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Bellanomi在TikTok上热销

从尼日利亚实验室到TikTok爆款:Bellanomi的逆袭之路

说真的, 现在护肤品牌卷得不行,什么成分党、科技狠活儿、纯天然概念,消费者早就审美疲劳了。但Bellanomi这波操作, 硬是在TikTok上杀出一条血路,把非洲去角质网海绵卖成了居家日用类目的销冠。你可能会问,一个听起来像小众品牌的东西,凭什么?

创始人Amanda:一个“药剂师+非洲血统”的狠人

Bellanomi的故事得从创始人Amanda说起。这姑娘不是什么资本捧起来的网红,是个实打实的药剂师兼化学家,还有尼日利亚血统。双重身份让她很早就发现了个问题:市面上大部分护肤品都是为白皮肤设计的, 黑人用着要么没效果,要么刺激得不行。她小时候跟着祖母用非洲传统植物护肤,效果奇佳,但现代科学里找不到对应的理论支撑。

TikTok热销品牌Bellanomi,单品销售额突破85.8万美金
TikTok热销品牌Bellanomi,单品销售额突破85.8万美金

2020年左右,Amanda决定动手改变。她把祖母传下来的护肤方子拿到实验室里拆解, 用现代化学方法提纯有效成分,比如非洲某地特有的植物皂苷,既能温和去角质又能保湿。这种“传统+科学”的组合拳,一开始就被圈内人质疑:非洲成分能稳定吗?科学背书是不是噱头?后来啊用户用脚投票——2023年12月上架TikTok美国小店后 去角质网海绵3个月就卖了5万多件,直接把质疑声压了下去。

产品真实力:15秒视频讲清楚“凶险又好用”

Bellanomi能火,产品本身是硬道理。它的明星款非洲去角质网海绵,材质是天然海绵植物,孔洞大小经过精密计算,能带走老废角质又不伤皮肤。但光说没用,TikTok用户没耐心看长篇大论,得用最直接的方式展示效果。

品牌团队做过个实验:找了10个没接触过产品的用户,拍15秒视频。前5秒达人举着海绵和香皂说“这两样东西一起用又凶险又好用”,瞬间勾起好奇心——凶险?怎么凶险?好用?多好用?接下来10秒展示手背去角质前后的对比,粗糙的皮肤变得光滑,毛孔都透亮了。这条视频没投一分钱广告,播放量直接破200万,带动单日销量暴涨300%。

更绝的是 产品评分卡在4.8分,1.29万条评论里80%都在说“用过最好的海绵”“用完皮肤像抛光”。有用户晒图对比,用之前肤色暗沉有纹路,用之后整个胳膊透亮了一个度。这种真实效果比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转化率直接拉到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

TikTok爆火的底层逻辑:不是流量, 是“信任链”

很多人以为TikTok爆单靠的是流量,其实错了。Bellanomi的成功,在于搭建了一条从“内容信任”到“产品信任”的链路。品牌没一开始就找头部网红砸钱, 而是先做内容基建:官方账号每天发3条视频,不是硬广,是“护肤小课堂”,比如“如何判断自己该去角质了”“敏感肌能用去角质网吗”,顺便植入产品。这些视频平均播放量50万+,评论区全是“学到了”“求链接”。

等用户对品牌有了认知,再开始分层合作。中腰部网红是主力军, 比如@iamhannahruffin,粉丝才1.05万,但2024年4月26日发的一条“跟风买了这个非洲海绵,后来啊真香”的视频,卖了2649件,全是自然流量。为什么?主要原因是粉丝觉得她是“身边人”推荐,真实可信。据Kalodata数据, 过去30天Bellanomi通过中腰部网红带货占总销售额的62%,远超头部网红的18%。

有意思的是品牌还搞了个“用户共创计划”。鼓励买家拍使用视频带#bellanomi真实体验话题,选中的视频给50美元奖励。这个话题播放量破2.6亿, 大量素人分享让产品可信度直接拉满,形成“买的人多→更多人敢买→更多人买”的闭环。

德行采购:是成本还是竞争力?

Bellanomi的产品成分来自非洲小企业, 坚持德行采购,比如给喀麦隆的海农支付30%的溢价,确保他们不被中间商压榨。这事儿一开始被团队内部反对:成本高了价格怎么降?但Amanda坚持“真实才是最好的营销”。

后来啊证明她对了。2024年3月, 品牌拍了个纪录片式视频,镜头跟拍喀麦隆海农 harvesting海绵的过程,配上“你用的每块海绵,都在改变一个家庭”的文案。这条视频让产品转化率提升了23%, 客单价从19.9美元涨到24.9美元,用户反而更愿意买——他们觉得花钱的一边参与了“做好事”。

当然也有人质疑:德行采购会不会成为品牌的枷锁?毕竟供应链复杂,成本控制难。但Bellanomi用数据回应:2024年Q1, 德行采购相关内容带来的复购率高达45%,比普通内容高20个百分点。这说明,当消费者认同品牌价值观时价格敏感度会降低。

多渠道布局: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TikTok火了但Bellanomi没all in。早在2023年,品牌就同步做了Instagram和Facebook的内容矩阵。Instagram上主打“视觉种草”, 用高清图片展示产品细节,比如海绵的孔洞特写、使用前后的皮肤对比;Facebook则侧重“用户故事”,比如采访一位黑人妈妈“用了Bellanomi后终于敢穿露背装了”。

官网和邮件订阅是转化关键。品牌在TikTok视频里挂官网链接,首次下单送10%折扣,引导用户留邮箱。过去半年,邮件营销带来的销售额占比从15%涨到32%,平均打开率28%,远高于行业平均的15%。有意思的是 邮件里不直接推产品,而是发“非洲护肤小知识”,比如“为什么非洲人自古不用磨砂膏”,潜移默化中强化品牌认知。

中小品牌启示:别学大厂,学“小而美”的精准打击

Bellanomi的成功给中小品牌提了个醒:TikTok不是只有头部网红和巨额预算才能玩转。它的策略其实很简单:找准一个细分痛点,用真实内容建立信任,分层合作扩大影响,再说说用价值观绑定用户。

比如 可以抄三个作业:一是做“痛点教育”内容,别直接卖货,先告诉用户“你需要这个”;二是重点投中腰部网红,他们的粉丝粘性强,ROI更高;三是讲好“为什么”,比如为什么用这个成分,为什么这么设计,让用户觉得“你懂我”。

当然风险也得警惕。过度依赖TikTok流量,万一平台算法变脸怎么办?Bellanomi的应对是:2024年Q2开始布局亚马逊, 把TikTok积累的用户评价迁移过去,形成多平台护城河。这种“流量+渠道”双轮驱动的思路,值得每个中小品牌参考。

争议与反思:热销背后的隐忧

话说回来Bellanomi也不是没毛病。有用户反馈, 海绵用3个月就会变形,耐用性不如宣传的“一年”;还有人质疑德行采购的真实性,非洲小企业真的拿到溢价了吗?这些问题品牌还没完全回应。

更关键的是 当越来越多品牌模仿“非洲传统+现代科学”的套路,Bellanomi的差异化还能保持多久?2024年6月, TikTok上出现了20多个类似概念的新品,销量虽然不如Bellanomi,但已经分流了部分流量。品牌接下来的重点, 恐怕不是继续卖货,而是把“非洲护肤科学”做成护城河,比如申请专利,或者和非洲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独家成分。

总的 Bellanomi的故事证明:在跨境电商的红海里没有永远的爆款,只有永远的用户洞察。它用非洲去角质网海绵敲开了TikTok的大门, 但真正让门开得更久的,是那个把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的创始人,和“真实比完美更重要”的运营哲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970.html