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家用健身器材单品销售额超5000万

家用健身器材在TikTok的意外狂欢

当FastMoss的数据弹出时 很多人都没反应过来——一款小小的家用踏步器,居然TikTok成了这些器材的“隐形推手”,把一个个普通家庭变成了健身房的延伸。

踏步器:从角落里的铁疙瘩到网红爆款

Fitnessathome的踏步器是个典型例子。这玩意儿看起来普通,两块踏板加个显示屏,却能卖掉11.83万件,总额720万美元。你以为它靠的是低价?错。关键在于TikTok上的“真实感”。达人Tam Tam的视频里 她没刻意摆拍,就是一边踩踏步器一边说“感谢那些让我坚持做自己的人”,配上她应对身材抨击的故事,瞬间戳中了一堆人的心窝。视频播放量冲到1076万,点赞48万,直接带出31万美元的销售额。这说明什么?现在的消费者不买广告,买共鸣。

单品销售额超5000万!TikTok家用健身器材爆品接连不断
单品销售额超5000万!TikTok家用健身器材爆品接连不断

这种共鸣转化成的购买力有多猛?看数据:2024年3月31日这款踏步器单日销量4612件,销售额29万美元,创下了近期峰值。评论区里有人问“小户型能放吗”,有人晒出自己用了一个月瘦了5斤的对比图,还有人@闺蜜“咱俩组队练”。这些互动不是随便看看的, 是实实在在的购买信号——当你在TikTok上看到别人用踏步器练出了马甲线,你很难不心动。

踏步器火的三大底层逻辑

是价格锚点。踏步器大多在200-400美元区间,比跑步机便宜太多,试错成本低,买回来不喜欢也不心疼。

跑步机:被重新定义的家庭健身中心

踏步器火了跑步机也没闲着。SupeRun Shop的跑步机卖了1.88万台,进账475万美元。但有趣的是这款跑步机的爆火不是主要原因是“能跑”,而是主要原因是“能折叠”。达人视频里展示的是早上跑步机上办公,晚上收起来当衣架的场景。这哪是卖跑步机?是卖“空间解决方案”。

跑步机市场早就卷成麻花了但TikTok上的卖家找到了新切口。比如有人把跑步机改装成“带娃神器”, 妈妈在上面跑,小孩在旁边的护栏里玩,视频播放量破200万,评论区全是“求链接”。还有达人用跑步机做“家庭挑战赛”, 全家轮流跑,看谁先到5公里这种场景化内容比单纯说“跑步机静音”管用一万倍。

跑步机卖的不是产品, 是生活方式

FastMoss的数据显示,TikTok上跑步机关联的达人超过1900位,平均每个达人带动的销售额在1000美元以上。这些达人很少硬广, 更多是展示“用跑步机的一天”:早上6点跑步,中午在跑步机桌面上吃外卖,晚上跑步机调成慢速走模式边追剧边放松。这种“融入生活”的展示,让跑步机从“大件家具”变成了“日常用品”。

麦瑞克的“抖抖机”:用“懒人健身”收割年轻人

踏步器和跑步机还算传统,麦瑞克的“抖抖机”才是离谱。这玩意儿就是个大号的甩脂机,站在上面震一震,号称“每天10分钟等于跑步1小时”。日销20万美元,累计销量超10万台,7月峰值日GMV冲到30万美元。你可能会问:“这不智商税吗?”但TikTok上的年轻人吃得死死的。

麦瑞克的策略很聪明,不强调“科学健身”,主打“碎片化运动”。达人视频里 女生一边抖着机器一边涂面膜,男生边抖边打游戏,甚至有博主用“抖抖机”给猫梳毛——把健身变成“顺便干点别的”。这种“无痛健身”的概念,精准击中了“想减肥又懒得动”的年轻人。麦瑞克的TikTok账号粉丝近6万,单场直播观看126万,靠的就是这种“反传统”的营销。

懒人经济的胜利

Statista的数据显示, 美国18-34岁群体中,有63%的人愿意为“省时”的产品多花钱。麦瑞克的“抖抖机”恰好抓住了这点:不用换衣服不用流汗,站着就能“运动”。评论区里有人说“买了之后感觉心理安慰大于实际效果, 但至少我动了啊”,这种“自我欺骗式健身”成了新潮流。不过也有争议, 有物理治疗师在TikTok上吐槽“抖抖机根本练不到肌肉”,但麦瑞克的销量没受影响——毕竟在TikTok上,“情绪价值”比“专业价值”更重要。

达人带货:是流量密码还是泡沫陷阱?

这些健身器材的爆火,几乎都离不开达人带货。但问题来了:过度依赖达人,到底靠不靠谱?FastMoss的数据显示, Fitnessathome的踏步器关联达人里Maycee | Christian Influencer的133个视频带走了4.23万美元销售额,平均每个视频带货318美元。看起来不多,但乘以成百上千的达人,就是一笔巨款。

只是风险也很明显。达人带货的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比如那个拳击训练器, 视频播放2000万,点赞53万,但曝光率高达5526.8%——这说明很多人重复看了但实际转化可能没那么多。有卖家透露,自己找了个百万粉丝达人带货,视频火了但店铺复购率不到5%,全是“一次性流量”。

达人合作的三重门

重是“议价能力”。头部达人报价越来越高,一个小卖家可能单次合作就要花掉一个月利润。

争议与反思:家用健身器材的“伪需求”

热闹背后质疑声从未停止。有人认为,这些健身器材的爆火,本质上是“消费主义陷阱”。比如迷你踏步机,用一个月就积灰的案例比比皆是。FastMoss的用户画像显示, TikTok上购买健身器材的群体,60%是18-25岁的女性,她们往往被“30天瘦10斤”的承诺打动,但实际坚持下来的不足20%。

更讽刺的是家用健身器材的“闲置率”高得吓人。美国消费者协会2023年的报告指出,家用跑步机闲置率高达68%,踏步机闲置率55%。这意味着每卖出两台踏步器,就有一台可能变成“晾衣架”。但卖家们似乎不在乎这些,他们更关心如何在TikTok上制造“下一个爆款”。

需求还是焦虑?

说到底,这些器材卖的不是健身,是“对健康的焦虑”。TikTok上的健身内容, 总把“瘦”“马甲线”“腹肌”和“成功”绑定,让观众产生“不健身就是堕落”的错觉。这种焦虑驱动下的购买,往往冲动且不理性。有消费者在评论区坦言:“买踏步机不是主要原因是想健身,是怕被朋友圈的健身动态比下去。”这种“社交压力消费”,真的能持久吗?

未来趋势:从“卖器材”到“卖生态”

不管争议多大,家用健身器材在TikTok的热度还在涨。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预测, 到2032年,这个市场会干到189.4亿美元。未来的赢家,可能不只是卖器材的,而是卖“健身生态”的。

比如麦瑞克已经开始布局“硬件+内容”模式:买跑步机送线上课程, 用APP记录运动数据,甚至搞“家庭健身挑战赛”社群。这种模式把一次性消费变成了长期服务,用户粘性自然上去了。还有卖家尝试“租赁+订阅”, 用户花少量钱租器材,按月付订阅费获取专属健身计划,降低了购买门槛,也减少了闲置风险。

下沉市场的机会

目前TikTok上的健身器材主要面向欧美中产, 但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正在崛起。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居住空间小,对迷你踏步机、折叠跑步机的需求更大。有数据显示, 2024年TikTok东南亚区健身器材销量同比增长120%,其中迷你踏步机占比超过50%。抓住这些“空间受限”的用户,可能是下一波增长点。

写在再说说:别被数字冲昏头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