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电商亏损36亿,为何急于调整策略对抗亚马逊
36亿亏损压顶,TikTok电商的“生死时速”
TikTok急了。流量再大,换不来钱等于零嗯。36亿的亏损数字像一记重拳,砸在TikTok电商的脸上。这个坐拥16亿全球用户的短视频巨头,在电商这条路上走得磕磕绊绊。亚马逊像个稳坐钓鱼台的巨人,而TikTok像个急着证明自己的愣头青,非要硬刚一把。可现实是亏损还在扩大,策略还得接着调。
16亿用户撑不起的“变现梦”
美国1.5亿用户,几乎占了当地人口一半。TikTok的流量池够深了吧?可问题来了这些用户刷视频是为了开心,不是为了买东西。打开TikTok,刷到的都是跳舞、萌宠、搞笑段子,有时候夹杂几个带货视频,用户手指一划就过去了。不像亚马逊,打开就是为了购物。TikTok想把娱乐用户变成购物用户,这中间隔着一道鸿沟。

2022年TikTok全球用户突破16亿, 商业化收入却只有100亿美元,连字节跳动总营收的零头都不到。同期,抖音的电商收入高达2640亿元,占比80%。同样的母公司,同样的短视频基因,海外版怎么就水土不服?TikTok急了再不把流量变成订单,这16亿用户就成了“流量沼泽”,看着热闹,却捞不出钱。
“三不管”模式的致命伤
刚开始的时候,TikTok Shop对卖家简直太“佛系”了。业内人管这叫“三不管”,只要不卖违法物品,基本没人管。阿宇是做跨境的,他记得很清楚,某通卖家在TikTok上拿苹果官网图片卖配件,一点事儿没有。可放到亚马逊上,这操作就是“找死”,必须自己拍实物图。TikTok宽松到让亚马逊卖家直呼“太不专业”,但也埋下了隐患。
更要命的是TikTok根本管不住商家在外部卖货。半闭环模式下用户点小黄车能跳转到Shopify独立站,交易数据TikTok摸不着。商家卖假货、侵权,锅再说说得TikTok背。用户心里犯嘀咕:在TikTok买东西靠谱吗?万一被骗了找谁去?信任这东西,一旦碎了粘起来比登天还难。
斩断外链, TikTok的“闭环迷途”
2023年9月,TikTok一刀砍了半闭环模式。这个决定来得突然却又在情理之中。TikTok想学抖音,把用户消费行为全锁在自家平台。抖音早期也干过给淘宝、京东引流的事儿,后来才慢慢做自己的电商闭环。TikTok想复制这条路,可亚马逊不是淘宝,欧美市场也不是中国市场。
关闭半闭环,TikTok是动了真格的。用户再也不能从TikTok跳出去买东西了所有交易必须留在TikTok Shop。对商家流量断了独立站引流这条路走不通了。可对TikTok 这是必经的阵痛——只有掌握数据,才能管好商家,才能优化用户体验,才能和亚马逊掰手腕。
学Temu还是学SHEIN?TikTok的“摇摆药方”
半闭环不行,那就换全托管。2023年5月,TikTok启动代号“S”的项目,在英国、沙特试水全托管,8月杀到美国。这模式说白了就是“甩手掌柜”:商家只管供货,运营、物流、售后全平台包。SHEIN这么干成了Temu这么干也火了TikTok能行吗?
现实给了TikTok一巴掌。全托管上线后卖家抱怨不断。阿宇认识的做手机膜的商家,在某通卖得好好的,一到TikTok就被封了申诉无果。后来发现,图片和别人撞了被判定侵权。更气人的是 审核周期长得让人抓狂,部分商家还得自己拍视频抢流量,哪是什么“甩手掌柜”,简直是“打工人”。全托管听着美,做起来全是坑。
第三方物流的“笨重巨人”困境
亚马逊能称霸北美,靠的就是FBA。自建物流、仓储,把配送体验做到极致,用户下单两三天就能收到。TikTok也想学,可自建物流是“吞金兽”,烧钱烧到肉疼。于是TikTok选了条“捷径”:和第三方物流合作,搞个FBT对标FBA。
2023年6月,TikTok和美国仓库签了合作协议,提供仓储、分拣、配送服务。听着不错,可实际操作中问题一堆。有美国本土仓的商家才能入驻,三天内发货,门槛高到让中小卖家望而却步。更关键的是第三方物流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用户下单后等一周才收到货,这体验能和亚马逊比?TikTok的物流短板,成了硬刚亚马逊的“阿喀琉斯之踵”。
欧美人的“货架执念”vs TikTok的“兴趣诱惑”
欧美人买东西, 习惯先打开亚马逊搜一搜,比比价格,看看评价,这是“货架思维”。TikTok想让他们刷着视频就下单,这是“兴趣思维”。两种思维碰撞,TikTok明显处于下风。用户习惯了在亚马逊“按图索骥”,对TikTok的“即兴消费”还没准备好。
2023年7月的数据显示, TikTok Shop美国小店数量从4月的300多家飙到近6000家,销售额环比增长超100%。数字漂亮,可水分也不少。多数商家是“试试水”,不敢投入太多。3月份美国听证会风波后实际销售的商家不足100家。用户不信任,商家不敢玩,TikTok的兴趣电商,在欧美市场还是“叫好不叫座”。
SHEIN、 Temu围剿,亚马逊的“护城河”太深
想硬刚亚马逊,TikTok得先过SHEIN和Temu这两关。SHEIN靠柔性供应链把快时尚做到极致,Temu用“低价+全托管”一年登顶美国购物APP榜首。这两位都是“中国打法”,把TikTok的老家经验搬到海外打得风生水起。TikTok夹在中间,腹背受敌。
亚马逊更是不好惹。20多年积累的运营体系、物流网络、用户信任,不是一天两天能赶上的。有卖家算过一笔账,做亚马逊自发货,一年赔了80万,回款周期太长,资金链撑不住。TikTok现在烧钱补贴,免费送货、零佣金、免仓储,看着是给商家让利,其实是在“买时间”。可亚马逊的护城河太深,TikTok的“钱攻势”能攻多久?
卖家的“血泪账单”:从爆单到封号
做TikTok电商,卖家们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有卖家单天流水做到10-20万美元,爆单时手忙脚乱,转头就主要原因是厂家发不出货被扣分。阿宇见过太多这样的案例:刚开始觉得TikTok小店机会大,不用囤货,自己定价,做起来比打工强。可真做起来侵权风险、物流难题、规则变化,每一步都是坑。
2024年7月, 抖音用户“三藏电商文化”发了一条视频,标题是“面对老美强权TikTok血液硬刚到底”。底下评论区, 做跨境的卖家们一片苦笑:“做TikTok4年亏了几个w”“100万粉丝的账号,变现还是难”。卖家的真实经历,戳中了TikTok电商的痛点:流量红利在可赚钱不容易。
2000亿GMV梦,TikTok的“野心与骨感”
字节跳动对TikTok的野心有多大?高管们希望到2028年,TikTok实现2000亿美元GMV,其中美国市场要占到400-600亿。这个数字,对标的是抖音2022年的成绩。可现实是2022年TikTok全球GMV还不到200亿美元,美国市场更是刚刚起步。理想很丰满,现实骨感得扎心。
为了冲GMV, TikTok在2023年下了血本:在欧洲大举招聘,员工人数从2020年的1302人飙到2021年的4396人,人员成本激增;补贴商家,免费上架、免运费、免仓储,一年亏了36亿。可即便如此,TikTok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和亚马逊比还是九牛一毛。2000亿的GMV梦,TikTok得先回答一个问题:钱从哪儿来?用户从哪儿来?信任从哪儿来?
调整策略能救TikTok电商吗?
36亿亏损后 TikTok的调整策略看似全面:关闭半闭环、推全托管、建物流、拓商城。可这些招数,亚马逊在玩,SHEIN在玩,Temu也在玩。TikTok的优势是内容,是流量,可硬刚亚马逊,光有内容不够。欧美用户需要的是“信任”,是“体验”,是“确定性”。TikTok能不能把短视频的“兴趣”和电商的“信任”捏合到一起,走出一条差异化的路,还是个未知数。
跨境电商这条路,从来就没有捷径。TikTok的36亿亏损,是学费,也是警钟。流量是根,变现是本,根基不稳,本末倒置,再多的策略调整,可能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硬刚亚马逊,TikTok或许能抢到一杯羹,但要真正分庭抗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