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美国小店销售额增长20倍

20倍增长背后:TikTok美国小店的爆发藏着什么秘密

最近跟几个做跨境的朋友聊天 提到TikTok美国小店的数据,他们眼睛都亮了。有朋友说现在单日销售额能冲到300-400万美金,年底说不定每天能破1000万。这数字出来的时候, 我第一反应是“有点夸张吧”,直到看到第三方平台的数据——从4月到7月,TikTok美国小店数量从300多家直接干到6000多家,增长超过20倍;单月销售额也从600多万飙到3.4亿。这哪是增长,简直是坐火箭。

更让人意外的是TikTok的野心。他们今年全球GMV目标200亿美金,其中东南亚占150亿,剩下的50亿全砸美国市场。再往远了看,2028年要干到全球电商2000亿美金,美国市场就得占400-600亿。从50亿到400亿,5年时间涨8倍,这目标听着像在画饼,但看看现在的增长速度,好像也不是没可能。

TikTok美国小店狂增20倍,目标销售额或超400亿美金
TikTok美国小店狂增20倍,目标销售额或超400亿美金

从300家到6000家:这波增长到底有多“不讲道理”

很多人可能没概念,20倍增长是什么概念。对比一下同期亚马逊美国站的新卖家数量增长大概30%,独立站那边能翻倍就不错了。TikTok美国小店这波,直接把行业平均增长速度甩了十八条街。特看数据那边的统计更细:4月的时候小店总数才300多家, 到7月直接突破6000家,平均每个月翻两倍还多。更狠的是销售额,4月单月才600多万,7月直接干到3.4亿,两个月涨了5倍多。

身边做美国小店的卖家反馈更直接。有个做水晶珠宝的老板, 5月份刚把TikTok美国跨境店开起来当时每天销售额也就几千美金,现在直接冲到每天5万多。他说最离谱的是流量成本, 早期投100美金广告能带来2000块销售额,现在得投300块才能到2000,但即便这样,还是挡不住人进来买。为啥?主要原因是TikTok的算法太懂美国年轻人了。

为什么是TikTok?美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早变了

说实话, 以前总觉得美国电商市场是亚马逊的天下消费者买东西习惯直接搜关键词。但TikTok把这套逻辑给颠覆了。现在美国年轻人刷TikTok,哪是为了看视频,明明是在“逛街”。EchoTik的数据显示,70%的美国Z世代用户表示“刷TikTok时经常被种草买东西”。这跟国内抖音的逻辑一模一样——先让你觉得“这东西好酷”,再让你“想拥有它”,再说说直接点小黄车下单。

更关键的是TikTok的算法推荐效率。传统电商平台靠用户主动搜索,TikTok却是“主动把好东西送到你眼前”。有个卖家居小件的卖家跟我说 他有个厨房收纳架,在国内抖音根本没流量,没想到TikTok美国算法推了一下直接爆单,三天卖了2万多件。算法能精准识别“喜欢看家居改过视频的用户可能需要收纳架”,这种“场景化推荐”比关键词搜索转化率高多了。

当然TikTok的“社交裂变”也功不可没。美国用户刷到喜欢的视频,会直接转发给朋友,评论区还会问“链接呢?”这种“朋友推荐+实时互动”的模式,让购物决策时间从传统的几天缩短到几分钟。有数据说TikTok美国小店的平均加购率比亚马逊高20%,转化率能到8%,行业平均才5%左右。

三种开店模式:跨境卖家到底该怎么选?

9月12日之后 TikTok美国半闭环产品全线下线,商家再也不能通过小黄车把用户引到独立站了。这下美国小店的经营模式就剩下三种:跨境店、本土店、全托管。每种模式坑不一样,得好好琢磨。

跨境店:类目限制多, 但门槛最低

跨境店是中国公司主体就能申请,不用美国本地公司,也不用美国本地发货,对中小卖家最友好。但问题是类目卡得死,目前只开放珠宝、水晶这些高客单价、轻小件的产品。有做珠宝的朋友说 他申请跨境店花了3天资质审核挺快,但上架产品时被卡了好几次主要原因是水晶类目需要提供“能量检测报告”,这种报告国内很少做,专门找实验室花了2000块。

不过跨境店的优势也很明显。不用备货到美国,国内发货就行,物流成本比本土店低30%左右。有朋友卖水晶手链,成本20块,国内直发美国运费15块,卖59.99美金,利润率还能做到50%。但要注意,跨境店的物流时效是硬伤,平均15-20天到货,退货率比本土店高15%,得提前跟客户沟通好。

本土店:本地发货是优势, 但成本高得吓人

本土店需要美国公司主体,还得在美国本地发货,门槛直接把很多中小卖家拦在外面。但好处是物流快,3-5天就能到货,退货率能压到10%以下。有朋友在加州注册了公司, 租了个100平的仓库,专门做家居用品,主要原因是本地发货,客单价比跨境店高20%,复购率也高不少。

不过本土店的成本太夸张了。公司注册加讼师费最少5000美金, 仓库租金每月2000-3000美金,还得请本地员工打包,时薪15美金左右。算下来卖个50美金的产品,物流+仓储+人工成本就得15块,利润率比跨境店低10-15%。所以本土店只适合那些客单价高、复购强的品类,不然根本不赚钱。

全托管:省心但没话语权, 适合“懒人卖家”

全托管模式现在在美国、英国、沙特都能做,卖家只需要供货,平台搞定流量、销售、售后听起来像“躺赚”。有朋友卖手机壳, 给TikTok供货价5块,平台卖19.99美金,他不用管运营,每天坐等平台结算,一个月能卖10万件,利润50万。这模式对没运营经验的卖家太友好了。

但全托管的问题也很明显。平台会压价,前段时间朋友的一个手机壳型号,平台突然把采购价从5块压到4.2块,不降价就直接下架。而且完全没数据反馈,不知道哪些产品好卖,为什么好卖,只能被动接受平台安排。更坑的是售后 退货率超过15%,平台直接终止合作,去年有个卖服装的朋友,主要原因是尺码问题退货率20%,被平台踢出局,库存全砸手里。

增长狂欢下的暗礁:这些坑得提前知道

现在网上全是“TikTok美国小店躺赚”的声音, 但实际做下来坑一点不少。流量成本就是第一个大坑。早期投100美金广告能带来2000块销售额,现在得投300块才能到2000。有卖家算过账, 现在TikTok美国小店的广告ROI从早期的1:20降到现在的1:8,再降下去就快不赚钱了。

政策风险更让人头疼。美国那边对TikTok的数据审查一直没停, 去年就传过要封禁,虽然再说说没实施,但谁也不知道哪天就真出了事。有朋友主要原因是担心政策风险,把TikTok美国小店的利润全部提现,不敢再投钱扩大规模。这种不确定性,让很多卖家不敢all in。

还有个致命问题——供应链跟不上。TikTok美国小店爆发后很多品类出现“断货潮”。有卖户外露营椅的卖家, 视频爆了之后3天内接到5000单,工厂产能只有2000单,剩下的单只能退款,店铺评分直接从4.8掉到3.5,后续一个月流量都没恢复。供应链不稳定,再好的流量也接不住。

2028年400亿美金目标:是画饼还是真机会?

看到TikTok要2028年做到美国市场400亿美金GMV,很多人觉得是痴人说梦。但看看国内抖音的发展轨迹, 2020年抖音电商GMV才5000亿,2022年就干到1.4万亿,两年增长2.8倍。TikTok现在有10亿全球用户,美国市场就有1.5亿日活,用户基础比当年的抖音还扎实。

更重要的是TikTok正在补齐电商短板。今年在美国上线了“TikTok Shop直播”, 邀请美国本土网红带货,跟亚马逊的“Live”对着干;还推出了“Buy Now Pay Later”分期付款,降低用户购买门槛。这些功能补齐之后转化率还能再提升。有机构预测, 如果TikTok能把美国市场的电商渗透率从现在的3%提升到5%,400亿美金目标真有可能实现。

但挑战也不小。亚马逊不会坐视不管, 已经开始在TikTok上投广告,拉拢卖家回流;沃尔玛这些传统零售商也在发力短视频电商,TikTok得面对“群狼环伺”的局面。而且美国市场的物流成本比中国高30%,退货率也高,这些都会拖慢增长速度。

给卖家的实操建议:现在入局还来得及吗?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问:“现在做TikTok美国小店还来得及吗?”我的答案是:来得及,但得选对路。如果你是中小卖家,跨境店是最佳选择,类目选珠宝、水晶这些高利润、轻小件的,国内发货成本低,风险也小。但别碰服装、3C这些竞争激烈的品类,现在入局就是当炮灰。

内容创作是关键。别学国内那种“硬广”,美国年轻人吃“真实体验”那一套。有个卖宠物用品的卖家,拍自己家狗用他们产品的视频,没打广告,纯展示,后来啊火了一天能卖300单。内容要“接地气”,别搞那些高大上的拍摄,用手机拍就行,重点是真实、有共鸣。

数据监测也不能少。用EchoTik、特看这些工具,看哪些视频流量高,哪些产品转化好。有朋友发现,他拍“开箱视频”的转化率比“产品展示视频”高40%,现在专门做开箱,销售额翻了三倍。记住TikTok的算法喜欢“完播率高”的视频,前3秒一定要抓住人,不然直接划走。

再说说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就算做TikTok小店,也得保留独立站。9月半闭环下线后独立站引流不了但可以通过邮件、短信复购。有朋友把TikTok小店的客户导到独立站,复购率能到30%,比纯做TikTok高不少。

说实话, TikTok美国小店的这波增长,就像2019年的亚马逊,充满了机会,但也布满陷阱。能不能抓住得看有没有踩坑的智慧,能不能抓住算法的脾气。毕竟跨境电商这行,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