2022年第二季度, 东南亚某BNPL平台主要原因是卖家集体跑路,垫付了超过200万美元的货款,此后该平台把中国卖家的资金到账时间从3天延长到7天并要求缴纳5%的保证金。
资本狂热:从Klarna到Afterpay,谁在为先享后付买单?
2022年7月, 欧洲BNPL巨头Klarna宣布获得8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460亿美元。这笔投资让整个行业沸腾——要知道, 2021年8月,Square以290亿美元收购Afterpay时还被认为是“天价”。腾讯早在2020年就收购了Afterpay 5%的股权,蚂蚁金服也通过投资Klarna布局了这一赛道。
资本的狂热背后是市场的快速增长。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数据, 2022年全球BNPL市场规模达到1.2万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2万亿美元。东南亚市场增速最快,202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8%,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资本看中的是“消费信贷+电商”的想象空间——先享后付不仅是一个支付工具, 还是一个流量入口,一个风控数据平台。
但资本的热情也带来了泡沫。2022年, 东南亚有超过20家BNPL平台获得融资,但其中超过60%的团队缺乏跨境支付经验,甚至连基本的反欺诈系统都没有。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透露:“有些平台为了抢卖家, 甚至把手续费降到5%以下这种‘烧钱换市场’的模式,到头来受伤的还是卖家。”
风控与信任:先享后付的阿喀琉斯之踵
“先享后付的核心不是支付,是风控。”Thisshop商城运营负责人在2022年10月的行业论坛上强调。泰国市场的BNPL平台中, Thisshop能以4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靠的就是自研的风控系统——通过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社交关系、历史还款记录等200多个数据点,提前识别高风险用户。
但风控能力不足的平台正在面临信任危机。2022年第三季度, 东南亚某新兴BNPL平台主要原因是风控漏洞,导致超过10万笔虚假订单,到头来不得不关闭服务。这些订单的套路很简单:用虚假身份信息注册, 使用先享后付购买低价商品,然后马上退款,平台垫付的资金无法追回。
对独立站卖家风控风险到头来会转化为成本。孙汉山提到, 2022年第四季度,东南亚BNPL平台普遍提高了对中国卖家的准入门槛,要求年销售额超过100万美元,且好评率在95%以上。“这其实把中小卖家挡在了门外 ”他说“大卖家不差这点手续费,但中小卖家恰恰最需要先享后付来撬动增长。”
未来已来:先享后付是风口,还是又一个“伪命题”?
“先享后付不是万能药,但不用肯定会落后。”樊繁在2022年12月的一场直播中说。他建议独立站卖家先在某个单一市场测试,比如泰国或马来西亚,跑通流程后再复制到其他市场。一边要关注平台的风控能力,优先选择有本土化团队、数据积累深的BNPL服务商。
林晓则建议卖家把先享后付和会员体系结合。“我们给使用分期付款的用户额外赠送9折优惠券,既提升了客单价,又降低了退货率。”她的做法得到了行业认可——2022年第四季度,简尚的复购率达到了3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但无论如何,先享后付已经不再是可选项。Worldpay的报告预测, 到2025年,先享后付将占据全球电商交易额的5.3%,在东南亚市场的占比可能超过10%。对独立站卖家 问题不是要不要接入,而是如何接入——如何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把先享后付变成增长的助推器,而不是利润的吞噬者。
这场支付革命才刚刚开始。巨头们还在跑马圈地, 中小卖家在试错中摸索,而消费者早已用脚投票——他们用分期付款买下了SHEIN的新款连衣裙,用Pay in 4捧红了Konvy的精华液,用先享后付 了跨境电商的游戏规则。这场游戏的结局,或许就藏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支付选项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