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禁令之下,其魅力是否依旧不减

听证会后的意外走红:周受资与TikTok的“高光时刻”

“你表现得比扎克伯格好多了。”这条评论出现在周受资的TikTok视频下方时距离他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不过48小时。这位TikTok CEO的个人账号粉丝数像坐了火箭——从听证前的几万暴涨到后来的360万,评论区成了粉丝的“告白墙”:“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保护这个男人。”“Shou,我们支持你。”没人会想到,一条记录学习纸翻花贯口的生活片段,能让全球用户为同一个中国CEO疯狂打call。

处在舆论风暴中心的周受资,用最朴素的方式,意外成了TikTok魅力的最佳代言人。

禁令高悬在头上,TikTok魅力依旧
禁令高悬在头上,TikTok魅力依旧

周受资的账号没有精心包装的职业人设, 没有硬核的行业分析,只是简单记录看球赛、吃大餐、晒办公室的日常,和无数普通TikTok用户没什么两样。这种“去CEO化”的内容, 恰恰印证了TikTok最核心的魅力:在这里没人关心你的头衔,只在乎你的内容是否有趣、真实。第一条视频上传于2022年,很难说这个账号是为迎接断案而开设的。

从非遗手艺到全球爆款:纸翻花的TikTok破圈之路

会七十二变的不止孙悟空,还有纸翻花。“郭氏七十二变”传承人郭远峰大概怎么都想象不到,他表演纸翻花的短视频被搬运到TikTok后会发生什么。这个能变出芭蕉扇、海棠鸡冠花、凤凰展翅的小手艺,在TikTok上成了全球网友的“快乐源泉”。用户@Spondulix成了这场“破圈”的关键人物。他在TikTok记录学习纸翻花贯口的全过程, 第一天视频里吐槽“语速太快了要花很长时间”,第14天的表演视频却爆了——累计获得500多万次播放,50多万点赞。

从非遗手艺到全球爆款, TikTok用最短的时间证明:好内容不需要高制作成本,只要够有趣,就能跨越语言和文化,成为流行文化的“发动机”。

文案里那句“学习普通话饶舌的第14天 比学歌词难多了”,道出了初学者的真实体验,也让更多人对这个非遗手艺产生好奇。纸翻花在TikTok火了的消息很快传回国内, 抖音博主们纷纷用郭老师的贯口音频制作remix,卡点、变装视频刷屏。谷歌搜索输入“paper flowers rap guy”,排在前面的后来啊全是各国网友的二次创作视频。

广告商的“赌局”:为何不撤离TikTok?

营销咨询公司的警告像块石头砸进水里却没激起多少浪花。“注意TikTok用户在TikTok搜“口红”时看到的是品牌广告,而不是百度百科。

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撤退容易,但再回来可就难了。做广告是场持久战,如果只是虚惊一场,TikTok在美国安然无恙,越早撤退的广告商越亏。比起广告费打水漂,输掉用户心智的后果更致命。TikTok这个巨型流量池, 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帮品牌打造认知、促进转化,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用户互动性秒杀竞品——一条视频几十万点赞、几万评论是家常便饭,这种“社交裂变”效应,让其他平台望尘莫及。

字节的Plan B:Lemon8是备选还是补充?

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也没闲着。不知是否为了对冲被禁风险,旗下生活方式应用Lemon8最近两个月在美国市场发力,冲上下载榜榜单。这个被称作“Instagram和Pinterest的结合体”的应用, 早就进入日本和东南亚多国,如今把目标对准了北美。有媒体称,Lemon8即将于5月在北美正式上线,并举办全球性营销活动,9月或开始探索商业变现。

对TikTok创作者Lemon8成了变现的“备胎”。毕竟大部分用户刷TikTok是为了娱乐,不是购物,而Lemon8的种草属性让变现容易得多。但字节跳动明摆着没把Lemon8当成TikTok的替代品——它更像一个“Plan B”, 用来对冲风险,一边给创作者多一条赚钱的路。

有意思的是Lemon8的美国用户中,不少来自TikTok。品玩英文站的报道提到, #lemon8在TikTok有累计25次观看,但最新发布的视频大多来自美国——很明显,字节跳动在用自己的流量池给Lemon8引流。Lemon8的首页布局和TikTok很像, 分为Following和For You,按时尚、美妆、食物等主题分类,但内容更偏向“种草”:按步骤拆解的化妆指南、详细到克数的食谱,直白的购物链接。

用户的选择:离开TikTok,真的那么容易吗?

听证会期间, “TikTok要被禁了该换平台了”的声音在社交媒体上刷屏,但真正行动的用户却不多。有人跑到YouTube Shorts和Reels开账号, 更新短视频,但大多是“试试水”,没放弃TikTok。原因很简单:市面上的短视频平台不少,但没有哪个能完美替代TikTok。光有短视频的“形”不等于拥有它的“魂”。

用户们习惯了在TikTok上发现新鲜事、 表达自我,突然要换到一个“冷冰冰”的平台,谁愿意?更何况, TikTok在美国有1.5亿月活用户,接近一半人口都在用——这已经不是一个App,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TikTok最独特的地方,是它能让任何人都能创作和表达自我。用户的创造力与平台生命力相生相伴:一条普通的纸翻花视频, 能被网友改成rap、卡点、变装,进化成更流行的状态。这种“内容二次创作”的生态,是其他平台难以复制的。比如@Spondulix学纸翻花时 评论区里有人教他用中文说“谢谢”,有人建议他“试试变凤凰”,这种互动让创作更有趣,也让内容传播得更广。

魅力不减的底层逻辑:TikTok的“不可替代性”

回顾纸翻花的走红, 周受资的爆火,广告商的坚守,用户的不离不弃,你会发现TikTok的魅力不减,不是偶然。它的底层逻辑藏在几个关键词里:真实、互动、创造力。在这个平台上, 没人关心你是CEO还是普通人,只要内容够真,就能被看见;用户和创作者、广告商之间的互动,让平台成了“活”的生态,而不是单向的内容输出;而“人人都能创作”的门槛,让无数创意在这里发芽、生长,变成流行文化。

只要这种真实和活力还在它的魅力就不会主要原因是一道禁令而消失。就像周受资在视频里说的:“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TikTok和它的用户之间,最朴素也最牢固的联结。

禁令高悬在头上, 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但用户、广告商、创作者们用行动投票:我们离不开TikTok。字节跳动推Lemon8,更像是一种“风险对冲”,而非“战略放弃”。毕竟打造一个能承载1.5亿用户日常生活的平台,需要的时间、精力、资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TikTok的魅力,从来不是“完美”,而是“真实”和“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